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史学界的往来也日趋频繁。仅1982年,中国老一代日本史学者邹有恒、吴廷璆、周一良等先后访问了日本,邹教授还在东京大学进行学术考察、研究达一年之久。中年的日本史学工作者去日本留学、访问、考察的就更多。就我所知,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大、成都大学、东北师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分院、吉林分院等大学、科研单位都派出了学者。同时,日本的史学家来中国访问的也有所增加。1982年,日本关西史学界组织了一个近三十人的大型访华团,在北京、天津、上海与中国同行们进行了学术交流。这种规模的日本史学者访华团,建国  相似文献   

2.
野尻湖会议及日本有关学者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赴日学术交流记阿拉腾奥其尔1996年7月19日至8月2日,我应日本阿尔泰学会的邀请、得到日本甲南大学资助,赴日本参加了日本阿尔泰学会的年会———第33届野尻湖会议,拜访了日本著名中亚史学者佐口透先生,并...  相似文献   

3.
路遇陈独秀     
张定 《炎黄春秋》2001,(1):56-57
1940年寒假,我和三个好朋友考入江津中山中学高中二年级。开学前,我们一起乘船由重庆去江津,看见船长室里坐着一位很有风度的长者,一打听,他是陈独秀,就住在江津城墙脚下。我读过他写的《我对抗战的意见》小册子。从这本小册子上我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必须奋起抗战才能挽救中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命运;又知道他是有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吴锡类,1921年1月28日生于台湾,是台湾省台南县东石区六脚乡更寮庄人.22岁时去日本谋生,并在日本结婚.1974年2月20日病逝于武汉.我于1948年出生在日本大阪,195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到武汉.我因籍贯是台湾省的缘故,经历了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日本朋友曾对我说:“中 国很辽阔,我喜欢在中国广袤 的土地上旅行”。不难看出他的羡慕之情。的确,自助驾车旅行,饱览西部壮美的河山,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况且驾车去西藏,去挑战高原,去探寻独特的民风,去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探险的历程。 从北京到拉萨约4200公里,走这条路的人,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是国内公路比较难走的 109国道,有高速公路、有黄土高原、有逶迤 的山地、也有风雪高原…… 这条路全是柏油路,不用越野车完全可以游历(特殊情况除外;修路、滑坡等…  相似文献   

6.
访日归来谈商会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访日归来谈商会史研究虞和平我于1996年10月25日至12月23日,赴日本东京大学作了一次短期访问,就近代中国商会研究的有关问题与日本学者交流,并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现就日本的商会研究和资料状况,以及本人由此而想到的中国商会研究问题,谈一些看法。日本...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日本东方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东京日本教育会馆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现阶段中国史的时代划分——结合历史学、思想史、文学"。来自中国、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开幕式上,日本东方学会东京支部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池田知久先生发表主题讲话。他指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学界就曾经针对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8.
东游略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派我和章伯锋同志、李秀石同志去日本寻访中国近代史资料,重点是寻访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前后居住日本时期的史料,附带的工作是和日本有关单位建立交换出版物的关系。通过日本学术振兴会,按照中日两国文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邀请,以日本大阪府地下埋藏中心理事长,日本ICOMOS 国内委员会委员长坪井清足为团长的日本中国古代城市参观考察团一行六人于一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对我省黄陂盘龙城遗址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坪井清足教授是日本考古学和历史学界的著名学者,此次率团来访的目的是,与我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21世纪,日本有关日中战争史的代表性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为纪念日本战败60周年进行的综合性研究,以及日中美三方学者关于日中战争史的国际共同研究;其二为中国现代史研究会(东京)及日本上海史研究会等校际研究会所展开的共同研究;其三是学者关于日中战争史的自主研究。这一归类大致可以反映出日本史学界长期以来的学术传统。本文将分别予以介绍,以此展示近年来日本学界关于日中战争史研究的整体动向。  相似文献   

