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孙中山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宏伟气魄,在与日人宫崎滔天的一次会晤中就提出了“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的远大抱负。10年之后,孙中山的“亚细亚”思想有了发展。1897年至1902年,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满革命运动,得到了日本各界包括其右翼势力“黑龙会”和“玄洋社”的支持。为进一步联合日本,他开始就“亚细亚”革命运动问题具体阐发自己的观点。他对宫崎提出的“中东合同,以为亚洲之盟主。兴灭国,继绝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势东渐之凶锋”的主张极表赞成,并再三建议为防止欧洲列强结成“联盟以制我”,要“联东西成一大众,以压俄人东向之志”。他甚至对日本“黑龙会”在对华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亚洲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一位气魄宏伟、眼光远大的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始终注视世界大势的发展,尤其关注亚洲问题。他的足迹到过亚洲不少国家与地区,与亚洲各国的朝野人士有过各种交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亚洲观。孙中山的亚洲观,概而言之,是他对亚洲在世界上地位的认识,振兴亚洲的思想、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大亚洲主义走向世界大同主义——略论孙中山的国际主义思想吴剑杰孙中山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亚洲解放运动造就的一位东方巨人,他不仅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领袖,而且如列宁所说,也是“亚洲人民向着自由与光明奋斗的领导者”。孙中山深切同情和热情支持亚...  相似文献   

4.
冯自由原名懋隆,字建华,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祖上以行医为业,祖父因为结交“红头贼”的嫌疑被逮捕下狱,死在南海狱中。父亲冯镜如愤然出走日本,在横滨经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他父亲毅然剪除辫发,成为旅日华侨中第一个剪辫易服的人,被人叫做“无辫仔”。1895年,他父亲与亡命日本的孙中山结识,加入兴中会,任横滨分会会长。一次孙中山在他家吃饭,少年冯自由也坐在一起,便询问他喜欢读什么书。他说,喜欢读《三国演义》。孙中山又问他,最喜欢《三国演义》哪个人物?他说:诸葛亮。孙中山笑着说:你知道喜欢诸葛亮,就是明白古今顺逆的道理。我们兴中会便是汉朝的刘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极崇敬的心情,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这是因为他在中国的革命中为人民立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勋,他的革命活动对于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他也非常关心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命运,并为之指出应走的道路。因此,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而且也是亚洲人民最伟大的儿子;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而且也是亚洲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斗争的先行者。亚洲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世界的四大古国中,就有三个在亚洲。但是从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就大肆侵入亚洲,很多亚洲国家都变  相似文献   

6.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孙中山旅日期间,日本右翼浪人头目头山满邀请他和陈少白到东京的一位朋友家聚会,并找了些艺妓作陪。孙中山既不喝酒,也不谈笑,总是埋头看书。“您觉得在座的女人哪一个最漂亮?”头山满问他。“都很漂亮。”孙中山漫不经心地答道。“其中谁最漂亮?”头山满再问。“都一样漂亮。”孙中山又答道。这时头山满指着坐在孙中山旁边的女人说:“是不是这个最漂亮?”孙中山再三端祥后说:“我想,10年前她一定比现在更漂亮。”终于,孙中山巧妙地摆脱了“美人计”。(摘自《思维与智慧》2002年第6期)孙中山“选美”@乔蕊  相似文献   

7.
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位著名的职业革命家。1923年10月,苏联政府应孙中山的邀请,派他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来华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人”。学习苏俄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在重病中接见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亲切询问他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以表达他对中国革命的关怀及国共两党合作的愿望。孙中山早就不满国民党腐败、涣散、软弱的现状,当相关信息被…  相似文献   

