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问我哪一本书被我翻看的次数最多,除去《新华字典》与课本,就是《朦胧诗选》。翻开这本泛黄的老书,还能看到我与它结缘的日子:1986年5月8日,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购于王府井新华书店。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旅游》2010,(4):4-4
《旅游》杂志编辑:你们好!那一天在报刊亭看到贵刊,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购买了2009年10月刊,介绍的是《祖国的街道(上)》,并在卷首语中看到我们选择了低调而踏实的纪念方式,做出六十条街道,分两期刊出……。当看完10月刊后,就期待着下一期。前天我又在报刊亭买了11月刊,可是回家翻看杂志,并没有看到《祖国的街道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刘松林(刘思齐)是一个既神秘又陌生的名字,我们对她所有的了解,是从传记、画册、电影中得到的。在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毛泽东的大儿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是一个透着青春气息、带着那个时代崇高理想的年轻姑娘。她身材苗条,面目俊秀,知书达理,聪明伶俐。然而,我们对她的了解应远不止于此。她从小就跟着革命母亲坐监狱,最后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她还是毛主席的干女儿、毛岸英一生钟爱的幸运的姑娘。然而,这种幸运是那么短暂。她与毛岸英结婚刚满一年,毛岸英就毅然赴朝参战,不久便壮烈牺牲。这…  相似文献   

4.
姚俭建 《世纪》2023,(1):34-36
<正>2022年11月30日下午,我从手机微信朋友圈里获知一个噩耗:江泽民学长因病在上海与世长辞。尽管这些年就知道他身体大不如以前,但我仍然希望这只是一个“不实消息”。直到看见新华社正式发布的讣告,我突然感到一阵阵的揪心。悲痛之余,我再次翻看了自己写作出版的《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一书,点滴往事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5.
一、妈祖和妈祖信仰 1、妈祖的生平和传说。妈祖原名林默。福建莆田湄州岛港里村人。根据《敕封天后志》与《天妃显圣录》等书记载,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九日。林默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一生。传说中她是其母吞食观音菩萨所赐药丸所生,出世时祥光异香充溢整个房间,且一声未哭,故而取名为“默”,  相似文献   

6.
郎宁公主是唐文宗的女儿,历经文、武、宣、懿四朝。她终身未婚,信奉道教,年四十而亡。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晚唐不受宠爱的公主落寞一生,也看到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相似文献   

7.
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李美筠从一个弃儿到名震异邦、先后攻取美国三所大学的三个博士学位。她精通五国语言,以品学兼优荣摘两所著名学府的三枚“金钥匙”。美国《纽约时报》、《鲁彻斯特日报》等传媒曾以显著位置对她进行报道,曾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座上客;她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倾其所有创办营养站,自己清贫一生,资助贫困学生。199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对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二届“李美筠教育奖学金”颁奖仪式作过报道,奖学金的设立者是南师大的一位退休教授李美筠。一月的江南,寒意浓浓,古城南京早早散发出新年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世纪》2014,(6)
<正>世界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1917-2012)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1952年,她用英文创作的自传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被改编成电影《生死恋》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均取材于20世纪中国的生活和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成中文等17种文字,包括《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2012年11月2日中午,韩素音在瑞士洛桑家中去世,享年96岁。今年,当韩素音逝世两周年忌日在即,本刊特以此稿纪念一代传奇华裔女作家。"我第一个就想见到巴金!"在阳光和煦的日子,我常常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上海武康路上,每当走到巴金故居时,我便会停住脚步,抬起头来,久久地把目光投向这座风格简朴的花  相似文献   

9.
<正>1928年8月12日,署“海涛社编”的《民众日报·戏剧周刊》创刊于上海。由创刊号折梧《呱呱声里》、左明《再励》可知,该刊由南国艺术学院海涛社的左明、阎折梧、陆惠之等人创办。同年11月18日,《戏剧周刊》第15号登有一篇《致白薇女士》,目录中未署名,仅标“通信”。从落款可知,此文是戏剧家向培良写给白薇的一封公开信,兹酌加标点,将原文整理如下:白薇女士:在湖南简直是睡了一年,什么都没有看见;一来到上海,又忙乱地四面抓,《奔流》上四期你对我的语词,虽然看见了,也迟到现在才想起回你一封信,这是很失礼的。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对向警予的革命一生有过高度的评价,指出要学习在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敬爱的周总理在国庆十周年翻阅(《中国》画册,当看到苏兆征、彭湃等烈士的照片时说,怎么没有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照片呢,也应该有嘛!向警予的一生,是为革命英勇奋斗的一生。她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她不知疲倦地忘我工  相似文献   

