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希天是中国旅日华工领袖。为了华工的利益,他曾与日本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被日本当局杀害。中央电视台对此曾作过专题报导。《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王希天被害真相》两文对王希天及其被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贵州的第一出话剧《维新梦》及其影响话剧艺术登上贵州戏剧舞台,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07年,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夭录》(《黑奴恨》和《热血》(原名《杜司克》)等剧,成为中国人演出话剧之始。同年,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夭录》,上海成为新剧(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贵州的话剧活动,便是在上海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1912年,达德学校校友聂正邦、王慎余、朱练甫朱冠山等人,从上海回到贵阳,他们带来了新消息、新风气。一次,与省内校友周杏村、朱梅麓、包百■、熊梦周等人…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浙南华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官方档案的解读,对20世纪初旅日浙南华工群体的兴衰史进行了研究。旅日浙南华工群体形成于一战之后,鼎盛于1922年,衰退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屠杀事件。虽然浙南华工群体的出现在日本悠久的华侨华人史上存续时间短暂,但是从其人数规模和社团组织等方面来看,应该是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证明了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并不仅仅是由华商组成,华工也曾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日本政府历来排斥从事非熟练劳动的华工,因此华工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花穿钱的时代与成因问题》一文的来信一组本刊自今年第三期在百家争鸣栏目中刊出张宏明先生的《花穿钱的时代与成因问题》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就花穿钱的年限与成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特将三封来信摘编如下:江苏常熟市读者支毓刚来信谈到:“近...  相似文献   

5.
本刊1993年第10期刊出《甘肃庆阳发现明李梦阳之母高氏墓志铭》一文后,接到读者毕昭杰、周铮、张虎刚同志来信,指出该文墓志铭录文标点、辨字之误,现摘登毕信,作为补正。并向三位热心读者致谢。  相似文献   

6.
闻亮 《百年潮》2001,(1):54-57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读者通过不同途径,对于本刊2000年第7期发表的《丁玲历史问题结论的一波三折》一文提出了批评。中国丁玲研究会的一些学者还为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这些批评意见是中肯的,使我们感到了读者对本刊的关心,也使我们看到了工作的某些不足。本刊记者最近就有关丁玲生平的几个问题采访了陈明同志。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9,(4)
黄一龙同志《写党史不应文过饰非》一文在本刊发表后,我们收到和听到了一些读者的不同反应。下面这封来信代表一种意见,特予发表,并愿以此与黄一龙同志共勉。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十多年前,看过戈宝权先生写的《鲁迅和外国作家的友谊》一文。据戈氏掌握的有关资料,最早译介鲁迅作品到国外的,一说是翻译家曹靖华的俄译,一说是俄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瓦西里耶夫(汉名王希礼)。1925年,当时王希礼在河南开封国民第二军俄国顾问团当翻译员,他开始用俄文翻译《阿Q正传》。鲁迅曾应他的请求,写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我一直以为王希礼是译介鲁迅作品第一人。不久前,友人来访,谈到20年代浅草社的发起人之一、新文学早期小说健将林如稷在1976年初,在他生命濒于垂危时,对他儿子林文询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亲身经历的…  相似文献   

9.
1964年中国剧协举办迎春晚会,招致一场政治风波和文艺灾难。本刊1993年第11期发表《“迎春晚会事件”披露始末》后,《中国戏剧》杂志记者就此事件访问了当年晚会主持人、原中国剧协负责人之一李超同志,并在该刊1994年第2期刊载了《引起轩然大波的“迎春晚会”真相》一文。本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实报道为主要内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是我们的编撰准则。对于各方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我们十分注意听取。为此,我们特将《中国戏剧》杂志《引起轩然大波的“迎春晚会”真相》一文转载,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9,(12)
本刊今年第8期发表的《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一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地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表达读此文后的感想。现摘发新四军苏中公学校史南京研究会粟裕研究委员会编的《粟裕研究信息》第10期刊载的报道、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级教师杨进铨的来信和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离休干部萧永义题写的七绝手迹,以见读者反映之一斑。《粟裕研究信息》的报道说:《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一文在《百年潮》发表以后,曾在粟裕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工作、战斗的老同志,奔走相告,互通电话,传递这一重大信息。大家认为这篇文章,等于  相似文献   

