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燕 《世界历史》2006,(3):93-100
明治维新以后,女性开始被排除在皇位继嗣范围之外。1889年的明治宪法和皇室典范明确规定了皇胤践皇祚、男系男子践皇祚、皇祚一系的皇位继承三原则。战后,尽管天皇的政治地位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皇室的基本结构和指导思想并无明显的变化,1947年的皇室典范承袭战前的男系男子万世一系的皇统理念,依然从法理上拒绝女性皇位继嗣。此外,由于日本近现代的天皇是国家的最高祭司,因此至今仍残留的万世一系神权天皇的意识也在无形地阻碍女性皇位继嗣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论荀或     
孟祥才 《史学月刊》2001,20(1):47-52
苟或在辅佐曹操统一、治理北中国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立下了首功,使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实力派。然而,当曹操显露出篡政的意图时,苟或则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悲剧。苟或的人生悲剧,是他自己的人生定位与曹操政治行为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曹操霸府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末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起霸府统治,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的办法。曹操对霸府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运作,同他对待皇权的态度是表里一致的;他未能废汉自立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现实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实力,而不是司马光所说“畏名义而自抑”。曹操开创的霸府政治模式,有着自身的政治内涵和行政特点,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操自卑感的成因及表现有七个方面:1.出人头地的社会风气和由此带来的自我发展的阻力;2.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深深地根植在曹操的心灵之中;3.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成为曹操政治生涯的障碍,使其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4.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与自卑感的交织;5.与同时代的世家大族相比,政治地位的低下,同样可以考察曹操的自卑感;6.个人形貌的不足;7.多猜忌和残暴的性格特点是其自卑感的外现。  相似文献   

5.
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历史缩影。通过曹操父子营筑的邺城和曹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以及与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及辽金元明清都城布局形制对比,揭示出曹操所开创的都城制度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重要影响。曹操营建的邺城,对此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北移,起到了奠基性历史作用。中国古代运河是政治之河、军事之河、经济之河,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河。曹操开凿的黄河以北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以及隋唐时代以此为基础开凿的北方隋唐大运河,极大地加强了中原与北方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古时代以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与全面发展,这是曹操的另一重大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6.
汉魏之际的历史变迁杂而多端,但在表层的历史运动之下始终潜伏着一条宗教神学的隐线索。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魏欣赏曹操真人之号,具有同样的宗教政治内涵。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14,(8):34-35
根据《世说新语·容止》的记载,曹操统一北方后,政治地位提高。北匈奴派使送来了大批礼物并要求面见曹操。曹操认为自己的长相有损国家形象,就叫外貌很合国家口味的部下崔琰穿上他的衣服,扮成“山寨”版的曹操履行外交程序,而曹操自己则拿着刀扮成护卫。之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如何?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确实不错,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捉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捉刀”一词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8.
曹操家族精心构建了家族的谱系,强调其自身所具有的曹参后裔身份和秦汉大族地位。综合比较、分析现存的几种曹操家族谱系文本可以看出,其内容一方面与两汉时期曹参家族的活动轨迹并不相符,尤其是缺少了家族迁徙的关键记忆;另一方面也与曹操家族真实的宗族状况相距甚远。这些矛盾都和曹操家族有意攀附祖先的行为有关。谱系书写是中古时期极为重要的知识资源,紧密关联着大族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曹操家族先后多次改易家族谱系文本即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表明汉末门第观念和贵族文化自觉的加强。值得注意的是,攀附祖先的谱系文本中混杂了来自官方旧有和民间新造的姓氏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可怜的将军     
《文史月刊》2014,(3):28-39
一旦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曹操”的名字便不免蹦出来。在崇尚正统的时代。若说某个大臣要做曹操,那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说法,是人民公敌的象征,会引发全民共诛之、共讨之。哪怕是老奸巨猾如袁世凯,听到这样的称谓也会谈虎色变。  相似文献   

10.
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评价。特别是曹操用人的思想,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学者们已经把它嫁接到很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而今天笔者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阐述曹操用人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有很多积极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11.
陈进国 《民俗研究》2005,(2):108-125
英国人类学者弗里德曼曾有一个观点:“在风水的逻辑中,骨是世系继嗣的象征。如果没有骨骼,人们就与祖先恩惠最强有力的源头彻底脱离。”日本人类学者濑川昌久亦称,汉人祖先的骨骸与子孙乃一气相承,“气”通过骨骼而得以形象化,“气”以骨为媒介,故对祖先遗骨(作为形象化的父系继嗣)的祭祀就能得到祖先墓地风水的好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已呈"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优势的曹操举兵南下,趁荆州牧刘表新丧之机,打算乘胜荡平江东。这时,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大地,军力强盛,兵多将广,足以睥睨天下。曹操执意进军,由此便将战火引向了此前曾相对安宁十数年的荆楚大地。三道防线护卫的坚固陆上堡垒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以刘备为首领的这个政治军事集团,此前  相似文献   

