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6.驻华公使致外交大臣电1913年4月26日[5月9日]于北京4月24日[5月7日]电悉。今天我向外交总长说明了电中所述意见。他答应将上述意见报告内阁及总统。  相似文献   

2.
并转现在蒙古的四等文官廓索维慈。为蒙古事。第812号电悉。赞同您对外交次长的答复。不言而喻,我们既不同意通过仲裁解决蒙古问题,亦不同意中国向外蒙派遣讨伐军。您可向外交次长重申这一点,劝他切勿向我们正式提出这一问题,并提出,中国政府向与东省铁路毗邻的内蒙集结军队,必将促使我方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我国权利及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20.驻华公使致外交大臣电1912年10月26日[11月8日]于北京10月24日[11月6日]电敬悉。今日已将俄蒙协约之内容转告外交总长,且已向他表示尊电所述意见。总长答称,他定将协约呈本国政府讨论,但他现在应该声明:中国政府认为,未经中央政府同意,外国同中国之一部分所订协约无效。总长同时指出,俄国现已承认蒙古政府,但蒙古政府迄今仍拒绝承认中华民国。我对外  相似文献   

4.
由陈春华编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一书,即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收文件译自苏联官方三十年代出版的沙皇政府外交档案汇编及俄国外交部橙皮书等,其中包括俄国外交大臣就蒙古问题给驻华公使、驻蒙古领事等的训令及来往密电、外交大臣呈沙皇的奏折及内阁会议记录等,共三百多件。这些文件反映了沙俄精心策划外蒙“独立”,逼签俄蒙协约及商务专条、铁道条约、电线  相似文献   

5.
由陈春华编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一书,已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年内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反映沙俄  相似文献   

6.
这里辑录的俄国外交件共四十四件,译自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版的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档案汇编《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关系》。这些件反映了俄、英、法等协约国为各自利益竭力促使大战期间宣布中立的中国参战和驱逐德、奥驻华外交代表及臣民,以及日本为达到侵华目的反对中国参战等情况,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在华角逐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外蒙古以其辽阔地域(近160万平方公里)和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从来是俄、日等国觊觎的对象,它的命运对东亚局势,尤其是对中俄日三国相互关系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仅从其发展水平的角度所作出的估计。为此,各国史学界有不少人致力于蒙古近代史的研究和有关史料、档案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其中陈春华编译的《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列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1991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即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俄国外交文书汇编。  相似文献   

8.
有关伏尔加河水运的研究需进一步明确水运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以及其在俄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所起的综合作用。在近代俄国铁路运输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伏尔加河在干支流货流及其结构上体现了大宗商品运输的优势,粮食木材等大宗商品运输最大限度地推高了原料和原材料的商品率,水运专业化指数显示其撬动的市场规模效应。商品流通所形成的市场及其专门化促进各地相关产业发展,这些内在要素与造船业更新换代结合在一起,构成水路沿线城市兴起的根基,其中阿斯特拉罕等更是从小渔村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伏尔加河水运大宗商品流通、专业化市场与产业发展是俄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19、驻苏大使哈里曼致国务卿备忘录巴贝尔斯贝格1945年7月28日贝尔纳斯先生: 关于宋博士与斯大林的会谈,宋显然已在谈判中作出了中国政府所能做到的一切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就依然存在分歧的各点,对雅尔塔协定作出解释。中国并未强大到能独自抵制苏联扩大其要求。既然美国因雅尔塔协定而介入了中苏之间的和解,我相信,总统对雅尔塔协定,尤其是在大连港的安排和铁路经营方面作出他的解释,这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相似文献   

10.
从17世纪末开始,俄国实施欧化改革,实行重商,鼓励航海,国势渐盛。而古老的中华帝国仍然重农抑商,禁止航海,国势趋衰。到18、19世纪之交,俄国不但开始称霸欧洲,且开始关注远东。嘉庆十年,俄国为了扩大对华贸易、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特派遣庞大的戈洛夫金使团访华。然而,由于中俄文化背景有异、双方互知甚少,从一开始中俄双方就在诸如礼仪等问题上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俄国使团访华半途而废。不过,事后中俄双方基于国际国内的局势,相互克制,没有扩大事态,努力维持了外交和局。通过这次外交事件,俄国基本形成了整个19世纪的对华政策,并逐渐获得对华外交优势,而清朝则慢慢丧失了对俄外交的优势,为19世纪中叶丧权失地的外交悲剧埋下了伏笔。在这次外交事件中,俄国失败的只是一个使团,而中国失败的则是整个外交。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和8月,宋子文曾代表中国国民政府两赴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会谈。8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相关协定,并就苏联援华、外蒙古独立等问题换文。这是当时国民政府对外关系上的一桩大事。1981年,台湾秦孝仪先生主编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三编公布了中苏会谈期间宋子文与蒋介石的往来电函和第一阶段会谈的记录,对我们研究会谈的具体进程裨益非浅。现将当时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驻华大使赫尔利与美国国务院的往来电函选译登出,供国内研究人员参考。本组材料不仅反映了两个阶段会谈的具体情况,可补充《初编》第三编的不足,与之互为印证,而且揭示了会谈期间中美之间的频繁接触,在宋子文对会谈的态度、美国对会谈的介入和所起的作用、抗战胜利前夕美苏在中国问题上的妥协与争斗等问题的研究上,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组材料译自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5年辑第七卷。  相似文献   

12.
8.驻苏大使哈里曼致杜鲁门总统和国务卿电莫斯科1945年7月7日第071545号。我利用今日同宋午餐的机会,向他告知总统和国务卿的意见,即在根据雅尔塔协定达成任何安排之前应进行协商。他表示完全同意。关于白宫第310号来电,我今日下午也告知了莫洛托夫。他问你们打算在柏林会议还是在会前进行协商。我说如果在今后几天内将达成一项协定,我认为你们将希望立即被告知。他表示要请示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宋都告诉我,自星期一以来未举行过会谈,但宋今晚将会见斯大林。  相似文献   

