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联当代作家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是很有个性的诗人与作家。他十分强调“我的东西”,不愿与別人一样。又是一位颇有现代色彩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可以说集现代手法之大成,又独具风格。很难给他的小说确定为某种手法。它包罗万象,很自由,虽遭谴责,大受挞伐,而百折不挠。他说:“我不认为与文学前人接近会对作家有益。“我们诗歌的未来是联想。”“诗人的主要共同点在于他们彼此不相似。”  相似文献   

2.
我和萧三于1934年相逢,距今已有60多年的异国爱侣生涯了。 那是1934年10月底,我作为一个德国的旅游者前往苏联,在那黑海之滨的苏联作家疗养院所在地加格里的一天午餐时,与我同桌的是一位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很可亲的中国人,他就是38岁的诗人和作家萧三。我们一见钟情。几天后的11月8日是我23岁生日,一大束深红色的玫瑰花就是他那深情的爱情表白,它决定了我以  相似文献   

3.
古都洛阳龙门名山,不仅是 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而且还是古今两大诗人的长眠之地。伊阙东山琵琶峰上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冢,和他遥遥相对的西峰山上,则是当代著名爱国诗人王礼锡先生的坟茔。 王礼锡的人生是短暂的,知道他的人不多。但他步履坚实,业绩辉煌。在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乃至政坛,都有他深深的脚印,颇具影响。他曾与毛泽东、李汉俊等人一起筹办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出席过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见到了高尔基;他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担任“全英援华会”副主席;回国之后,周恩来又推荐他担任“作家战地访问团”…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熟悉农民,热爱农民,一生扎在农村写农民。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味,吸引着各个层次的读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能写出各种形式的文章,通晓民间的吹拉弹唱。毛泽东誉他为“人民作家”,胡耀邦把他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并列,称为“中国近代的大文豪”,“语言艺术的大师”。可悲的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十年浩劫”中历经摧残,蒙冤去世。而他离开人间时,竟然还背着一个“贫下中农的死敌”的罪名。  相似文献   

5.
金雁 《文史天地》2014,(5):81-87
正高尔基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官方声誉,是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苏俄文学界的泰斗,舆论在他生前与死后却多次出现过截然相反的评价。他一生曾经有过多次"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价值观的大跳跃,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解释,关于他的评价像来回烙煎饼一样"不停翻个儿"也就在所难免。本文讲述的是高尔基从意大利返回苏联之后成为"红色文豪"的历程。一、"乐意受骗"的人:"合乎时宜"的  相似文献   

6.
正深受欢迎的"国际诗人"我和萧三结识于1934年深秋。当时,我在苏联海参崴的列宁学院学习。萧三代表中国左联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发言,会后他和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从莫斯科来远东举行报告会,传达作家代表大会精神。萧三那时有三十七八岁,中等身材,身穿黑色西装,宽额明眸,和蔼可亲。法捷耶夫  相似文献   

7.
1957年,44岁的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阿尔贝 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年后的1960年1月4日,加缪在度假途中死于车祸。60年后,一位意大利作家声称,加缪之死并非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是一场意外—他是被苏联克格勃谋杀的,而当时的法国政府“或许也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8.
漫谈永井荷风文学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井荷风是日本近代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随笔,还翻译了著名的诗集。有一种观点认为永井荷风的作品在思想倾向上是完全消极的、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个结论未免过于简单。永井荷风文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和年代的不同,既有消极的部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和作家所处的环境及思想演  相似文献   

9.
苏联俄罗斯作家安德烈·普拉东诺夫(1899—1951)在其小说《切文古尔》中写过一句话:“人群中有百分之十是怪人”。普拉东诺夫自己就是这么个“怪人”。他的文学命运是不寻常的。他自20年代登上文坛,生前虽受过高尔基、法捷耶夫等大作家的称赞,但主要是遭受批判,“歪曲生活”、“居心险恶”、“包藏祸心”、“毫无意义”、“矫揉造作”、“厚颜无耻”、“反苏作家”……一根根致命的大棒劈  相似文献   