11.
说起赵灵飞,知道的人甚少,但若一提到“赛金花”三字,人们就不那么陌生了。这位名噪大江南北的清末名妓,早在生前,就已经有人为她写了《彩云曲》、《孽海花》、《赛金花》和《赛金花本事》等词曲、小说、剧本不下十余种,有的还以话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轰动一时。一个尚活着的人,就有如此众多的文学形式对其或毁或誉,或褒或贬,这恐怕在历史上也是颇为少见的。其实赵灵飞倒是她的本名。她祖籍安徽休宁,出生在苏州的一个贫苦家庭(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父亲早年经商因倒闭,后靠给人挑水为生,灵飞就是她父亲自幼给她取的大名,…  相似文献   

12.
杨银禄 《纵横》2014,(6):30-34
一场电影引发的风波 1973年6月11日晚上9点多,江青正在钓鱼台10号楼餐厅吃饭,她打铃叫我,我立即快步进入她的餐厅。她眯缝着眼睛,一边吃饭,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她喜欢听的程砚秋的京剧《荒山泪》录音,看到我进去就问道:“现在几点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1日,香港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他的死,令世人惊讶。何以生活条件那么优越,事业那么辉煌的影星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其实,影星自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件。民国影星阮玲玉之死便曾激起轩然大波。阮玲玉既是悲剧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她生前从影十年,共拍摄29部影片,其中《野草闲花》、《神女》、《新女性》等片,已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她的一生充满坎坷,自杀身亡后,3天之内,10万人先后前往瞻仰她的遗容,举殡之日,30万人为之送丧,创出“万人空巷瞻遗容”的奇迹。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于上海朱家木桥祥安里的一个工人家庭。其…  相似文献   

14.
散木 《文史精华》2004,(8):60-64
一、周璇回来了,可是又病了 1950年7月,周璇从香港回到了上海。从这时到她病逝,她在新中国的怀抱中度过了7年的时光。1957年9月,在她去世两个月之后,《文汇报》发布了由上海精神病疗养院院长苏复所作的《周璇生前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报告》,同时还发表了一篇记者所写的《周璇在新旧社会的两种遭遇》,文章中对比了她一生的“两种遭遇”,可以得知这位艺术明星一生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1942年1月22日上午10时,萧红,这位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女作家,拼出最后的心力,与世长辞,年仅31岁。 萧红在生命垂危之际,曾几次对端木蕻良提起,她若死了,希望埋在鲁迅先生墓旁,那是她的恩师,是对她一生影响最大和最有决定性的人。没有鲁迅,没有鲁迅推荐《生死场》,就没有萧红今天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端木蕻良完全尊重和理解她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12月16日,讲述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的传记电影《铁娘子》在美国上映。该片由《妈妈眯呀!》的女导演菲利达·劳埃德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联手。它不是全景式地展示撒切尔夫人的一生,而是仅仅截取了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马岛战争前的17天,讲述了她在英国经济不景气以及战争的双重困境中,如何解决支持率大幅下降、获得连任的故事。而这17天也成为了她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聂崇正先生访美归来,告诉我们说,他在美国许多收藏家的案头都见到过《收藏家》,这使他非常惊异;赵珩先生访美归来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看到《收藏家》杂志被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心里着实激动了好一阵子;金申先生说,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学文献目录》上看到《收藏家》的文章著录,很涌动出自豪感;画家李春海先生去中国内地一个边远的山乡写生时,居然在一位当地人简陋的小屋中发现了一整套《收藏家》杂志,正要翻看,却遭禁止。主人说,这是他的珍藏,不敢弄脏了……  相似文献   

18.
故事下饭     
故事也能下饭?是的,我家小女每天吃饭,不给她讲一两个故事,还真的就吃不下去。她呀,即使不吃菜,故事却不能不听。用她的话说,爸爸的故事,是她最好的下饭菜。当然这事怪我,还在摇篮里时,就给她讲故事,迫切地想提高她的智力发育水平,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哪天临睡前不给她讲些《小红帽》、《哪吒闹海》、《拇指姑娘》之类的故事呀?这不,才五岁的小丫头,语言表达能力明显高出同龄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前两天让她背唐诗,她愣是不好好背,老是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一首五言绝句,背了一个小时,还结结巴巴地要我提示。我一生气在她后脑勺上拍了一…  相似文献   

19.
袁海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入党的老党员。1921年她与妹妹袁震人武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受业于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1926年1月作为湖北省7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4月当选为。钢北省委妇委书记,1927年1月赴苏留学,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年底回国,在许多地方从事党的实际工作,她不仅坐过敌人的监狱,还数次失去党籍,但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完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光辉人生。袁浮之回顾一生,有感而发,留下述作《路漫漫》,现摘其片断。莫斯科中山大学,座落在沃尔夫卡大街一座很大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进步作家、世界名记者、著名社会活动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是美国密苏里州北部的一个贫苦矿工的女儿。晚年因贫病交加 ,于 1 95 0年 5月 6日病逝英国牛津 ,但她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史沫特莱极为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 ,她始终如一地与战斗中的中国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起。早在 1 92 8年中国大革命高潮时期 ,她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 ,到过武汉 ,为该报工作到 1 933年。 1 938年至 1 941年间 ,她又担任《曼彻斯特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来到中国。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