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德加·胡佛是一个创造了美国历史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神话的传奇人物,他曾是FBI的化身,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神秘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最富争议的人物。美国作家理查德·海科在其著作《傀儡大师:埃德加·胡佛的秘密生活》中写道:"胡佛知道怎样保守秘密,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知道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编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前总统胡佛年轻时曾受聘为中国开滦煤矿工程师。由于黄河水患严重,1900年,胡佛奉清朝重臣李鸿章之命,前往考察黄河水利情况。考察结束后,胡佛报告了黄河水利工程的现状和治理黄河的建议,详细分析了清政府治理黄河水患收效不大的原因,并就黄河水患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佛的报告不仅揭示了晚清政府治理黄河中的腐败现象,而且也为我们研究清王朝覆灭的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一阵骚动之后井楼上的龙旗不见了 一面消失的大清龙旗背后,是一桩惊人的外国势力侵吞中国国有资产的巨案.趁着八国联军占领开平煤矿,英国人窃取了开平煤矿的权利.虽然在伦敦进行了跨国诉讼,开平煤矿所有权的流失却已成定局.而其中,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充当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陶模与清末新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模调任两广总督 ,适逢新政开端 ,其敢为天下先 ,倡言变政 ,主张激进 ,超越同侪。所提废科举、裁宦官、设议院、变官制等事 ,当时虽未准奏 ,却大都在新政后期一一实行。陶模言行及相关事件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戊戌与新政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渊源和人脉联系 ,表达了各派革新人士的部分意愿要求 ,显示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慈禧在清末新政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改革意愿直接导致了新政的启动、开展及其转向预备立宪。在此过程中慈禧具有强烈地改变现状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她对新政和预备立宪采取了较多的支持,因而新政时清廷虽日益窘困,但改革却仍继续。  相似文献   

6.
于夫 《湖南文史》2012,(4):30-31
掌管美国联邦调查局(FBI)48年的约翰·埃德加·胡佛是美国最有权势也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尤其是有关他性取向的话题更为这个传奇人物增添了另—份神秘感。  相似文献   

7.
北洋集团与清末东三省新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7年,北洋集团借改设行省之机将势力移植东北地区。以徐世昌为首的北洋集团在东三省大力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农、工、商、交、金融各业;普兴教育,发展化事业;整顿军事防务,加强国防力量等。这些措施构成了清末东三省新政的主要内容,对清末民初的东北边疆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胡佛总统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1933年,美国面临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格信奉自由放任主义原则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在危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试图采取自愿联合政策来挽救危机,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后失败反映了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理论的破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危机,也为强化国家干预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庚子事变爆发后,两宫西逃至西安,军机处奏准全面暂行改题为奏,接着,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暂行改题为奏方案。光绪二十七年八月,清廷颁布废除题本、改题为奏上谕,之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执行办法。改题为奏之后,外省奏折数量大增,加重了皇帝处理折件的负担,并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宣统二年,宪政编查馆提请各省循例具奏事件改咨各部,得到了摄政王的部分批准。随后,在内阁官制的拟订中,奏事权问题成为重要的争议点。宣统三年下半年,责任内阁成立后,与各部酝酿重要事件须经阁议,并缩小各部具奏事件范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内阁成立,更是垄断奏事权,清朝皇权名存实亡。清末新政的迅速推进,导致奏折制度的快速变革,甚至动摇了皇权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相关历史问题的基础史料,根据史迪威日记、家书和评论性文字所编辑而成的中文出版品《史迪威日记》,其深远的影响绵延至今。其英文母本《史迪威文件》于1948年即已出版,在同年就有选编的中译本问世。自2005年起,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根据史迪威个人档案中的日记本原件进行整理输入,陆续刊布史迪威日记的电子誊抄版。本文旨在对不同中译本《史迪威日记》与胡佛档案馆藏史迪威日记稿进行比较研究,从史料学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与各自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建文新政     
晁中辰 《史学集刊》2003,(2):33-37,28
建文帝继位后,在短短4年间进行了内容广泛的革新,有得有失。他一改朱元璋重武轻文的倾向,优容文士,提高其品级;他宽刑省狱,平反冤案,改变了动辄诛杀的严酷的政治空气;他减轻赋税,解决“江浙赋独重”的积弊,颇得民心。但他“锐意复古”,甚至要实行井田制,对官名、宫名、殿名等仿《周礼》频繁更改,徒增纷扰。尤其是对威胁最大的所谓“藩王之害”,他未能果断处置,在“削藩”问题上连连失误,因而丢掉了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12.
<正>凤凰县申遗从一开始以"凤凰古城"为方向,现在转变到"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方向调整?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2006年,凤凰古城首次以"凤凰古城"为申报主题列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1年以来,为了给凤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寻找一个更好的切入点,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多次深入凤凰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凤凰以  相似文献   

13.
熊光慈 《史学月刊》2006,(10):119-12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其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要想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做保障。以下试就两次改革情况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收到了一定效果,不仅挽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但是要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必然牵涉到对同时代美国的各种政治势力与社会运动的评价。被视为“美国政治生活中最有争议的人物”的休伊·朗(Huey P.Long)早在“新政”时代,曾一度被罗斯福称为“美国第二号危险人物”;在后来的美国学者中,有人把朗视为“罗斯福新政的左翼”,也有人把他看成具有“极右倾向”的权欲狂;在我国,有的学者甚至干脆把他作为“法西斯分子”,认为他不断煽动法西斯运动,始终处于罗斯福“新政”对立面,阻碍、破坏“新政”。  相似文献   

15.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帝国主义列强随后蜂拥而至,迄至清末,强邻紧逼,边圉不靖,帝俄与日本侵略势力在蒙古地区的角逐,使中国陷入被肢解的危机,更新落后的边疆政策已是迫在眉睫问题,朝野有识之士为此屡屡呼吁。山西巡抚岑春煊、胡聘之等人力主开放蒙地,实行大规模招垦;张之洞等人则奏请改变对蒙封禁政策,全面开放;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棍楚克苏隆等人也积极条陈自强办法。改革的呼声迫使清廷不能不改弦易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代学堂大规模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皆造成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新政的推行,为近代学堂的兴起创造了机会,清王朝利用政权的力量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巨大变革,充当了历史“不  相似文献   

17.
在朝野人士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在清末新政期间逐步进入实践层面。广西藏书事业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在广西官绅的积极努力下,藏书事业不断发展,经过多方筹措,广西图书馆终于在桂林初步建成。广西图书馆的创办,是中国古代藏书楼西方化和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化的产物,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包括广西图书馆在内各省官办图书馆的纷纷创办,推动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张淑霞 《沧桑》2014,(2):31-34
清末洋务运动和新政都是晚清政府为挽救和维持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两次运动在经济、军事、教育、政治诸方面的改革并不是孤立、割裂的,二者在目标、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可以说,新政就是洋务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朱英1901至1911年的新政,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年间所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较大程度地改革旧的封建体制。因此,从总体性质看,清末新政应该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清末新政既...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期,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廷下决心推行新政,企图挽救危局。这场改革,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力度,在中国历史上,都堪称"前无古人,后乏来者"。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以强国雪耻为目的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不但没有稳固清朝的统治,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本文从清廷、地方督抚和立宪派三者的相互博弈中研究晚清的权力格局,并以权力格局为视角探讨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