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代人物画中的风俗画、历史画逐渐成为画坛主流,擅长释道画的画家相对稀少,流传至今以释道为内容的明代著名画作不多。此幅画作绢本设色,纵217、横220厘米。装裱形式独特、艺术风格特鲜明,是明初宫廷佛教画作中难得的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2.
人物画可以算是中国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唐代就曾经是人物画成熟的第一次高峰,宋代虽然是山水画的天下,但也有大量人物画精品问世。元代以后,人物画似乎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迹象,直到明初似乎并未有多少改观。在长达两三百年的明代,虽然没有象唐宋一样的大家,但也何一些画家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直接构成了后世人物画发展的基础,本要介绍的画家唐寅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彬 《收藏家》2005,(6):21-23
明初的文人、画家继承了元人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雅生活方式,寄情于诗文书画,诗歌雅集、书画会友、相互题鉴,风靡一时,这与当时渐趋稳定的社会局面不无关联。先后出现的文人画家有徐贲、赵原、王绂、谢缙、夏昶、杜琼、刘珏、沈贞、姚绶等人。他们继承了元四家的绘画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在笔墨上无不体现出文人逸气,画风高雅,有元人流风余韵。他们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思想意趣、人际往还上还存有元人悠游天下、放浪江湖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中国绘画鼎盛时期之一。其绘画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此时画院恢复,文人画方兴未艾,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不同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画坛呈现一片繁荣兴旺景象。其中花鸟画艺术具有较高的成就,不仅形成了多种风格样式,还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明初,宫廷画家孙隆对徐崇嗣所创设色没骨法进行改进改造,名重当时;宫廷画家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对明代画院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中期,"院体"与"浙派"的衰微,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等对传统花鸟画的题材、笔墨皆有发展,对晚明"白阳""青藤"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统计明初南直隶、湖广、江西三省的城墙包砖情况,考察了明初城墙包砖的基本面貌,并根据明代各级城市所用城砖的烧造与征调情况,探讨包砖的相对成本,指出明初城市包砖与城市的等级、所处地区的军事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懋君 《沧桑》2012,(2):30-32
朱元璋在明初实行的重典治吏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结果,对于澄清明初吏治和稳定明初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仪卫性陵墓雕刻是古代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标志。明初仪卫性雕刻传承前朝陵墓雕刻文化,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根源,在伴随着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江南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向世人展示出明初江南的文化真谛和艺术生命的延续,形成了明初雕刻的主导。仪卫性雕刻艺术以威严肃穆、庄重拙朴的造型及江南独特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源远流长的明初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结合元明鼎革之际东亚海域的大背景,以中国史料<卫职黄志>和朝鲜史料<李朝实录>为基础,来描述明初海运的主体"运军"的来源、构成及就役状态,以求揭示明初海运体制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9.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10,(16):20-21
解缙是明初历仕三朝的谏诤名臣,其才高不达的人生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明初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历史条件下,解缙是君尊臣卑、嫉贤妒能的封建官僚的政治牺牲品,是"位卑言高则为罪"言谏戒条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大行分封,与其持小农政治意识,受到蒙元家产制传统的影响有关。明初分封制度继承元代宗王出镇制度,二者皆以地方军事权为核心。但明朝在元、明之际民族冲突的社会背景、华夷之辨的社会思潮之下,回避制度建设与元朝的关系,从而将分封制度的渊源追溯至西周,并附会汉制,以加强其正统性与合法性。这显示出明初进行制度建设时,具有文化理想主义色彩。但明初分封制度仅具汉制形式,其实质大为不同,这显示出朱元璋顺应了时势的变化,又体现了政治现实主义色彩。朱元璋附会汉制,还与他以刘邦出身相似、地域相近,加以推崇与模仿有关。明初分封制度的渊源问题体现了英雄人物个人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还是历史大势。  相似文献   

11.
