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颖 《东南文化》2006,(4):33-33
2005年湖州市博物馆从上海藏鉴阁购得明代铜镜一面,此镜直径14、外缘厚0.3厘米,钮的左右各有一条鲤鱼,鳞鳍清晰,钮上下铸铭文“长命富贵”和“金玉满堂”。上古的镜是大盆,叫“监”。三代之初,监是瓦制,所以“监”字部首为皿,人们用监装水作镜。秦朝开始铸造铜镜取代了监。秦汉  相似文献   

2.
“山”字纹铜镜在湖南楚墓中所出土的铜镜中,其比重占整个铜镜总数的90%以上,镜面纹饰以“山”形作为主图形,底部衬以羽状、网纹连叶状等纹饰,钮座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钮座处饰五出或六出叶状纹。个别“山”字纹镜主纹“山”字之间饰以浅  相似文献   

3.
中国浙江省绍兴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双鸾长绶镜与日本鸟取县三德山三佛寺收藏的鹦鹉纹铜镜图案相同,尺寸一致,应定名为唐代鹦鹉衔绶镜。这两件同形铜镜是用同一镜模翻制的不同镜范浇铸的同模镜。镜背图案细微之处有所不同,是泥质镜范脱模时图案遭受缺损后进行修补所致。唐代,中国的铜镜通过多种渠道流入日本。三佛寺收藏的唐代鹦鹉衔绶镜大约在唐代中期由遣唐使带回日本,流传两百余年之后,由一位叫做“平山”的女信徒在一次高山祭祀活动中奉献出来的。我们期待这两件离别千年之久的“兄弟镜”能够聚首,使中日友好交往的这段佳话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闫虹 《文物世界》2008,(2):75-77
湖北省襄樊市文物处近年征集到一批古铜镜,现择几面比较精美,品相较好并具有一定价值的铜镜简述如下:一、两汉铜镜 1.日光镜镜作圆形,圆钮,圆座,宽边平缘。直径0.8厘米,边厚0.2厘米,重75克。座外八内向连弧,中间以单曲线点缀,再外两周射线纹间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间用“e”状符号间隔。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经济开发区发掘了几千座战国秦汉墓葬。这些墓葬大部分保存完整,陪葬品丰富,很多墓葬有相当高的规格,而且几乎每一座完整且稍具规模的墓葬都随葬铜镜。在开发区白鹭洲墓地发掘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枚珍贵的六山纹铜镜。这枚六山纹铜镜,宽平素缘,镜面近平。双弦纹纽,圆圈纽座,饰羽状地纹。主纹区为顺时针方向相连的六个"山"字,字体瘦削,倾斜度很大。"山"字中间的竖画甚长,顶住镜缘,每个"山"字的外框镶有细边,  相似文献   

6.
1986年以来,淮南市博物馆陆续征集到一批古代铜镜,现选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几件铜镜介绍如下。 1.战国铜镜四山兽纹镜 1件。已残,较薄,呈绿色。圆形,三弦纽,双重方纽座。座外四山字右旋,底边与纽座边线倾斜。山字间有四兽,均回首,翘尾。其外饰弦纹两周,卷缘。直径15.5、缘厚0.6厘米,残重234.5克(图  相似文献   

7.
明清铜镜在继承宋金民间铸镜传统的同时,其纹饰及铭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普通人士的心态,融入了市井文化内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乾隆时期,清宫内府铸制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宫廷用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别具一格,是铜镜艺术的一枝奇葩。本文通过对明清铜镜造型、纹饰、款识与铭文、特殊工艺镜、仿古镜以及清宫内府造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勾划出其时代特征,并对形成这一特征的社会根源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荆门历年来搜集一定数量的铜镜68面,现选择有代表性意义的铜镜34面,按时代顺序分述如下:(一)战国1.四山镜镜作圆形,四弦钮,重方座。主纹为浮雕的羽状地纹,自然间隔为四区;每区的羽状地纹上各饰双勾右旋山字  相似文献   

9.
山字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是我国铜镜纹饰图案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它一改春秋以前呆板、古朴的装饰风格,使纹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其大致可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彩绘纹镜、透雕镜、金银错纹镜、多钮镜等十多类’。对于这些纹饰图案的来龙去脉及其深刻寓意.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唯独对“山”字纹铜镜的纹饰图案却很少有人论及或论之不详。笔者不揣冒昧.拟作考述.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1983年2月18日,在江油县三合公社十大队一队,老地名叫蔡家棺山的坡地上,农民在帮助江油特种水泥厂挖施工基础时,在离地表60厘米处,发现了一枚铜镜。经特种水泥厂报告县文管所,现场查勘后,了解到铜镜出土在残汉砖墓中。铜镜直径16厘米,厚0.5厘米,正面光滑、平整,背面有一大半球纽。铭文内圈为七个稍大锥体,锥体间形成七个区,区内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七个图案,为细凸线纹,异常生动精美,周围衬以云纹,再其外又用一细凸线围住,外圈有铭文:青羊作竟大毋伤,巧工刑之成文章,左龙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宋代铜镜,其中湖州镜存世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年代集中于北宋晚期到南宋中期。成都作为宋代重要的铸镜中心,而四川地区却大量流行湖州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宋代的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铜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需市场,然而由于手工业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当时该地区的制镜业相对羸弱,铜镜市场的供需失衡为外地铜镜的输入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2.
唐镜两题     
韩建武 《收藏家》2006,(6):35-36
一、唐代是否已有带柄铜镜在古代,东西方都使用镜子照容,但东西方镜子的型制有明显的区别。在古罗马,虽然也有不带柄的铜镜,但更典型的是带把手的。中国古代铜镜从形式看,尽管出现过方镜、花式镜、有柄镜等,但圆形具钮一直是中国铜镜的最主要形式,也是中国铜镜的重要特点之一。以钮系组合可以手执,也有多环钮悬挂而用。研究者多认为带柄者始于宋代,李恒贤《试谈宋元明铜镜的鉴别》一文(《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2期)根据伴出墓志和铸有年款的铜镜作为标准镜,将宋镜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从南宋乾道起,宋镜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其型制有…  相似文献   

