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灭南汉,统一岭南。其初,广东、广西同属广南道。元丰年间,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西两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自此始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大观三年(1109年),广西路和黔南路复并,称广西黔南路。四年,恢复广南西路旧称。广西路属行政区有州、军、监,几经并、置后,大观四年(1110年)时,辖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南渡后,改辖府二、州二十、军三。  相似文献   

2.
贺次君先生点校《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卷一四“河东道三”岚州岚谷县条下云:“隋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显然点校者是将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作为三处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为岢岚军。又阅《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七“边防”岢岚军条云:“隋大业中,置岢岚镇,捍草城川贼路。”且列出岢岚军属下“川谷城堡五”,第一便是“草城川”,并云:“川口阔一里余,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控扼贼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于真宗天禧五年末记述北宋矿冶情况时说道:“产铁有四监,曰徐州之大通、利国,兖州之莱芜,相州之利成。”此处记载有误,《元丰九域志》卷一《京东西路》和《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京东西路》,只记载徐州有利国监一个铁冶监,没有  相似文献   

4.
唐初将全国分为10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广西为岭南西道,下设桂管、容管、邕管经略使,史称“三管”,基本上形成了后来广西政区疆域的轮廓。每管下辖若干州,各州又曾一度改用郡名。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各羁縻州又分辖若干县。宋朝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15路,元丰时(1078~1085)又析分为23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始。  相似文献   

5.
近读校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发现四则时间、官职、人名方面的错误和标点失误之处,今不揣浅陋,稍加辨证。 1.《长编》卷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十一月辛卯》条(P.464)云:“以建州邵武县为邵武军。” 按:《长编》此处的“太平兴国四年”应为“五年”。见《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邵武军,本建州邵武县地,皇朝兴国五年以户口繁会,路当要冲,于县置邵武军。”《元丰九域志》卷九亦载:“同下州,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建州邵武县置军。”《舆地广记》卷三四、《宋史》卷八九《地理志·福建路》记载同上两书。再查《福建通志·地理志》卷一《沿革上》亦云:“建州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置。” 2.《长编》卷一七《太祖开宝九年九月癸酉》(P.376)云:“户部尚书致仕、赠左仆射刘熙古卒。”  相似文献   

6.
《广西文史》2007,(2):52-52
宋初沿袭唐制,将全国划分为十多道。至宋太宗时,改道为路,路作为朝廷派出机构的辖区,在州、县以上。公元997年(北宋至道三年),宋分全国为15路,将原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治桂州(今桂林市),常简称“广西”,这是广西得名之始。当时,广南西路辖桂、容、邕、融、象、昭、梧、藤、龚、浔、柳、贵、宜、宾、横、钦、白、  相似文献   

7.
河东路平晋军(中华书局校点本,下同)《宋史·地理志》“太原府”条记载:“平晋县,熙宁三年(1070)废入阳曲,政和五年(1115)复”。按《宋会要辑稿》方域五:“平晋县……建隆四年来降,以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县,熙宁三年废(入)阳曲县”。《舆地广记》卷18记载同《会要》。《元丰九域志》卷4也载:“建隆四年以晋阳县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废军为县,熙宁三年省平晋县人阳曲”。故《宋志》“平晋县”条下应补入“建隆四年升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废为县”。河北路承天军《宋史·地理志》无载。《宋会要辑稿》…  相似文献   

8.
《九域志》有新志、旧志之分,旧志是指《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是王存、曾肇与李德刍等人奉敕纂修的;新志是指《新定九域志》,是哲宗绍圣四年经黄裳提议,对元丰旧志的续修增补。因而《九域志》即是以《元丰九域志》和《新定九域志》这两种版本在后世演变流传。现所见《元丰九域志》版本有毛氏汲古阁宋板精抄本、钱曾藏影宋刻抄本、曹寅藏影抄写本、卢文弨抄本、绵纸黑格旧抄本、武英殿聚珍本、闽聚珍本、冯集梧校刻本、金陵书局刻本;所见《新定九域志》版本有徐乾学藏宋椠本、秦柄雁里草堂黑格抄本、张位青芝山堂影宋抄本、周梦堂旧抄本、彭元瑞藏旧抄本、袁芳瑛藏旧抄本、钱时霁藏清写本;二志流传版本众多,各成体系,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九域志》的版本流传谱系。  相似文献   

9.
黄凤昇  段方 《收藏家》2009,(10):18-20
耀州窑是我国的历史名窑,耀瓷不仅在民间有广阔的市场,也曾被当时宫廷、官府看中,令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作御用器。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有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的记载。《宋史·地理志》陕西条载:“耀州……宗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贡瓷器”,前后约有数十年上贡历史。在耀州窑遗址发现的五代时期的“官”字款标本、宋代的龙风纹残片以及有些器底刻划“龙”字标记的器物,  相似文献   