11.
壬辰战争的失败和清朝的统一意味着日本在军事层面扭转中日落差行动的破灭,但明清鼎革给江户日本带来了"华夷变态"的直接反映,为日本在文化层面扭转中日落差提供了契机。然而,中日之间悬殊的文化落差毕竟是日本难以逾越的鸿沟。于是,以古学派为主的江户学者认为,朱子学把佛老思想引入儒学的严重后果是中国在文化上的"由华变夷"。江户学者通过对《大学》和《中庸》的新诠,将其去"中国脉络化"而建"日本脉络化",其重点不再阐述"格物穷理"、"天道性命"、"人心道心",而着重论述"人伦日用之道",并以政治而非道德为中心,"伦理意识"逐渐让位于"政治事功",进而在文化层面上实现日本的"脱夷入华",为日本文化的中心主义提供学理支撑,初步完成了近世日本"自文化中心主义"的建构,对其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皮耐安 《世纪》2022,(6):88-89
<正>我是1981年至1983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和日本导师“先怀疑,后喜欢”我当时在上海师范学院化学系任讲师。那时刚改革开放不久,出国只有公派。公派就涉及到名额分配及国家统一考试。上师大有一个去日本的名额,可候选人沒考上。是放弃,还是换人?我就不得而知了。在此关节点上,我的恩师吴迪胜极力为我争取,学校最后同意让我去试试。那时名额虽少,可有准备的竞争者也少。居然让我考上了。  相似文献   

13.
徐静波 《环球人物》2013,(15):44-45
日本大分县政府邀请我去做一次讲演。大分县位于日本的九州地区,出过一位首相村山富市。老先生退休后,就住在距离县政府大楼不远的一栋老宅子里。我想顺便去看看他,同时请他谈谈"村山谈话"发表的前因后果。拨通了电话,是村山先生接的,听说我要去,他很是高兴。我们约好5月24日上午见面。我准备了两样礼物:我老家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佛茶"和绍兴塔牌酒厂酿造的十年陈绍兴酒。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美学者交流项目,我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派遣,于1984年春去美国进行短期访问,从3月31日抵达旧金山起,到5月31日离开纽约回国,为期整两个月。美国方面主持这件  相似文献   

15.
8月10日,日本东京学芸大学副教授西村俊一、日本民政学院副教授世良正浩,以及日本华人知名学者钟清汉教授会见了萧岗副会长。不少学者认为,21世纪环太  相似文献   

16.
访日漫记     
清人黄遵宪《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云:“十分难别是樱花。”我访问日本的时候,花事已过,令我惜别的是日本学者醇厚的友情和浩如烟海的近代史料。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历时三年完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研究报告书代表了中日两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基本反映了中日两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对加深两国学者在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以及在一些重大历史认识问题上接近或达成共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书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关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的阐述,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下面即结合自己对中日报告书的解读,从日本对华认识的角度,谈一下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学者古屋哲夫编著,吉川弘文馆出版的《日中战争史研究》一书,是一本日本学者关于1931—1945年中日战争史研究论文丛集。本书编者以确认日本是侵略战争发动者的立场,搜集了六篇由井上靖、古屋哲夫等人撰写的文章,从战前中日两国外交活动、战时日本国内法西斯主义“群众动员”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  相似文献   

19.
一1 938年日本侵略者疯狂轰炸武汉 ,我的长辈们为安全起见 ,送我们到香港去避乱。当时广州也被日机轰炸得厉害 ,广州大学在香港设了分教处 ,学校大部分的图书仪器都已运往香港分教处 ,主要教授多半也在香港。这年秋天 ,广州大学分教处在香港招生 ,我便赶紧报了名。因为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愿望 (我父亲曹云阶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他不太愿意让我读书 ,而要我继承他的“事业” ,我为此颇感抑郁 ) ,现在有了到香港上大学的机会 ,我怎能轻易放过 ?通过考试 ,我进了广州大学政治系。二当时的香港是许多民主革命前辈、进步文人学者集中的地方。柳亚子…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刘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史学会于8月10日至12日在长春共同主办了“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124人,日方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