11.
悦读     
《旅游》2010,(8):5-5
《敦煌之旅》 “敦煌”一词意味着瑰丽、博大、神秘,抑或是浪漫、悠远?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在20世纪70年代游历敦煌后。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辅以陈氏的想象与推理,为读者呈现一派原汁原味的敦煌风情。  相似文献   

12.
反抄袭启事     
正经读者举报并核实,本刊2010年第8期署名顾建平的《命运多舛的文学畸人唐伯虎》,系抄袭复旦大学教授邵毅平的《唐寅》一文(原文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的《十大文学畸人》一书)。由于该书内容当时未入网络数据库,使本刊编辑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排除抄袭而刊用。本刊特此决定撤销该抄袭稿。在对抄袭者表示谴责的同时,也向该文原作者邵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与古巴独立》是2004年6月9日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本图书,本刊2006年第1期的《(中国人与古巴独立)介绍》一文对此书作了详细的介绍,现将该书的中译文全文刊登,供读者研究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本刊第一期发表了朱安平同志撰写的《三峡工程论争溯源》一文,不少读者致函我部,希望进一步了解南宁会议期间李锐和林一山二同志讨论三峡的具体情况。感谢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的支持,他们寄来了两同志亲自写的回忆文章,现予发表,作为该文的补充,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河北读者宋士杰来信,对本刊2008年第5期刊发的《为何中共领导人多用“化名”》一文提出商榷,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考证,撰文《也谈中共领导人化名》。感谢宋士杰对刊物的关注,也欢迎有更多的朋友来表达观点和建议,以促进读者、作者、编者之问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6.
河北读者宋士杰来信,对本刊2008年第5期刊发的《为何中共领导人多用“化名”》一文提出商榷,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考证,撰文《也谈中共领导人化名》。感谢宋士杰对刊物的关注,也欢迎有更多的朋友来表达观点和建议,以促进读者、作者、编者之问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话剧的战斗历程欧阳山尊编者按〕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90周年,本刊特于今春约请欧阳山尊同志撰写了《中国话剧的战斗历程》一文,并编发了有关文章与纪念照片,以飧读者。907年6月1日,《黑奴吁天录》在日本东京本乡座剧场上演,这次演剧活动宣布了中国现代话剧...  相似文献   

18.
第一期(总第六十/、期)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奏 —先遣渡江/章尘4我的父亲田汉与聂耳的战斗友情/田海男9美兵强暴沈崇事件始末/王国华10灵堂上的婚丰L —辛亥革命志士熊成基与程舜仪的奇特婚姻/杨文思16一个华工在曰本的悲惨遭遇/石俊果14晚年的胡适与蒋介石/沈卫威20阎锡山在穗组阁纪实/夏风27汪伪政权中的陈公博/曾德明31冈村宁次被无罪释放内幕/陆茂清36蜚声海内外的女教育家吴贻芳/任静淑56清末年轻的外交家唐绍仪/焦静宜42旅曰华工领袖王希天/任秀珍45王希天被害真相/苏虹51 第二期(总第六十九期)中、朝与美军在遣返战俘问题上的斗争/贺…  相似文献   

19.
更正     
《考古与文物》2012,(3):112
本刊2012年第2期刊登的《"复合族氏"铭文研究的一种新视角———以殷墟晚期"告"作有铭铜器为例》一文,由于编辑工作失误,对作者校正样刊时提出的修改意见未能及时采纳,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不便,本刊深表歉意。现经与作者协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20年代,苏联著名汉学家王希礼第一个把鲁迅名著《阿Q正传》译成俄文,介绍给俄国。在中国大革命时代,一个外国人能以满腔热忱为中俄新的"文字之交"铺下第一块基石,令人感佩。《〈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与鲁迅、曹靖华》一文,为我们讲述中俄文化友好使者王希礼不辞劳苦传播中国新文学的感人往事,读之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