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对于赤侧五铢,均未详其制作,后贤所云,实为揣度凿空之词。赤侧五铢究系何泉?愿与同好演绎之。 一 孝武指铸赤侧,距今已两千一百余载矣,史书  相似文献   

2.
朱活 《文物》1985,(12)
三铁钱,汉武帝建元初铸,五年春罢。由于《汉书·食货志》采录《史记·平准书》,而《汉书·武帝纪》则不录《史记·孝武本纪》,故《汉书·食贷志》与《史记·平准书》基本相同,而《汉志》与《汉纪》则大异。所以旧谱所载三铢钱众说纷纭,论述各歧。  相似文献   

3.
正《史记》卷29《河渠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409-1410页)载:"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然《史记》卷30《平准书》(同上,第1420页)载:"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又《汉书》卷24《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161页)载:"郑当时为渭漕回远,凿漕直渠自  相似文献   

4.
《史记·平准书》和《汉书》的《文帝纪》、《吴王濞传》《食货志》中记载:吴王濞“故吴诸候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后来,一些人认为“即山铸钱”是汉时所盛行的一种铸钱方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秦中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河南地和新秦中 《史记·匈奴传》载汉武帝时,得到浑邪王的降附,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乃徒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此事亦见《史记·平准书》。后来《汉书·匈奴传》和《食货志》也同样有了记载。这是汉与匈奴关系中的一宗重要史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新秦中在当时是一个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6.
赵晓明 《南方文物》2009,(3):168-169
西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四铢半两钱,造“白金三品”和“文如其重”的三铢钱。这次币制改革的目的和过程在《汉书。食货志》、《史记·平准书》都有相同的记载,而且对白金三品的形制、币值、材质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班固的《汉书》“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汉魏六朝时期,《汉书》注释之作迭出,而这些著作后来都散佚了。《汉书》注家众多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汉书》撰成伊始,便称难读,《后汉书》卷八十四《班昭传》说:“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孙登传》说:“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所以它行世不及百年,到了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就有服虔、应劭等人替它作了音义。魏、晋、南北朝作《汉…  相似文献   

8.
记载秦半两最早的文献是《史记》及《汉书》。《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两手资料,如果不和出土的文物相联系来研究,是难以解  相似文献   

9.
三铢钱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中已不十分清楚,三铢为孝武所铸,则无疑意。但三铢铸罢于建元,还是铸废于元狩,自来两种分歧,或说始铸建元元年(前140)罢于建元五年(前136)或说元狩四年(前119)铸至元狩五年(前118)废,可喜山东莱芜首  相似文献   

10.
对《史记·平准书》中荚钱的考证王雪农TEXTUALRESEARCHOFTHEPODEDCOINSRECORDEDINPINGZHUNSHU,SHIJI¥WangXuenongAbstract:Astheweightof“WuZhu”coinsweregraduallylightened,thePodedcoinsappearedinthelaterPeriodofEmpressGaoHoureignandwerewidespreadcastbeforethe5thyearoftheChuYuanreignofEmperorWenDi.ItwasactuallyakindofsmallFiveFencoins,andwasrecordedinthePingZhunShuasitsstrictlymeaning,butthebookMonographforgoodandmoney,HanShugaveitanextendedmeaning《史记·平准书》及《汉书·食货志》中,均有一处提到荚钱,但它们的时代概念两书不尽相同。《平准书》的一处写道:“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日‘半两’,令民纵得自铸  相似文献   

11.
郡国五铢论     
西汉孝武时期铸行五铢有: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本文所论者为郡国五铢。该钱迄今各家论述未谛,有待研究。 一 《史记·平准书》“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汉书·食货志》与此略异,如:“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云云。颜注引孟康曰:“周匝为郭,文漫皆有”。文漫即面背。《书》、《志》所载“有司言三铢钱轻”,与汉《纪》殊异,因此造成泉界论述纷纭。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4,(4)
<正>《史记》百三十篇,不尽为司马迁原书,这是大众知道的。《汉书》百篇,其实亦不尽为班固原书。《后汉书》及《史通》都曾言及: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后汉书·曹世叔妻传》马融兄续,博晓古今,同郡班固著《汉书》,缺其七表及《天文志》,有录无书,续尽踵而成之。——袁宏《后汉纪》卷十九固后坐窦氏事,卒于洛阳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其妹曹大家博学能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食货志上》载:“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这是中国钱币史上第一次由名家制词并书写钱文的明确记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太平县志八卷清刘崇元修张枚等纂清雍正三年刻本 (《联目》110页) 按,此志雍正三年刘崇元序曰:"有侧席而言者:维邑有志,我幔亭张侯业于康熙己亥之夏网罗散(山失)参互考订,凡我平邑德行可风,品诣足述者,类皆辑之于志,以示不忘,其书已告竣云。余欣然亟取而阅之,始自地理,卒子艺文,书凡八卷。……越乙巳,簿书之暇,复取志而读之。读未竟,辄爽然如有所失者。夫平之经制万古不磨,若平之孝弟节义、乡举里选何岁无之。自己亥以迄乙巳,七载之间,其光邦家而荣史册者谅不乏  相似文献   

15.
余石泉 《安徽钱币》2005,(2):44-45,F007
《汉书.食货志》载:“吴以诸候即山铸钱,富埒天下。“《史记.平准书》云:”故吴诸候即山铸钱(索隐:案即训就,言就出铜之山铸钱,故下文云即山名铜山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这里即山应作山名解,“即山”就是“藉山”。汉设铜官,也就是今日的铜陵“铜官山”。1986年安徽省考古所成立皖南古铜矿考古课题组,先后对青阳、南陵、繁昌、贵池、泾县、铜陵等县展开调查,从墓葬和窖藏中先后出土一些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问题在中国传统史学中一贯受到重视 ,先秦诸子关于富国强兵、节用、薄赋敛等议论就是针对财政问题而发的。自《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以来 ,有关古代财政活动的记载更是史不绝书 ,从而构成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并为 2 0世纪中国学者研究财政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2 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的学术史大体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加以评述。第一阶段是 2 0年代至 40年代末即 194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近代史学转变 ,这种学术演变的时代特征在财政史领域同样有鲜明反映 ,即不…  相似文献   

17.
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前蒙胡厚宣翁见赐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老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相似文献   

18.
<正> 《续汉书·郡国志》云明帝置郡一,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一四以之为是,并指为永昌郡。今考之《后汉书》纪传部分记载,除永昌郡外,明帝时尚置有广平和阜陵二国。广平国,据《后汉书·明帝纪》,《章帝纪》和《孝明八王列传》,明帝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了点校本《天下郡国利病书》(以下简称"点校本"),是嘉惠学林之举,然而笔者在读其《陕西备录》上篇时发现几处讹误,今正之。一第1986页《隋唐书·食货志》篇载:"舊制,東都含嘉倉積江淮之米,載以大興而西,至於陝三百里,率兩斛計傭錢千,此耀卿所省之數也。"按:此处"大興"应为"大舆"之误,点校本以四部丛刊三编本为底本,查其底本,记为"大舆"。此处出自《旧唐书》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九食货下》,  相似文献   

20.
持战国土地买卖说的同志,依据有二:(1)《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的话说: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括“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其实,这两条史料都不足为据。 《汉书·食货志》虽然引用了董仲舒说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的话。但《战国策》、《史记》却只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各以差次名田宅”,根本没有土地买卖之词,就连班固本人,在同书中,也只是讲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同样不提土地买卖之事。再拿云梦秦简来看,其中“顷畔”、“盗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