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遂宁灵泉寺     
遂宁城东5公里、涪江东岸有灵泉山,“数峰壁立,绝顶一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涸”,古刹灵泉寺因而得名。“灵泉胜境”为遂宁十二景之一,峰峦耸秀,古木参天,历朝诗人墨客多有登临寄兴之作,明代扬瞻曾以“森森松柏填云谷,隐隐楼台入翠微”句,盛赞灵泉山寺之清幽。灵泉寺始于隋开皇初(581年),名资圣院,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在《题灵泉寺》诗中称:“千载灵泉古道场,唐朝名胜冠诸方”,可见寺院在唐时已负盛名。宋代更名为“长松寺”,南宋乾道年  相似文献   

2.
读了《文物》1986年第3期《河南安阳灵泉寺唐代双石塔》一文,颇有收获。关于塔上唐人题字,有数事或当补充。灵泉寺双石塔上之唐人题字,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卷四已有著录。《双石塔》一文著录了西塔禹璜、郑儅等人的题记,对禹璜题记录文有删节,对东塔徐源等四人  相似文献   

3.
安阳灵泉寺石窟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地区佛教活动的重要文物遗存,是这段时期安阳作为古相州文化的代表产物,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美称。根据《河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灵泉寺石窟保护利用研究及项目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安阳龙安区文化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对安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伟 《收藏家》2023,(8):80-85
南宋丞相游似收藏《兰亭序》拓本百本,按所得先后、天干次序从甲乙至壬癸编次,每干再从一至十编为集,共计十集。明初多为晋府所藏,后“以鼎革散布人间”。杭州孔庙碑林旧藏九江本《兰亭序》一石,梳理宋至近现代文献,通过石刻泐痕特征、《兰亭序》版本及所存印章、历次摹刻情况等分析,考证其原帖为“游相兰亭”百本之“壬之八九江本”,其《兰亭序》版本属于定武体系,由清道光七年(1827)至咸丰十年(1860)之间藏书家蒋光煦、刻工孔省吾摹刻而成。  相似文献   

5.
唐代龙门有十寺。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作于公元832年)中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十寺之一即是天竺寺。龙门在唐代曾先后建过两个天竺寺。第一个天竺寺是景云辛亥岁(公元711年)天竺僧人宝思惟所立,见于苏(?)撰《唐龙门天竺寺碑》(载《文苑英华》卷856北)。该寺的位置,据考证在龙门东山北侧。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伊水泛涨,  相似文献   

6.
河南安阳灵泉寺唐代双石塔,是两座单层密檐式方形石塔,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严重破坏,两塔塔檐以下的大部塔身和全部塔基均被灵泉寺寺院的废墟所埋没,两塔的整体形象很少为外界所知。1936年由北京一些建筑研究单位组织的古建勘察团在此进行调查时,也只记录和拍摄了两塔露出地面的塔檐部分。1983年8月至12月间,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为了加强对全省中、小型石窟寺的保护和研究,专门组织了考察队,对安阳灵泉寺现存古建筑及附近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发掘清理,这两  相似文献   

7.
《文物》1988年第4期,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有关专家撰文,对河南安阳灵泉寺石窟和小南海石窟作了具体的报道研究。这两处石窟涉及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僧稠、道凭、灵裕等的事迹,并多有明确纪年,是我国佛教石窟的重要遗存,尤其对北齐和隋代佛教艺术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綿竹三溪寺     
三溪寺,古名广安寺。坐落在绵竹城西三十华里处的土门乡梅子沟。据《绵竹县志》记载,该寺始建於北宋祥符年间,并有明代碑文可证。当年开山祖师玉川长老眼光不凡,将寺庙建在这个环山面湖,清流翠帐之间,几个世纪以来,多少文人雅士在这里题咏抒怀,流连忘返。下面引明代杨升庵《三溪寺》诗,以见一斑。巍石山前寺,灵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湖水生寒月,松风夜带秋, 蜀王三箭发,射水济民忧。四川明代状元杨升庵的诗,描写三溪风光的主要特点是:“幽”和“胜”。寺前的巍  相似文献   

9.
兜率,为梵文译音,亦作兜术,谓知足或喜足。考古之以兜率名寺者,四川有二:一为大邑县西十五里之高堂山;一乃梓潼县北四十里之明月山。前者系文同宦地,后者为文同家乡。两处兜率寺,均有诗人题咏。唐杜甫游梓州时,有《上兜率寺》、《望兜率寺》二诗,载《杜诗详注》卷十;北宋文同官大邑时,有《高堂山兜率寺》、《题兜率寺》两律,载《丹渊集》卷八和拾遗上。千馀年来,杜诗  相似文献   

