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曙光 《攀登》2006,25(1):73-76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从唯心史观出发,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回答必然停留在抽象的层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也并非一开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前提、互动共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特别是其中有关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谐社会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揭示其必要性及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晓霞 《攀登》2009,28(2):35-38
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永恒课题,马克思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对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线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马克思实践哲学史,就是探索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形式的历史。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是随着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本体论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的扬弃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现实本质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这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规律以及性质和任务。在新时期,我们要按照这一理论要求,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能否以实践的视角去观察人、理解人是费尔巴哈人学与马克思人学的分水岭。费尔巴哈人学的独到和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重维度来探索人的完整性,但由于它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它所描绘的“完整的人”只能是抽象的人。相反,马克思人学将劳动实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大关系之中,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人学,因而马克思所诠释的“完整的人”是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摇篮,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他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是建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知识来源,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及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等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文沛 《丝绸之路》2011,(6):101-102
在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从《莱茵报》时期到批判黑格尔哲学,到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8.
人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探讨,无数先哲的阐释,至今仍然没有固定的答案。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准确的理论上的概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并且这三个命题又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认为,文化的本质应由人的本质所决定,而人的实践活动在人的本质构成上有重要意义。因此,以人的实践本质为视角来解读和规定文化本质,可以概括为:文化是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文化是实践的历史积淀和对象化;文化是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机理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莉  李月玲 《攀登》2013,(2):46-49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最终落实所依靠的力量是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利益是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夏恒 《攀登》2006,25(6):166-169
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成人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基本内容作了回顾和概括,同时对成人教育发展思路作了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文洁 《文献》2006,(1):55-63
一、敦煌<晏子赋>的书写情况 刻本经由制版印刷而成,书版已然规定了刻印的内容和版式.然而作为写本,由于书写过程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献中的内容有可能由不同的书写者在不同的时间完成①.敦煌写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非一次定型,由不同书写者抄录的若干文献同时出现于同一写卷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几种此前未有流传的俗赋--<燕子赋>、<韩朋赋>、<赵冾丑妇赋>、<晏子赋>,以及<(齿牙)(齿可)新妇文>等②.这其中<晏子赋>与其他文献同抄一卷的情况最多,因而我们以<晏子赋>为研究对象,以期从书写形态的角度来了解敦煌俗赋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敦煌本《庄子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范  许建平 《文献》2005,7(1):83-92
敦煌写卷P.2495,从注文"丁壮者皆"至正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跳梁井干入休缺崖赴水则",首尾皆残,凡253行,行20字左右,正文单行大字,注文双行小字.第1至15行上半部残,字迹不清楚;其它则字体优美,字迹清晰.  相似文献   

14.
王述友 《攀登》2007,26(2):94-9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开放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的综合反映。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在客观评价青海省经济发展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目的在于使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耀峰  白凯 《旅游科学》2007,21(3):27-31
旅游本质问题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外相关旅游本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学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和系统论自组优化原理分析了旅游的本质,并提出:旅游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觉活动或经历,其目的是追求身心愉悦.  相似文献   

16.
孙新彭 《攀登》2011,30(2):22-26
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体理论在强调体语言风格之外,更加突出思想内容、体本质和语言风格的和谐统一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清末公司制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以后 ,西方各国各类型公司制企业进入中国 ,中国人对公司制的了解逐渐增多 ,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思想界对当时中国公司制实践进行了反思 ,肯定了公司制的优越性 ,表达了学习西方公司制的意愿 ,并且对如何引进西方公司制作了探讨。 2 0世纪前十年 ,梁启超、康有为等提出了设立股票交易所的设想 ,并探讨了中国引进西方股份制的非制度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坚 《文献》2004,(4):152-160
2000年5月,嘉德古籍善本春季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册《大顺律》残本(已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大顺律》是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大顺政权颁布的法律,各种史料中均未见记载.因此,这次《大顺律》残本的出现,当然地引起了收藏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经过现场竞拍,国家图书馆成功购得此《大顺律》残本.  相似文献   

20.
富世平 《文献》2004,(3):70-76
敦煌变文的整理校勘,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日臻完善.但由于整理者以对待作家作品的理念对待变文写卷,忽视了变文写卷文本的独特属性,因此现在的整理方式也不无可议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