《闽中十子诗》由"后七子"之一徐中行捐俸嘱托袁表、马荧编选,建阳县令李增校勘刻印而成,收录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福州一郡十位诗人共30卷1583首诗作,是福州地区最早的一部地方诗文总集。袁表、马荧编选《闽中十子诗》删诗数量较多,选诗中存在众多警句、佳句未尽收,收诗数量太少,有时选诗标准太严苛,诗歌底本搜集不全等问题,较为遗憾。但它保存了明初宝贵的诗歌文献,彰显了明初闽中诗派由宗唐复古至规摹盛唐的发展特色,代表明初闽中诗派大部分成就,仍然是一部具有较大价值的地方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12.
明朝代元而立,庞大的封建帝国,从十几年战乱后苏醒过来,神采奕奕地傲视着四周世界。如果我们将明代历史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应当剖析这种整体文化现象的各个层面。分析明初对外方针政策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方面去探讨明初的对外政策,将会对明初对外政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对此至今尚鲜有人加以论述,本文试图以自己粗浅的看法,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李智裕 《北方文物》2012,(3):98-100
辽阳博物馆馆藏《明镇国将军都指挥陈通墓志铭》是一块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墓志。通过对墓志中部分脱落文字的补释可知墓主人陈通是明初西北边疆地区重要将领曾代表明朝中央政府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进行交往,后因官场倾轧被贬官戍边辽东。其父陈敬以及其祖父陈良也均任职过明朝边陲要地,其后代多与边陲地区军官武将之间相互联姻。经过考释后发现墓志内容涉及到明初诸多西北边疆地区重要人物和事件,可与《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互补,对研究明初西北地区边政提供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14.
宗教问题是元代政治史上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明王朝建立伊始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探讨明初洪武年间对释道二教的管理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明初社会,而且对于我们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管理问题,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明初青花瓷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1403-1435年)青花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典雅瑰丽的色调、优美生动的纹饰被公认为我国制瓷史上“发前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被称之为“青花瓷之冠”。在短短的三十余年里,青花瓷器远播于东南亚、中亚、西亚及非洲南部,甚至远达西非海岸,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明。 那么,明初青花瓷如此辉煌的原因何在?其艺术风格又是怎样的?笔者通过对明初社会状况、外交政策、文化交流诸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史学界对明朝在北部边防和蒙古统治集团的战争论述颇多。对于留居在中国内地特别是明朝辖区内的蒙古人则鲜有论述。笔者在考查了这些蒙古人在明初社会生活领域中一系列表现后,既充分肯定了明初统治者采取妥善安置和任用政策,也对这些蒙古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公元十五世纪前后),苏州地区的经济已从明初的萧条中逐渐复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其时,人文萃集,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产生出不少负有声誉的诗人、书家和画家。在画苑上,以沈周的成就最为卓越,一时竟执画坛之牛耳。他的业师杜琼和刘珏,不仅以画事擅称,且道德、文章俱为时人所推重。他们三人德高名隆,绘画上继承元代文人画的传统,对于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兴起和形成,起着重要的开启和创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韩慧 《神州》2012,(10):186-186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统治者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更好的控制士人,屡次兴起文字狱。明初,文字之祸大都与朱元璋本人的忌讳有关,这实际上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皇帝对文臣心存疑虑。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文字狱大体停止下来。明初的文字狱缩小了五朝的统治基础,也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蠲赈到减赋——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传 《史学集刊》2006,(4):22-32
明朝处理灾害政策,在明初曾有明显的转变过程,即从以官方一次性蠲赈与减免租赋,逐渐演变为普遍的减赋与减赋后的地方救助。这主要是因为明朝中央集权能力的下降和基层社会空间的变化,以及明初伴随着国家总体政策由重赋向减轻赋税的变化,从而引发其后应灾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明初,驸马大都选自公侯和功臣的子弟,宣德之后渐选自民间,驸马与公主的婚礼仪式在明代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驸马教育经过了设学录教习、进国子监学习和设仪制司主事教习三种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明制,驸马都尉的品秩为从一品,俸禄一千石,但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驸马的职掌在明初有典兵出镇及掌府部事者,也有担任临时性派遣者,中后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祭祀皇陵;掌管宗人府;统领皇帝侍卫。驸马在明初地位较高,中后期由于没有实际权力地位下降,有时甚至受到太监和宫女的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