10.
“龙泉”并非灵泉连营允街“县有龙泉,出允街谷。泉眼之中水文成蛟龙,或试挠破之,寻复成龙,牲畜欲饮者,皆畏避而走”。这是1500年前北魏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中对于龙泉的记述。那么这个龙泉在什么地方呢?《永登人民县志》说:“龙泉在县南龙泉寺内,泉二,直...  相似文献   

11.
三学寺为辽南名刹。《辽东志》和《全辽志》都有简略记载。据寺内现存的明宣德十年(1435)的《重修三学寺碑》所载:“辽东之海洲,旧有三学寺。传自唐乾元初有口口诚佛岩禅师,暨海元傍禅师鼎新之,及观韩谅所制碑阴,则云不知始末,谙孰是,今以僧得胜所言,系千山而来,重建是寺在洪武年间,迄今宣德用工多矣。”碑尾记有“重修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撰写1650周年。《兰亭序》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流传的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真迹何在?迄今还是个谜;而在1965年由郭沫若著文引发的《兰亭序》真伪之辩,由于毛泽东的关注和干预,更是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08,(2):14-14
事件门票纠纷引发封门事件,河南省安阳县灵泉寺这一山中古刹成为关注热点。景区所在地一基层干部要求免费参观被拒,便指使当地部分群众将景区多处景点大门关闭、断水断电。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的灵泉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为北方佛教圣地,规模宏大,被称为"河朔第一古刹"、中原"莫高窟"。寺院东西两山,  相似文献   

14.
仲威 《收藏家》2009,(8):92-94
名曰宋刻《宣示表》所见拓本及印本不下二十余种,版本繁复绝不逊色于《兰亭序》,短短十余行字帖便于复制雕刻。彼时或宫廷或官府或民间多有刊刻,然而宋代刻石(或刻木)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5.
宋程大昌《雍录》卷十载:“感业寺,武后为尼。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上仙,其年即以安业坊济度尼寺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此寺之东又有道德寺,亦尼寺也,改造道德寺为崇圣寺,充太宗别庙。”今按此处置“灵宝寺”与“崇圣寺”于安业坊,误甚。《长安志》卷九崇德坊崇圣寺下云:“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精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尼寺于安业访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宜,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4,(7)
<正>《定武兰亭序》吴炳本是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件著名的《兰亭序》传拓本,自元代以来,其收藏者历经郝天挺、吴炳、陈彦廉、许乃普等人。明代中期至清初,有人将吴炳本后的宋人题记以及吴炳部分题跋拆配挪移至《兰亭序》神龙本后。因此,存世的两种重要的《兰亭序》传摹本、传拓本均与元代人吴炳息息相关。然于吴炳其人其事,知者甚少,今略作考索,或对深入研究《兰亭序》吴炳本与神龙本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永嘉元年 (公元 30 7年 ) ,干宝初仕晋为盐官 (今浙江省海宁市监官镇 )州别驾。后因刘聪、石勒之乱 ,西晋亡 ,东晋立 ,南北对峙 ,干宝徙家盐之灵泉乡。据《干氏宗谱》载 ,干宝故居背靠青山 ,面向宫河 ,西南通黄湾。南朝萧梁时 ,干宝的五世孙干朴舍宅为真如寺。该寺废而复兴不知  相似文献   

18.
河南安阳县西南30余公里的太行山余脉,有一组海拔高度约500米的群山。其中最西面的一座是宝山,西北为悬壁山,北为马鞍和矿窟两山,东为岚峰山和鸡冠山,南为虎头山和釜覆山。灵泉寺坐落在宝山东麓、八山环抱的峡谷盆地上,原名宝山寺(图一)。据现存碑文记载,宝山寺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隋文帝杨坚"取群山之泉及该寺高僧灵裕法师法名之首",改宝山寺  相似文献   

19.
金丹 《东南文化》2001,(7):57-61
阮元是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否定《兰亭序》的第一人,阮元否定《兰亭序》的思想渊源及动机,是以否定《兰亭序》来动摇二王在书法史上的权威地位,为在二王之外另辟新境寻找理论支撑。他的兰亭观始终与南北分派及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阮元否定《兰亭序》的论据虽然不足,但却为清代碑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瑞光禅寺在苏州盘门内。据《吴县志》载:寺旧名普济禅院,三国东吴赤乌四年建寺,十年建塔,以后屡有兴废,宋代改今名。但现在瑞光寺的殿宇是清代以后重建的,只有塔是宋代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