8.
李新刚 《湖南文史》2012,(10):54-54
在大家的心目中,诗仙李白一直以狂士的形象存在着,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诗句何其潇洒,何其狂放。他叫“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何曾把权贵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9.
“炎黄子孙”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祭文很容易让人想到他为了推翻满清封建帝制所发出的政治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出于反封建革命的需要,孙中山突出强调了自黄帝而下的五千年汉民族概念。但“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真正在中华大地盛行,却是在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0.
史学家们认为,黄兴在武昌起义以前,在建立革命组织、传播革命思想、领导武装起义、维护革命队伍内部团结、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积极准备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孙黄”并称,当之无愧。但是,在建立民国以后,一些人的评价就低了,有的人甚至说他“政治上犯了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错误”,其中之一是: 在中华革命党成立时,黄兴又拒绝参加,远走美国,尽管他没有公开攻击孙中山,但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孙黄’之间的分裂。组织路线是服从于政治路线的。过去,黄兴积极地从事革命斗争,为了革命的利益,他始终力顾大局,维护团结,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威信。这时,随着他革命意志的衰退,在组织上也走上了分裂的道路。确乎?准乎?撇开其他不说,本人想单就黄兴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一事,为黄兴一辩。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著述和文章中,一般论者谈到1922年8月孙中山因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时,过于描绘和渲染他当时的思想状况,说他“处于绝望之中”,甚至加重其思想危机的程度:“陷于绝望之中”。所谓“绝望”,无疑地可解释为:希望断绝;毫无希望;断念。那么,孙中山当时的思想状况果真如此吗?笔者通过研究及考察当时国民党力量、孙中山的性格,认为此说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他最早认识到没有办法依靠满洲人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实现现代化。孙中山的伟大,还在于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机缘巧合让他始终不渝坚持了十七年,奋斗了十七年,终于通过辛亥革命证明了他的先知先觉。那么,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不是像过去很多年说的,仅仅是因为他在李鸿章那儿碰壁,没有进入李鸿章的幕府,没有进入体制呢?显然不能这样功利性地理解。这是对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亵渎,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读。本文从政治史角度解读为什么是孙中山而不是别人产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革命思想的外部原因,以期寻找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2月26日下午,一位衣着整齐的中年男人来到了南京中山陵,他先面对孙中山遗像诵读了《总理遗嘱》,然后久久徘徊在陵堂前。猛然间,他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剑,双手紧握着,刺向自己腹部……他是什么人?此举又是因何而起,结果如何?请读本文。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振兴中华,自孙中山先生提出以来,始终成为鞭策炎黄子孙发奋图强的最强音。正是这个赤诚的信念,激励着革命志士们前仆后继,并使得“新纪元的曙光”出现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正在“向文明世界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不仅仅因为他的伟岸,更是因为他是振兴中华这一伟大信念的象征和民族凝聚力之所在。“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枉有五金之富,却是身陷蚕食鲸吞、瓜分豆剖,救国为当时的主旋律,也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终…  相似文献   

15.
一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的伟大在于他在推动中国乃至亚洲社会发展方面起了杰出的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暴露了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深受中国传统经世思想熏陶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呼吁清政府主动采取革新措施。这次上书言政,虽晚于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但那时康有为已年满30周岁,而孙中山上书时还不到28周岁。清王朝拒绝革新,说明它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毅然走上以  相似文献   

16.
1924年孙中山北上是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的历史发展与延伸。那么,除了应皖奉军阀邀请之外,孙中山本人对北上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动机?他的思想动机与国民党人实现中央革命的设想、与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与谋求建立中日俄东方同盟各有什么关系?孙中山北上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史实真相如何?以及孙中山北上之得失又如何评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抗战期间,何其巩正好担任中国大学的第八任校长。中国大学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后(即1912年),为了培养革命力量而创办的一所包括附属中学的大学。校址是在北京前门顺城街13号。后来,中大学生人数猛增,大学部迁址西单皮库胡同郑王府,附属中学仍留原址。这样,中国大学附属中学,就成了北京二十九中学的前身。  相似文献   

18.
唐继尧宣布护法,是真还是假?他对孙中山的护法主张,是拥护还是反对?弄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唐继尧,了解西南军阀与护法运动的真实关系,也有助于认识孙中山在护法过程中所进行的顽强不屈而又复杂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自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同盟会时起.他革命的目标即是:“出斯民于水火之中”。他把同盟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民报》,把革命的理论阐发为“三民主义”,把建立的国家叫“中华民国”,国家的政党叫“国民党”,无处不含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孙中山“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鲁迅语)。为了革命,这个曾做过大总统的人,这个经手过数不清的款项的人,在走完了59个…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 8月3日,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暨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隆重召开。会议历时4天,于8月6日胜利闭幕。 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内学者89人,海外学者86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日本、南朝鲜、印度、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