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北的榆林东部(以及山西吕梁地区)是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的发掘、收集和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然而我们对它的认识深度并未赶上资料增长的速度。本文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将陕北汉代画像石当作一个连续发展的有机整体来看待,以纪年画像石为依托,通过追踪题材的衍生、配置与消长,图像与造型的变化,尤其是以西王母图像的演变为主要线索,试图建构图像的类型与年代框架,深化和促进对陕北汉代画像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陕北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目前所发现、发掘的画像石墓已达数十座,这些墓葬不论在形制、随葬器物,还是画像内容、雕刻技法,均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征,反映出汉代陕北边地独特的社会历史。在陕北地区的汉画像石画像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不见于其他地区的博山炉图像,虽然数量不多,却造型丰富,颇具特色。由于以往研究并未对该地区画像石中的博山炉图像过多涉及,故本文试对这些博山炉图像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加全面理解和认识该地区汉代画像石。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中共有"嫦娥奔月"图四幅,皆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墓中。四图在构图内容与造型艺术上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征;但通过对其在墓葬中的安放位置及与周边其它画像石组合关系的考察,则四图又具有着相同的现实功用与宗教意蕴,即通过对嫦娥获得不死之药而飞升入月的造型进行艺术化的表现,表达汉人热切企盼生命再生与生命永生的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是汉代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载体和主流艺术文化,对其开展相关研究,需以考古学发现作为基础,涉及艺术学、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内容的深化交融,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提炼。文章主要围绕汉画像石的造型主题和艺术审美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画像石中共有"嫦娥奔月"图4幅,皆出土于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墓中。4图在构图内容与造型艺术上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征,但通过对其在墓葬中的安放位置及与周边其他画像石组合关系的考察,则4图又具有相同的现实功用与宗教意蕴,即通过对嫦娥获得不死之药而飞升入月的造型进行艺术化的表现,表达汉人热切企盼生命再生与生命永续的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6.
邳州车夫山汉画像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邳州市车夫山乡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内容丰富、气势宏大,反映了汉代贵族们的礼仪、风俗及日常生活,而生动的造型、精细的雕刻则反映了汉代精湛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7.
萧县汉画像石起源于西汉中晚期,创作内容涵盖“天、地、神、人”诸界。其造型是由无数个长、短、直、弯的线条组成,它们根据需要或整齐或杂乱地被雕刻各种形状。汉代工匠们在为逝去的人们定做墓室或祠堂所需要的画像石时,他们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因社会地位、性格面貌的不同,其表现手法有所差别,但总体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都是介乎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即意象形象。  相似文献   

8.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石作手工业的产品之一,数以万计的画像石和采石场遗址的发现,以及汉代画像石上的榜题文字,为研究汉代画像石从采石到最后消费的产业链提供了基础材料。资料显示,汉代画像石采石场面积较大,传统采石技术已经成熟,能够按需要的尺寸采石;石刻画像雕刻技术在汉代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同风格的画像石表明,当时存在数量可观的画像石作坊;大量存在的画像石建筑和零散画像石则表明,消费群体人数众多;画像石产业链完整。  相似文献   

9.
在对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石墓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几个出土汉画像石的主要地区都存在着再葬汉画像石墓现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这一现象未能予以重视,以致引起研究的歧误。本文试从分析徐州的几座汉画像石墓入手,试探再葬汉画像石墓的有关问题,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赵娴 《史学月刊》2002,(7):125-127
从汉史中可以看出,汉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它的艺术成就在汉代的历史和学记载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从汉代的砖刻、画像石、壁画及其他绘画艺术品中,都形象逼真、造型完美地展现了汉代音乐艺术的状况,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1)
2013年4月,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河村南发现了4座古墓葬(编号M1~M4)。其中,M1、M3、M4均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年代为宋金时期。墓室所用石料多数拆自汉代墓葬,其中有13块画像石,如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人物动物画像石、璧纹画像石、击剑画像石、河伯出行画像石等。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由图像和题记两部分组成,题记文字共606字,可释读580余字,是目前国内汉代画像石题记中文字最多的一石。该题记的发现,对于研究东汉早中期画像石的刻石画像布局、题记内容涉猎范围、山东地区的刻工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滕州第九中学画像石墓陶俑身上刻写"元康九年作"的铭文,报告者遂将该墓定为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经对该墓形制特点、画像石风格以及西晋人再利用汉代画像石或画像石墓的分析,认为该墓是东汉晚期画像石墓,被西晋人所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东汉顺帝永和年间,画像石墓分布区从陕北南移至晋西北,二者之间有传承关系,且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类型。铺首衔环是此区墓门画像体系中的重要神异题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但它们在晋陕两地画像石之间发生了变化:铺首衔环形象在陕北与晋西北画像石中多有不同。本文分析了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中铺首衔环的不同类型,由此可见东汉早中期陕北画像石过渡到东汉晚期晋西北画像石过程中画像石艺术的衰落迹象。  相似文献   

14.
以离石为中心的晋西地区是我国汉代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之一,长期以来该地一直没有挖掘出反映当时当地音乐社会生活的画像石。笔者和山西离石市文物旅游局的刘文进同志一起,对山西省离石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所藏的汉画像石进行梳理,最终发现三块反映汉末官僚车骑出行时奏乐场面的汉画像石。本文对这三块奏乐画像石做了具体的图像分析,以引起更多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15.
乐山柿子湾崖墓画像石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子湾画像崖墓有16座,画像石刻在120幅以上,均位于墓门和前室。其内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家居出行类,二是历史故事类。三是神灵祥瑞类。画像石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是表现在题材内容的地方性上,二是表现在题材内容相同但造型相异的地方性上,三是表现在画像组合的地方性上。画像的技法有高浮雕、弧面浅浮雕、平面浅浮雕、阴线刻、凹入雕,而以高浮雕最多。其发展可以分为前(137-189年)后(190-240年)两期。  相似文献   

16.
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画像布局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汉代画像石的研究,近年来有了相当深入的进展。关于画像石的内容、分期、艺术表现手法,画像石墓的形制及分布等等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章问世。但是,我们看到至今还很少有人就画像石墓中各种不同内容的画像布局情况予以综合分析。而从画像石在墓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分布情况上,可以发现重要的布局规律,并由此反映出汉代人仕的某些意识形态,增进对汉代社会丧葬习俗的理解。因此,我们将现有主要汉代画像石墓的情况予以归纳,草成此文,以就教于对汉代画像石有兴趣的各界人士。一、山东苍山元嘉画像石题记的释读及其反映的墓中画像石布局1973年5月,山东省博物馆与苍山县文  相似文献   

17.
<正>在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有一座收藏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它收藏有1400余块汉画像石。走进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漫步在一块块画像石之间,如同步入2000年前的瑰丽历史画廊之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出土的4块画像石形状、内容及雕刻技法的分析,认为它们应是东汉石祠画像石。并根据其形状、尺寸将它复原成单开间平顶房屋式建筑,填补了淮北市汉画像石祠的空白,并为认识同类画像石找到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是汉代画像石刻重要“产区”之一,著名的南阳汉画像石和嵩岳汉三阙画像以及密县打虎享汉画像石墓,已驰名中外。然而,永城县芒砀山区的汉画像石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说它是被埋没的一块瑰宝。其实,永城汉画像石是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目前出土数量来看,还是相当可观的。就其地望来看,它处在豫东大平原的东部芒砀山区,东距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汉画像石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量发掘,为使这种艺术形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本文通过对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在特殊地域环境中产生原因的分析,阐述该地区画像石造型艺术的特点及其精神实质,进而说明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在我国同类画像石艺术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