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新闻事业,早在兴中会成立以前,他就进行过积极的报刊活动,并充分地肯定了现代报刊在开启民智、阐述新理论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他主张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大办“学会”和“学报”,以“推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办工作,他还亲自撰写《民报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之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始终以国民公仆自居,恪守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先叙“国学”在辛亥革命前后兴起、发展之始末梗概,略涉章太炎与孙中山在革命初期的交谊,以及二人在“国学”宣扬推展中相辅相成的历史作用。嗣引入主旨,评述中山先生思想中蕴含的“国学理念”。述凡三端:一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民族文化根柢;二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人文精神本质;三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振兴中华、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先生不仅首创了中国革命的理论,而且首创了中国建设的理论,这就是在《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论著中系统全面阐述的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在回顾与“反思”以往的现代化运动、总结以往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开始构建现代化思想理论并逐步加以完善。现代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思想,主要包括: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只有实现革命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即只有“救亡”,才能“振兴”,而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外开放等。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特别是建没中国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宏伟蓝图,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华 《史学月刊》2004,2(8):52-56
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背离的一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而言之,在“革命程序论”上,继承了孙中山关于从“军政”到“宪政”之间要有一个“训政”过渡期的思想,而背离了他在革命程序论中提出的训政时期所应实行的政治经济主要任务的主张;在“以党治国论”上,继承了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时期提出的以党权代替政权的思想,而背离了孙中山1924年前后对“以党治国论”的修正和完善;在“五权宪法论”上,形式上搞了一个五院制的国民政府,但在实质上则背离了孙中山提出的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振兴中华,自孙中山先生提出以来,始终成为鞭策炎黄子孙发奋图强的最强音。正是这个赤诚的信念,激励着革命志士们前仆后继,并使得“新纪元的曙光”出现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正在“向文明世界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不仅仅因为他的伟岸,更是因为他是振兴中华这一伟大信念的象征和民族凝聚力之所在。“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枉有五金之富,却是身陷蚕食鲸吞、瓜分豆剖,救国为当时的主旋律,也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终…  相似文献   

7.
焦易堂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 徒,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先生曾赞扬说:“易堂焦君,秦中杰士也,为国事奔走有年,于民国创造颇有功焉。其为人也,端直温厚,不类近世子。”长期以来,世人知其甚少,概因焦当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多从事秘密活动。因此本文主要就焦易堂与孙中山先生的往来以及其早年的革命活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自居,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其实质上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以党治国”成了“一党专政”,根据“五权宪法”设立的五院成了国民政府下的具体执行工具。  相似文献   

9.
贺渊 《炎黄春秋》2001,(7):74-77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韩愈这句寓意深刻的话,用在孙中山身上十分贴切。诞生于19世纪,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孙中山,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盘桓于人们的心中,跃然于文人笔下,是因为他的行动与思想仍然影响今天的人们,给我们以启迪。被时人戏称为“孙大炮”的孙中山,却因其思想的超前性而得到了后人的尊敬。  相似文献   

10.
伍晓霞 《沧桑》2012,(1):86-88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满洲政府的腐败无能,要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孙中山先生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是固步自封的,其科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在当前,一部分人曲解了三民主义,甚至有部分台湾国民党高官出于自身政治目的,篡改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原意,为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对三民主义进行新的解读,准确地领会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这在当前和今后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仲恺是孙中山最忠诚可靠的战友,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为革命作出了不少贡献。他非常重视经济建设,一贯认为,只有从经济上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国家,才是革命真正的成功。“单是革命并不算可贵,可贵的就是革命内容的主义。”“吾党目的不仅反对复辟,且图建设真正之共和国家。”他提出“要一面革命,一面建设”,而且要有一个远大的建设规划。他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1919年他在《建设》杂志上发表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中山陵     
在南京东郊紫金山中的茅山南坡,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7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 中山陵是孙中山自选的墓地。早在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与胡汉民、郭汉章等人到紫金山行猎,他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曾笑对左右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前夕,又当面对汪精卫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破除革命党人“因思想错误而懈志”,鼓舞他们坚持革命斗争,孙中山提出了行先知后,知难行易的知行观。孙中山的知行观事实上已经暗合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孙中山的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进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曾多次到国外组织华侨致力于推翻封建皇朝,建立民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艰巨斗争。广大华侨热烈响应,不少人回国投身于革命洪流,抛头胪、洒热血,壮烈牺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华侨踊跃捐款,支援国内革命运动。孙中山先生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同华侨的支持分不开的。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一年间,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武装起义的经费,面再次有加拿大之行。先是,一九一○年六、七月,孙中山离日本前往新加坡,再到槟榔屿(当时译名庇  相似文献   

15.
秦福荃 《炎黄春秋》2006,(10):20-26
博古认识潘汉年是在一九二五年的春天。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震动全国,震惊世界,全国人民无限悲痛,各地纷纷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锡社”在“无锡”筹划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博古是江苏省无锡“锡社”的负责人,正全力投入追悼会的筹备工作。这时博古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按照党的指示,要把追悼活动办成一次范围广泛、规模巨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传运动。因此在人手上很紧缺。  相似文献   

16.
用人艺术是巧妙选择最佳用人行为方式的艺术。周恩来人才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十分注重用人的艺术,这是他在长期的国务活动中所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用人方法。纵观周恩来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他的用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人唯贤在用人问题上,长期存在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两个根本对立的原则。周恩来提出选拔使用人才必须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主张用人唯贤。1949年11月11日,他在政务院第五次政务会议上,就政务院及其所属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问题指出:“我们国家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率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作为时代的强音,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因此,对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的研究,也一向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所著《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如同辛亥革命时期一样,孙中山仍然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不仅继续坚持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学说,而且主张“以俄为师”,“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逐渐地从旧三民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义者转变,不断地向科学社会主义者靠拢。在他的带动下,聚集在他周围的一批民主主义者也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之一,陈炯明自然也不例外。五四时期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对民主革命派领袖人物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忠实的阐述与宣传,而且在阐述与宣传的过程中还有所充实与发展。但是,关于这一课题,学术界至今仍然无人研究。本文拟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土地国有思想的早期输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熟悉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主要来源于亨利·乔治和约翰·穆勒的土地国有主张。西方土地国有思想的输入显然是近代中西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按照孙中山的说法,他在旅欧期间(1896—1897年)接受了亨利·乔治的思想,在《孙学说》中这样说:“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夏良才先生在《论孙中山与亨利·乔治》一中探讨了孙中山接受亨利·乔治学说的历程,认为“孙中山对亨利·乔治学说的认识,是通过多种途径才完成这个过程的”。并且推论指出,孙中山最早获得亨利·乔治学说可能是从《万国公报》刊登的马林等人撰写的有关章而来的。这项研究对于探索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很有意义,但它尚不足以说明西方土地国有思想早期输入中国的具体情况和重要影响。究竟亨利·乔治等人的土地国有思想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它的传播情况如何?有哪些历史影响?弄清这些问题,对于评价近代西学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台北消息:台湾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按虚岁),1985年11月2日起在高雄市的中山大学,举行为期四天的“孙中山先生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一百三十九位专家学者中,外籍学者五十一人。据台湾报纸说,这是台湾近年来举办最大的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