13.
丙寅岁末,喜获友人王耿雄先生捎来的《孙中山史事详录(1911—1913》,捧读之余,再次为王先生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我与王先生初识是在八十年代初。当时,偶然拜读了他撰写的一篇为孙中山悼念列宁逝世照片辨误的文章。文虽不长,但他那种严谨、扎实而又细致的学风,使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后经晤谈,方知王先生的本职是搞印染工艺的美术设计师,搞孙中山研究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据悉,早在抗战时期,王先生出于对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着手搜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照片。从此,不论是严寒酷暑,抑或刮风下雨,他从不中辍,将自己几乎所有的假日,都泡到了书肆、图书馆与阅览室之中,苦心孤诣地搜索有关孙中山的资料。经过多年积累,他抄录、复印或收集的孙中山图片、墨迹、文件等资料将近千件,俨然成为一位“孙中山通”。他曾向我谈及,海内外出版的有关孙中山的年谱  相似文献   

14.
1907年至1911年清政府与荷兰就在荷属东印度设立领事问题再次展开谈判。在谈判中,荷方强硬地将设领和华侨国籍问题捆绑在一起,因而,中荷设领谈判与华侨国籍问题交涉交织在一起。为了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中荷双方都加快有关国籍法律制定的步伐,中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及其施行细则因之而加速颁行。以陆征祥为代表的中方对有关国际私法欠缺应有的认知,与此相关,对中国的根本利益的定位发生偏差,进而影响了谈判策略的设计。陆征祥起初主张中方既取得设领权利,又依据血统主义维持对荷印华侨的属人主权,并抵制、反对荷兰依据出生地主义制定相关国籍法律。然而中方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有有效的手段逼使荷方让步。经过近四年漫长的谈判,中荷签订《和兰中国关于和兰领地殖民地领事条约》,中国得以在荷属东印度设立领事,而在华侨国籍问题上,中方完全屈服于荷方的立场,荷兰得以将出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收纳为臣民。  相似文献   

15.
1896年5月,沙俄政府诱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同盟条约》,紧接着又签署了《东省铁路合同》,从而实现了它蓄谋已久的愿望,就是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进而吞并这一地区,并把它做为瓜分中国,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基地。但是,表面上沙俄政府不得不表示尊重中国主权,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经营,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侵略。因此,从中俄密约的签订到沙俄政府及其残余分子在中东铁路统治垮台,围绕中东铁路的路权问题,展开子长期、错综复杂的交涉。交涉的核心就是尊重还是侵犯中国主权问题。本文就是对1896年到1924年9月中东铁路路权交涉,作以简要,概括地叙述。  相似文献   

16.
1935年9月至次年6月,英国政府派遣的财政顾问李滋罗斯(Frederick Leith—Ross)在华逗留,参与了谋划币制改革、拟订清理铁路债务的方案、谈判对华贷款的条件等事项,并同国民党当局诸要人会晤,讨论当时以中、英、日关系为主的远东局势。在抵华前和返英之际,李滋罗斯曾两次赴日,会见了日本政府和财界、军界的部分要人。1984年英国政府文书局出版的《英国外交政策文件》第2辑第20卷,公布了李滋罗斯远东之行的主要档案材料,现从这些材料里选译了一部分,主要是英国外交部、财政部同李滋罗斯、驻日驻华使节之间的往来电函,供有关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36、柯文致艾登电北平,1936年4月29日以下是李滋罗斯爵士致财政部和商业部的电文。已阅外交部第113号电文和北平第200、201和212号电文。1.在天津,我见到了巴特菲尔德与斯威尔公司、亚洲石油公司、帝国化学公司和其他英国公司的代表。他们抱怨大规模公开走私对他们的经营事业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这种走私发生在整个冀东,走私者只缴纳正常关税四分之一的费用。长江下游的羊毛、糖和煤油市场正在崩溃中。布匹、染料和杂货正越来超多地涌入。他们听到如下的说法: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官员们将在塘沽以南采取同样的做法。2.总领事和我于4月28日访晤了即将上任的日本大使川越。他否认日本政府支持走私者,并说日本的公司也在抱怨走私。他认为中国政府应当降低关税税率,以使走私无利可  相似文献   

18.
26、外交部致贾德干电外交部,1935年12月21日我已和财政大臣讨论了局势。我们同意,目前日本人不大可能改变他们的观点。但整个局势如此动荡不定,我们仍然认为,现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时间。我们完全同意您的观点,即不赞成突然结束李滋罗斯爵士的使命。我们仍然希望耐心等待日本人态度的改善,李滋罗斯爵士以后对日本的访问能取得成功。我们认为,李滋罗斯爵士可以促进解决预算改革、中央银行改革和清理铁路债务等问题,使英国能获得铁路器材的订货,挫败莫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清代,湖南政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文章拟对该时期湖南政区的演变进行分析,并探讨演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乙秘第一三七八号十月一日下午二时四十分,章行严、章陶严、陆泳领、陆孟慈、周震鳞、刘承烈一同来访,在内室交谈。四时二十分,萱野长知来访并参与交谈。晚九时五分均告辞。乙秘第一三八五号十月二日一日晚七时五十分,居小石川区水道端町二丁目六十四号东乡馆的署名鱼潜的人来一函。二日下午一时五十分,黄牧来访议事,随后张继来访,参与议事。三时,二人一起离去。下午三时二十五分,仇鳌来访,五时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