10.
1970年代,一位流亡的苏联知识分子告诉一位美国牧师,苏联知识界正在经历一场东正教的灵性复兴。几乎每位显要的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都在挖掘属灵的主题。这怎么可能呢,在莫斯科,连一本福音书都难以看到了。多年后,牧师在书中写道,那位异见作家,面带骄傲,他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只要人们还在读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基督教的精神就无法从这个民族的心灵中被消失。”  相似文献   

11.
马悦然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在我看来曹乃谦也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15年来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东西,因为他没名气。”食欲和性欲这两项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欲望,对于晋北地区的某一部分农民来说,曾经是一种何样的状态。我想告诉现今的人们和将来一百年乃至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你们的有些同胞你们的有些祖先曾经是这样活着的。  相似文献   

12.
冯玉芝 《日本学论坛》1989,(1):51-53,32
自从苏联推行改革政策以来,当代苏联文学呈现出十分活跃而复杂的局面。1986年6月19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召集有名作家参加的小型会议,提出了“公开性”这一重要原则,他指出,“一定要使公开性原则成为国家生活的准则。”不公开,就没有民主。苏共二十七大确认“公开性”为苏联政治生活、意识形态活动的准则,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顾问、山西省老文学艺术家协会顾问、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原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诗人协会名誉会长,人民作家、著名诗人、副省级离休干部王玉堂(冈夫)同志,于1998年4月14日上午8时在太原家中不幸逝世,享年91岁。 王玉堂同志1907年1月4日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入镇上首次开办的新学堂学习,之后去县立高小读书。14岁时,因家境窘迫,考入公费的山西外国文言学校,开始接受西欧和苏联文学以及“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他于1925年  相似文献   

14.
湖北有两位工人出身的作家,一位是鄢国培,另一位是刘章仪,他是武汉人。从武汉来讲,他是第一个工人作家,从湖北来讲他是两位工人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的战后世界体系观与冷战起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斯大林的战后世界体系观是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渊源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认为二战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瓦解,社会主义将从苏联一国走向数国,形成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世界市场和阵营。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注重主动出击,扩展势力范围,但由于实力所限,其主动出击行动是有限度的。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制订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而爆发。  相似文献   

16.
叶挺,新四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对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及随之而来的苏维埃运动保持沉默,曾引发与他有过交集的有关中共高级干部、共产国际代表以及苏联方面对他的一些误读,并给他的人生带来困扰。本期,档案专家蔡长雁从历史资料入手,力图以档案校正对叶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现代作家、诗人木山捷平(1904~1968)离开这个世界已经37年了,但他的作品至今尚未有一本译成中文,在日本也远不如那些战后派、新感觉派等文坛大家出名,在许多文学史中都是被几笔带过,有的甚至只字未提。然而,笔者却认为,他是一位中日两国都不应忘记的作家,其原因之一是他的作品对日本军国主义和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那场战争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孙维韬 《纵横》2010,(11):18-2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参加革命从举行农民暴动开始;在五次反“围剿”当中初露锋芒;长征路上他是开道先锋,所向披靡;“二战”期间,他赴苏联求学,因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战时谋略,被俄方惊为天人;解放战争时,他回国,林彪亲往迎接,称赞他“一人可抵三个参谋长”。接下来,四野雄师在他的统筹谋划之下,披坚执锐,无人能挡。他,就是四野参谋长、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开国上将刘亚楼。  相似文献   

19.
任继凯 《丝绸之路》2013,(18):59-62
农民进城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文学作品中的这些描述,是作家对现代社会的内在思考。农民由于各种原因进城从而给农村社会和他们的家庭都造成了重大影响,由农民进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和进城后农民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引起了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农民进城在的叙述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林肯是废奴主义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林肯的评价和他在反奴隶制战争中的态度,国内外史学界有不少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林肯是废奴主义者,一种意见认为他不是废奴主义者。我认为他是废奴主义者,但他的思想有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