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河南淅川大石头山楚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理位置及概况大石头山位于淅川县仓房乡沿江村北,距淅川县城约80公里(图一)。山头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走向,西邻淅川县林场刘裴沟分场山林,位于丹江水库区内(当蓄水量至海拔150米时,整个山头都被库水淹没。而水位降至135米时,全部山头则露出水面),东、南、北三面环水,只有西部可路通林场。以此向南5公里内为徐家岭、和尚岭及下寺春秋楚墓群。这里因库水冲刷,大部分墓口表土被库水冲走,其中有一部分墓已冲刷到底部,统计出露的墓口:楚墓51座(其中有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3月驻马店市文物工作队对正阳县李冢汉墓群 5号和 6号墓进行了发掘。墓中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石器等。此次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东汉时期的社会历史及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河南淅川吉岗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岗地处丹江水库东岸,位于淅川县城东南香花乡宋岗码头西北约2公里处的白岗岭上,地势东高西低,西端伸向丹江水库内,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加高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阎杆岭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209座,其中楚墓30余座。楚墓皆为小型平民墓葬,出土陶器基本组合为鬲、盂、豆、罐,鬲、盂、豆、壶,鼎、敦、壶、豆或加盘、匜,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为研究丹江流域楚国小型墓葬的葬制、葬俗等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荆门黄付庙楚墓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北。本次发掘30座楚墓是襄荆高速公路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之一。它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楚文化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鞍冢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大连公社大吕大队瓦房庄村西100余米。因两冢相联,形状很象马鞍子,故群众呼之为"马鞍冢"。冢西200余米是新蔡河,再向西300余米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址,城址的台地上埋有许多战国晚期的中小型楚墓(图一)。前些年,当地农民在马鞍冢取土时,曾经发现铜镦、带钩、错银双蛇头承弓器等文物。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淮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马鞍冢进行考古调查时,从社员手中征集到这些文物,并了解到出土地点。经过实地调查,初步认为马鞍冢是两座大型合葬墓,冢的西部有两座大型车马坑。经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1981年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至1983年底田野发掘工作结束,历时三年。共发掘大型楚墓两座,大型  相似文献   

7.
河南信阳长台关七号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台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约20公里处,附近是一处南北向的土岗,绵延10余公里。淮河沿着土岗东侧蜿蜒北流。土岗的西侧分别是西周时期的太子城遗址和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阳城(楚王城)遗址,两座古城均依岗傍水而建。土岗之上分布着许多古代墓葬(图一)。1957年,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发掘了长台关一号、二号楚墓[1],长台关墓群始为学术界所知,进而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文物部门在此又陆续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2]。2002年10月,因一民办砖瓦窑厂取土,长台关墓群保护区内紧邻107国道的一座大型墓葬遭到严重破坏,墓室内的青膏泥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河南淅川徐家岭一号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岭楚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南47公里处,在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乡沿江村。此地南距和尚岭楚墓3公里,西南部为龙山。徐家岭是龙山的余脉,它东邻丹江,地势由东向西渐高。在岭上已经发现10座古墓(图一)。1989年,由于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下降,徐家岭楚墓被盗。1990年4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在结束对和尚岭楚墓的发掘后,对徐家岭一号墓(HXX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位于徐家岭墓地的东南端,为一座“甲”字形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方向98°(图二)。…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在驻马店市正阳县贾庄遗址发掘出一座龙山晚期的墓葬M12。该墓葬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丰富,为研究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不可多得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常德市文物管理处黄土山楚墓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县灌溪镇黄土山村黄土山,南距常德城12公里(图一).1985年黄土山村在黄土山的大山(以下简称“大M”)、地磨山(以下简称“地M”)两个山头上兴建砖厂,为配合砖厂生产,常德市文物工...  相似文献   