10.
《续资治通鉴长编》 (简称《长编》)卷五四 ,咸平六年三月乙卯 :环庆都部署张凝言 :“……臣领兵离木波镇 ,由新开路径至八州原下寨 ,招降得岑移等三十三族 ,又从淮安镇入分水岭…… ①其中 ,“八州”与“原下寨”各划横线以示为州名、寨名。北宋为对抗西夏 ,于西北地区修筑堡寨 ,数目众多 ,“原下寨”或为其一 ,无从考证亦不足为怪。但是 ,作为环庆路下属的“八州”也不见于其他史籍 ,则不免令人生疑。《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地志均无“八州”的相关记载。《宋史》卷二七九《张凝传》在记述这段历史时称 :“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贵州”一词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唐代。据《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等正史地理志记载,在现今广西贵县一带,从唐太宗贞观九年(639年)起,便设有介于道、都督府与县之间的十级行政区“贵州”,归下等都督府——邕州都督府管辖,是所谓“邕管十州”①之一。其管辖范围最大时为8个县,户数最高时为28930户,属下等州,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全国315个州之一。唐天宝年间之后,其管辖范围逐渐缩小,改领四个县,宋代改领一个县。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则“省县,止行州事”②。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遂“降为县”,更名“贵县”,隶属于广西浔州府。  相似文献   

12.
《中书备对》26铸钱监的年代不是《玉海》所说的元丰三年,而是熙宁十年。《宋会要辑稿》26铸钱监的年代为熙宁九年。元丰八年十二月废罢的14铸钱监是西京阜财、卫州黎阳、绛州垣曲、舒州同安、兴国军富民、衡州熙宁、鄂州宝泉、梧州元丰、岷州滔山、万州广济、虢州在城、商州洛南、同州和渭州钱监。  相似文献   

13.
正灵蛇山,这座古志书记载的闽西"第一山",是今人研究古代闽越族蛇图腾必提的名山,千百年来蒙着神秘面纱。它究竟在何方?近日,笔者结合文献记载、田野探寻和族谱记载,试着破解这个难题。现知最早记载灵蛇山的文献,为北宋初地理总志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长汀县",其载"灵蛇山,在州南三百八十里"。~((1))北宋中叶《元丰九域志》卷九"长汀县",载县之山水唯此"有灵蛇山、鄞江溪"~((2))一句,略后欧阳忞《舆地广记》"长汀县"所载与此  相似文献   

14.
陕西铸钱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铸钱监考汪圣铎关于陕西的铸钱监,宋人毕仲衍《中书备对》记载了九监(铜钱三监、铁钱六监),(元丰九域志》记载了十二监(铜钱三监、铁钱九监),《宋史·地理志》记载了十一监(铜钱三监,铁钱四监,其余未说明是铜钱还是铁钱监)。前二者时间局限性较明显,而后...  相似文献   

15.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北宋元祐元年(1086)二月"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等言,试验到太原府曲阳县大保长刘用事艺应法。诏刘用与三班差使,赐衣带,令归吏部别承差遣"(1)。材料所涉及地点为太原府曲阳县,然而北宋一朝,(并州)太原府并无曲阳县。曲阳县作为县级行政建制属河北西路定州,据《太平寰宇记》定州条载:"元领县十一。今八:安喜、蒲阴、唐县、陉邑、北平、望都、新乐、曲阳。"(2)《元丰九域志》载:"曲阳。(定)州西六十里。三乡。龙泉一镇。有常山、曲阳水。"(3)《宋史·地理志》载:"政和三年,升为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90 《地理六·广南西路·静江府》载:"静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静江军节度。……宝祐六年,改广西制置大使,后四年废,复为广西路经略、安抚使。"~((1))按,此处"宝祐六年,改广西制置大使,后四年废,复为广西路经略、安抚使"的说法和句读有误,应为"宝祐六年,改广南制置大使,后两年废,复为广西路经略安抚使"。宋庭省广西经略安抚使、改置广南制置大使一事,《宋史》卷44 《理宗四》有载:"(宝祐六年春正月)癸酉,罢李曾伯广西经略,以广南制置大使兼知静江府。其经略司官属,改充制司官属。"~((2))又,李曾伯《可斋续稿后》卷1有《广南制置大使到任谢表》。~((3))又,据《慈溪碑碣墓志汇编》载史  相似文献   

17.
牵渠的由来     
宋《元丰九域志》卷1介绍京西北路“古迹”,其中有一条关于“牵渠”的内容记载如下:“牵渠,《方舆记》云,牵招,字子经,为广武太守。郡中井多盐苦,人远汲水,招乃望势,凿原开渠,注水入城中,人赖之,号曰‘牵渠’。”依据上述记载,牵渠应属京西北路,位置当在今日河南郑州附近。牵渠  相似文献   

18.
北宋在今甘肃省通渭县境内所筑甘谷城,清代以来不少学者认为在今甘谷县大石镇杨家城子。这种说法不仅与《元丰九域志》等史籍的记载明显不符,而且与通渭县境内宋代堡寨遗址的分布也明显抵牾。2013年在通渭县城郊区出土了南宋建炎二年(1128)“秦州甘谷城”地券一件,可以证明宋代甘谷城在今通渭县城区。  相似文献   

19.
<正> 张礼,字茂中,浙江人。他和友人陈明微在宋哲宗元祜元年(1086年)闰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游历京兆城南。《游城南记》就是记述这七天的游历见闻的。宋代京兆,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陕西路》谓:“京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编纂全国性总志的优良传统。全国性总志源于《禹贡》。最早的全国性总志是《隋区宇图志》。唐代有李泰修、萧德言等纂《括地志》 ,李吉甫纂《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有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元代创修一统志 ,名《大元大一统志》 ,明因之 ,清则三修一统志。但是 ,这些全国性总志 ,虽有“区宇”、“寰宇”、“九域”、“一统”之名 ,仍属地方志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志。因为 ,全国性总志无一例外地都是分地记载 ,汇为一志。如初修《大清一统志》 ,采取分省叙次的方式 ,每省先立统部 ,冠以图表 ,有分野、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