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晓秋 《广东史志》2000,(4):35-39,17
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派海军上将西马縻各厘(Admiral Seymour)率领英军进攻广州,揭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次年12月,英国伙同法国组成侵略联军,再度进犯广州,并于12月31日,完全占领广州并俘虏了广东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穆克德纳。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于1858年1月成立“占领委员会”,作为统治广州的幕后机构。该委员会对近代广州地方史以及中国近代史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广州反人城斗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反入城斗争,又称“广州入城问题”,是鸦片战争以后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肇因于1842年8月的《中英南京条约》,以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为结局,历时达15年之久。由于其中有广州各阶层民众不顾清政府官员的压制,坚决反  相似文献   

3.
马赛 《黑龙江史志》2011,(13):44-45
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军所俘,客死他乡。传统论著把叶名琛描绘成一个骄虚自大、昏聩愚顽的封建官僚形象,甚而定性为投降派,这些看法有失偏颇。把叶名琛放在当时的环境中重新加以考察,对他作出完全的否定是不适当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当时士大夫普遍的文化心态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因素加以分析找出导致叶名琛人格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涂德深 《湖北文史》2005,(1):123-130
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素以诚信称的叶开泰药店,创始于1637年(明朝崇祯十年),至今有369年的历史。当初,叶开泰以自制的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等名药,驰名湘、鄂、赣、豫、陕等各省,并远销港、澳及海外。加之清朝“四不”(不战、不和、不死、不降)将军叶名琛的影响,使得叶开泰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与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广州的陈李济齐名的中国名中药店。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认为:叶名琛死前留下两首"遗诗",自比向戎、苏武,表明他被俘时忍辱不死为的是面见英国国王当面交涉,后见目的不能达到便绝食而亡。其实,这两首诗是由许其光原作改篡而成,叶名琛是病死。许其光的原作对其颇有讥讽之意。  相似文献   

6.
两广总督叶名琛误国辱身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9年4月14曰,一只英国轮船“十字火号”在广州省河金花庙岸边停了下来,一位英国军官叫来一位清朝官员,从船上抬下一具棺材。不久,大街小巷就传开了──上一年被洋鬼子捉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如今尸骨还乡了。稀稀落落有官员来河边吊唁,不知是谁送来这么一幅挽联:“不战  相似文献   

7.
一八五四年(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清咸丰四年)五月,广东天地会陈开、李文茂等,在佛山起义,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时广州附近顺德、香山、东莞、清远、英德各县,都已克复,六月陈开、李文茂等分三路围攻广州省城,清两广总督叶名琛困守广州,而英美法三个侵略国家却把军械粮食偷运入城,并用火轮船运兵来接济叶名琛,致攻打广州达半年之久,终未能下.一八五五年(太平天国乙荣五年,清咸丰五年)四月,陈开、李文茂等,率师入广西.八月克复广西浔州府,改浔州为秀州,府城为秀京,国号大成.陈开称洪德王,李文茂称平靖王,梁培友称平东王,梁大昌称定北王.至一八六一年即辛酉十一年七月,浔州被清军攻陷,大成国遂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晚清时期的御敌斗争中,有一位魂断异国他乡的高级官员,他效仿伯夷、叔齐,活活饿死在印度。他就是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很长一段时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汉阳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1848年出任广东巡抚、1852年擢升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叶名琛在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7年)生于汉阳县(现武汉市蔡甸区).他的原籍是江苏省之南的溧水县,明朝末年他曾祖父叶迁芳从溧水迁到蔡甸定居,在汉口创办了后来闻名于全国的药店“叶开泰”.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学有根底,孰谙诗文,其祖父、父亲并有著述.在这种文化气息很浓的家庭熏陶下,加之  相似文献   

10.
入城与修约:论叶名琛的外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任何意义上讲,两广总督叶名琛都可谓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不无乖戾之处。晚清名士薛福成讥评其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①。已故的南京大学教授蒋孟引先生对其贬斥甚多,称之为...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近代历史上,拒绝吃英国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战死沙场后,他的黄骝马被英兵虏去。奇怪的是,这匹马终日不吃不喝,仰天悲鸣,最后饿死。人们感叹哀悼,称它为“义马”、“节马”。然而,那个不吃英人食物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人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被英军俘虏,后饿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2.
石磊 《文史天地》2022,(4):65-69
<正>1860年9月21日凌晨5点,8000名英法联军向驻守八里桥的清军发动攻击,震惊中外的“八里桥之战”爆发。虽然英法联军武器先进,发出的排炮惊天动地,但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指挥1万多名骑兵奋起反抗。清军奋不顾身,手持马刀、弓箭,凭着一腔热血正面迎击英法联军,部分骑兵甚至冲至离敌人四五十米的地方,激战1小时,毙伤多人。但清军马队遭到据壕作战的英法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  相似文献   

13.
蓬山留翰     
光绪皇帝16岁到亲政年龄,慈禧太后没有借口再垂帘听政,不得已“退居二线”。为“归政”后有地方享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筑路筹款数千万两白银修复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清漪园。经十年建成,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颐和园”。颇通文墨的慈禧太后为题此匾额,“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这时,有人向慈禧举荐了一名小小七品京官。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亲自考察后很赏识这名小小京官的书法造诣,便选定他题写“颐和园”匾额,并赐“宸赏”等章二方。“颐和园”匾额至今仍悬于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字体…  相似文献   

14.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后来又被八国联军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东艺 《中华遗产》2007,(6):23-23
圆明园,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的名字,它既让国人感到骄傲,却又带给国人难以磨灭的伤痛。这座清代五朝皇帝在一百五十余年里倾心营造的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的大型皇家宫苑,在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的焚掠。  相似文献   

16.
广州会馆是钦州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是广州商人商业移民的成功见证,在钦州近现代发展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保”而不“护”,一是管理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加强广州会馆保护与开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成功的广州会馆保护与开发将在全国的文物保护、旧城改造、人文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树立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从咸丰帝的不能衅自我开、僧格林沁的一再忍让、丁韪良的记述、英法联军的作战日记、清军将领的记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第二次大沽口之战,首先开炮的是英法联军。本文从僧格林沁的心理和行动、英法联军的记录等方面论证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究竟谁先开炮。  相似文献   

18.
对苗沛霖集团与太平天国、捻军关系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秋,当清军与太平军、捻军交兵正酣之时,英法联军复扩大侵华战争,进逼京津。值此“中外岌岌”之际,两淮地区又发生了“淮北之变”——苗沛霖集团崛起,与太平天国、捻军一起,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清运动。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倜傥有大  相似文献   

19.
京津八旗官兵移民广州之初居住在封闭的“满城”之中,在经济上他们依赖“钱粮制度”;在政治上清政府通过“骑射训练”不断强化他们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必须多项行政禁令。“满城”的存在使广州世居满族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广州进行文化重构,“满城”制度是造成广州世居满族辛亥革命后悲惨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1860年夏秋间胡、曾对援京的不同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夏秋间胡、曾对援京的不同态度陶海洋1860年8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在北援问题上,湘军人物态度不尽相同。胡林翼所部湘军,当时正在皖北,面临着陈玉成部太平军的强大进攻。但是,胡林翼一方面布置后撤,以顾全湘军大局,另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