11.
河南淮阳平粮台十六号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粮台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朱庄西南地,台高3至5米,面积百余亩,《准阳县志》称其为"平粮冢"、"贮粮台",当地群众称其为"平粮台"。此台是一座龙山文化古城址,古城废弃后,成为战国、两汉的墓葬区。1979年至1980年我们在平粮台清理了一批战国、两汉墓葬,其中以十六号楚墓形制最大,出土遗物也比较丰富,现简介于下。一墓葬形制十六号墓位于平粮台古城址内的东北部,发掘前由于社员取土烧砖已将此墓的东半部墓口及墓内部分填土挖去,残损的墓口及墓道因之暴露于外。此墓系竖穴木椁墓,墓向107°,平面为"甲"字形,东部有斜坡  相似文献   

12.
2017年,为配合息邢高速的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正阳铁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4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64座、灰沟8条、水井4眼、陶窑1座,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铁器等,其中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为二里头文化杨庄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以及二里头文化的南进路线等问题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淮阳县平粮台楚墓M17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和玉器等。铜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罍、匜、壶、洗、勺;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豆、敦、簠、匜、钫。墓主人身份为低级贵族。该墓为研究淮阳一带战国晚期楚国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淅川春秋楚墓的发掘谈对楚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文物》1980,(10)
1978年至1979年,在河南省西南淅川县丹江水库西岸的下寺,先后发现并发掘了一批春秋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青铜文物。以往在湖北、湖南等地都发掘了不少楚国墓葬,但绝大部分都是战国时期的,春秋时期的极少。淅川楚墓墓主人身分较高,墓葬最早的可到春秋中期。这对全面考察楚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淅川春秋楚墓来谈谈我对楚文化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江陵秦家咀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为配合荆沙铁路修建工程,在江陵庙湖鱼场所辖的秦家咀铁路线段上共发掘楚墓105座。秦家咀系雨台山南端余脉,北起龙会河,东、南、西为庙湖环绕,南北长约2.2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图一)。秦家咀属丘陵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岗地与冲田延绵,墓地发掘前系岗地和稻田,不见墓冢。铁路线经雨台山自北向西穿过秦家咀,路基宽20——30米。考古发掘工作沿路基进行。整个秦家咀墓地自北而南分四个墓区。  相似文献   

16.
淅川县毛坪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毛坪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南三十五公里丹江库区内,西北距淅川老城十五公里,南距下寺春秋楚墓三十二公里,毛坪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成为一个半岛状的小山包,它的南面丘陵起伏,与老牛坡相接,东面与黑山隔江相望。老灌河与丹江在其北部汇合后,由毛坪东部流向李官桥,注入汉水。墓地正处在马蹬和李官桥的咽喉地带。每当夏秋多雨季节库水上涨,毛坪南面常被库水淹没。  相似文献   

17.
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88,(5)
包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一座名叫包山大冢的土岗上,北距十里铺镇约3公里,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16公里。在包山土岗东1公里处,鲍家河由北向南流去。这座土岗南北长600、东西宽约200、高出周围地面2—6米。岗脊中部由南往北分布着5个土冢,这5个土冢下是6座古墓,我们依次编为1—5号墓(3号墓封土堆下有3A、3B 两座墓)。在土岗偏西,又有3座古墓,编为6—8号墓。这9座墓构成了包山墓地(图一)。据调查,以包山墓地为中心,半径1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直径20米以上的土冢41个,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越靠近楚故都纪南城越密集。  相似文献   

18.
2014年至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发掘了4座战国晚期的楚国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和少量铜器等。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鼎、敦(或簠)、壶、盘、匜。墓主人身分皆为平民。这几座墓葬为研究淮阳一带楚国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21,(4):35-40+2
<正>王营墓地(又称堰子王营墓地)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堰子王营村西北,墓地中部高,四周低,堰子河从墓地东北部流过(图一)。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东周、两汉及明清墓葬400余座,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大量器物。其中战国墓M316保存较好,现将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 ,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内几个地点共发掘 7座唐代墓葬。墓皆为砖室 ,可分为长方形多室墓、长方形单室墓和方形单室墓三种。这批资料为研究新乡地区唐代的社会经济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