13.
高嵘 《收藏家》2009,(6):47-50
在中国制镜史上,唐代是继汉代后的又一个高峰,工艺之精美、形式之繁多、纹样之丰富,均超越前代,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铜镜是由铜锡合金铸造,唐代在铜料中增加了锡的比重,使铜料的颜色净白如银,制成的铜镜青光闪闪,镜面平滑光亮,有一种质精纯而神采飞扬的材质美。唐代铜镜在铸造工艺上也颇有创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贴金贴银等特种工艺镜。  相似文献   

14.
呼啸 《文物天地》2021,(4):43-46
铜镜的产地是古代铜镜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铜镜产地的研究,目前仍然主要依靠考古发现的手工业遗址中遗留的制镜模具、文献记载,以及铜镜的铭文这三方面资料。由于自隋唐时期开始,铜镜的制作工艺由陶制模具转为失蜡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能够确认的隋唐以后铜镜制作的遗址。因此,在研究隋唐以后铜镜的产地时,就更需要依靠文献资料和铜镜自身的铭文开展。这一方面,对于宋代以来一些著名的铜镜产地比如湖州、饶州等地的铜镜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一些缺乏文献记载的地区,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笔者通过整理实物资料发现,目前河南地区宋代铸造铜镜的产品多有存世,尚未受到关注,特在此初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1973年以来,聊城地区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批古代钢镜,1982年以后又征集到几十件铜镜,现将部分铜镜介绍如下。 1.汉代镜昭明镜1件。直径10.8、缘厚0.5厘米。圆形,半球形纽,圆纽座,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一周23字,为:"内而清而以昭明光而象夫而日之月而心□而□而不泄。"宽素缘。莘县出土,县图书馆藏(图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文管处所藏两面汉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2)
彩绘车马人物铜镜 1963年9月,西安市百货公司在市西北郊红庙村西端修筑仓库时,于距地表深约6米的土层中发现彩绘铜镜一面,直径28厘米(图见本刊1979年1期),镜纽为三轮复瓦形纹,圆形纽座,座底涂有朱红颜色,镜缘为内向十六瓣莲弧纹,素边。镜面呈青灰色,有绿色锈斑,锈斑上留有丝织品的痕迹,说明此镜原来是用丝织品包裹的。铜镜的出土地点位于秦兴乐宫和汉长安城遗址以南二公里处。这一地区曾发现过不少西汉早期的墓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个镜模上夯制出许多的镜范后,镜范经阴干、焙烧成陶范,再用这些相同的陶范浇铸出许多相同的铜镜,我们把这些尺寸一样、纹饰相同的铜镜称之为同模镜。作为生活用品的铜镜,它的铸制技术已经过了数千年。从奴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的地层中,都有铜镜出土。而真正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作为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则是在西汉以后。唐代之前至战国时代生产的实用铜镜,基本都采用了高锡青铜,其含锡量为22-25%左右,采用这么高含锡量合金的目的,是为求磨出的镜面有足够的反光率,从而得到好的映像效果。然而,含锡量却使得合金的脆度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8.
李学勤 《文博》2013,(1):16-17
日光镜是西汉铜镜中最多见的品类之一。如《长安汉镜》一书统计,在汉长安地带发掘的1100余座汉墓中,共出土铜镜300多面,日光镜竟占92面,其年代自西汉早期下至新莽。按该书所说日光镜,是特指一种形制偏小,圆钮,钮座环以连弧纹或索状纹的铜镜,同书所列"日光草叶纹镜"、"日光四乳铭文  相似文献   

19.
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铜镜评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数十面,皆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清理墓葬或征集所得。现按其历史顺序作一简要介绍和评鉴,以求教正于专家、学者。 一、汉代 昭明连孤纹镜 西汉。圆形,径长8.8、厚0.4、素平缘宽1厘米。重150克。桥钮,圆座。内区八出内向连孤纹,围以一周栉齿纹;外区铭文带,右旋,文为:“内清以昭明,光乎日月”。句后用一粗划以示相隔。字间皆用“而”字嵌入。(图一) 汉昭明镜铭之“而”字亦释为“天”字,系  相似文献   

20.
1996年8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配合市化工一厂家属楼建设工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 发现了一面唐代花枝镜,出土时未发现其他器物。该镜作八瓣葵花形,扁平圆钮,无钮座。钮周围等距离布列四株花卉,均为一片叶瓣与二 朵花苞。其中对称的两株两朵花苞绽裂,露出花蕊点点。边缘八瓣中饰八朵流云纹。此镜 铸 造精美,镜体小巧玲珑,花蕊花瓣端庄素雅,构图简洁明快,纹饰刻画细致。直径13、 缘厚 0.3、缘宽0.4厘米。花枝镜为盛唐及其以后常见铜镜之一种,但花枝多为六株或八株,这次发现的铜镜为四株 花枝,为研究唐代铜镜又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