13.
从熹平四年初为汉官到建安元年前后是曹操个人政治心理变化波动较大的时期,随着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其自身军事政治实力的增强以及割据统治区域的扩大,他的政治心理从最初的忠诚于汉室朝廷,逐渐动摇,最终在建安元年挟天子令诸侯,自此,他的政治心理最终稳定下来,借助于汉献帝天子的政治名义,实现自我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历史人物,長期以来一直被歪曲成反面人物,郭沫若同志于今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光明日报”發表了“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給予曹操以很高的评价,接着翦伯赞同志亦發表了“应該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自郭、翦兩文發表以后,全国史学界、文学界和戏剧界展开了对曹操評价的热烈爭鳴高潮。截至六月底止,見于报刊上的文章、报道即达140篇以上。从發表的意見看,除少数同志認为曹操值不得肯定外,絕大多数同志都認为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英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学家,巷曹操翻案是有必要的。但是在一些具体問題上,分歧仍然很大,这牽涉到应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曹操;曹操被歪曲的原因;曹操打黄巾、統一  相似文献   

15.
陈长琦 《历史研究》2012,(6):16-29,191
从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状况看,曹操墓是一座被盗且破坏严重的墓葬。其形成之原因决非普通的盗墓,而是一场蓄意的毁墓。曹操高陵最早被盗时间,在西晋"八王之乱"中。在此期间,西晋宗室、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曹操高陵遭受毁盗。时任司马颖之镇北大将军府司马的陆云,在与其兄陆机的往来书信中,曾披露曹操高陵被盗的信息。陆云与其兄陆机书信中所列之其检视的曹操遗物,与曹操高陵考古出土名物石牌所载之物名颇相对应。这批曹操遗物,当出自被盗的曹操高陵。将文献所载之邺人张承基叛乱、邺城三台上之平夷堂被毁、曹魏逊帝(陈留王曹奂)之死等连续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曹操高陵被毁事件联系在一起,并置于西晋晚期政局之背景下,历史的真相稍许会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读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课文《杨修之死》,谈了杨修与曹操斗智的故事。那时的语文老师分析得条条是道,杨修是那么的有才,屡屡让曹操难堪,曹操是那么的小肚鸡肠,就因为曹操认为杨修比自己聪明,就把这么一个聪明的人给杀了,曹操奸雄的形象就这样刻在脑子里。  相似文献   

17.
读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课文是《杨修之死》,谈了杨修与曹操斗智的故事。语文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杨修那么有才,屡屡让曹操难堪,曹操那么小肚鸡肠,就因为曹操认为杨修比自己聪明,就把这么一个聪明的人给杀了,曹操奸雄的形象就这样刻在脑子里。后来读《三国演义》、《三国志》,我就开始有点怀疑《杨修之死》的真实性。曹操是那么地爱才、惜才,又是一个用才的高手,他怎么可能因为杨修比自己更聪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曹操这个人,大家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臉的奸臣。”曹操的形象在封建正統主义文艺作品中,遭到了极大的歪曲,被擦上了粉臉。甚至某些有封建正統思想的史学家笔下的曹操,又何尝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呢!现在有必要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偏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点估价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早在1927年9月,魯迅先生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就說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对曹操重新評价問题。郭沫  相似文献   

19.
中原寻踪说曹操(下)傅哲清,李先党迁都许昌挟天子经过几年的发展,曹操的实力逐渐增强。建安元年(196年),曹操42岁时,长安又乱,献帝刘协在权臣悍将的劫持下,东奔西走,出长安,经华阴,到弘农,入曹阳,又为叛军所追,连夜渡河,到了安邑(旧为县,今属山西...  相似文献   

20.
李凭 《安徽史学》2011,(2):35-41
曹操的形象,从唐朝以前的超世之杰演变为南宋以后的欺世奸雄,主要原因是封建正统观念的作祟。只有撇清正统观念,才能给曹操以客观的历史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通过为曹操翻案的大讨论,在历史学界确立了曹操的正面形象。不过,在文学界和艺术界,奸雄曹操的形象依旧有很大的影响,改动传统文艺作品好恶的难度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