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瑾婚前婚后曾在湖南住过一段很长时间,这已见诸多种史料。但秋瑾何年入湘?入湘后初居何地?至今仍无确论。现据有关著述,对秋瑾入湘居湘时间问题,略作考证。一、入湘时间关于秋瑾入湘时间,山石《秋瑾年谱(初稿)》作1890年(光绪十六年)。然据徐双韵(秋瑾学生徐蕴华,字小淑,号双韵)《记秋瑾》云,秋瑾1890年始随祖父离闽返故乡,次年(1891年)随父去台湾。由此看,秋瑾赴湘必在1890年之后。  相似文献   

2.
秋瑾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关于她的生年,目前倾向于1879年。新版《辞海》即主是说。1979年柯灵发表了《秋瑾烈士百年祭》(《中国妇女》1979年11期)一文纪念秋瑾诞生一百周年;秋瑾的故乡绍兴还为秋瑾举办了诞生一百周纪年念活动。但是,秋瑾究竟生于何年?目前尚有争议。在纪念秋瑾诞生百年之后不久,就有人撰文说:“去年(1979年)不是秋瑾烈士的一百周年诞辰”(史翼:《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实际上,关于秋瑾的生年,  相似文献   

3.
关于秋瑾殉难成仁之日,陈去病之《鉴湖女侠秋瑾传》,徐双韵之《记秋瑾》,徐寄尘所撰的“秋烈士之墓表”均谓秋瑾于六月初六(即1907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系根据当时秋家眷属所言,此可详见秋宗章所作《六六秋乘补遗》。以后民国时期出版的历代忠义传记小丛书《秋瑾》(彭子仪作)、青年模范丛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辛勤献力,于1960年初版,1962年修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版的《秋瑾集》中,收有秋瑾所作词二首:一首是《踏莎行·陶荻》;一首是《临江仙》,下序“陶荻子夫人邀集陶然亭话别。……”字样,反映了女革命家秋瑾与陶的深厚密切的感情。查秋女王灿芝1928年编行的《秋侠遗集》中“陶萩”为“陶荻”;加上上述《秋瑾集》附录中所收陶成章《秋瑾传》也写作“荻意”,即:……(秋瑾)又与(丈夫)廷钧不睦,同乡戚属陶大均(会稽人)、陈静斋(山阴人)等为之和解,不得,乃尽以其所有首饰,托大均妾荻意为变卖,集资东渡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5.
刘家军 《史学月刊》2007,(4):131-133
秋瑾,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籍贯浙江绍兴,出生于福建厦门(当时属同安府)。(郑云山:《秋瑾生年辨》,《杭州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1907年7月15日,秋瑾被当局杀害,成为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妇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第一人。《明夷女史》中的《敬告女界同胞——为浙江明道女  相似文献   

6.
秋瑾秋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位牺牲的女革命家,在2000多年男尊女卑的中国,却出现了秋瑾这样豪气冲天的女子。秋瑾本有富裕的家庭可以衣食无忧,但胸怀救国志的她却不甘流俗,抛家弃子留学日本。为表达振兴民族的志向,临行前她写下诗句:“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她参加同盟会投身革命,创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烈士的出生年份和出生地点问题,曾经有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来由于有关社会团体的介入。逐渐成为一家言而与史实相悖谬.且在一些出版物上和思想认知上,产生了某种混乱现象,如原《辞海》的“秋瑾(1879-1907……)”,到1989年再版时改成“秋瑾(1875-1907……)”。1979年,秋瑾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1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夏衍同志《秋瑾不朽》纪念文章,但过后便有人持异议,说是“流于轻率。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8.
正吴芝瑛(1867-1933,安徽桐城人,生于诗书之家)和徐自华(1873-1935,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是秋瑾后期走得最近的两位密友。两人都对秋瑾的豪纵尚气、能言善辩印象深刻,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秋瑾的刚直爽烈,也让她容易树敌。吴芝瑛回忆,"女士生平好侠负气",遇到"不达时务者",往往当面指责,丝毫不留情面,因此不少人对她怀恨在心;  相似文献   

9.
两个贵福辨     
《史学集刊》1985年第四期载王艾村《秋瑾与刽子手贵福》一文。文中引日人米内山庸夫所著《中国的现实和理想·秋瑾女士》一书:“贵福不是纯粹的满人,而是达斡尔族人……后来去北满做了呼伦贝尔的副都统。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后,他又做了伪满洲国的参议。贵福之子就是伪满洲国兴安北省的省长凌升。就是这个凌升,昭和十年(1935年)在省长任内,因里通外蒙的罪名,被伪满洲国的官吏逮捕,审理后被判处死刑。这真叫恶有恶报了。当时我在海拉尔,与贵福和凌升也相识。  相似文献   

10.
吴芝瑛(1867——1934),字紫美,号万柳,安徽桐城人。是著名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的侄女。善诗文、工书法,被邑人誉为“三绝”。19岁时嫁“无锡才子”廉泉。翌年(1898年)随夫移居北京,结识秋瑾,同有匡世济世之心,频以诗文往还,情深意笃,不啻同怀。1904年正月,瑾在京与芝瑛订文字之交。1907年,秋瑾遇难,芝瑛闻凶讯,悲恸欲绝,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并冒着杀身之祸,与徐寄尘一起,营葬秋瑾于杭州西泠桥。重情尚义,至今为人赞叹。  相似文献   

11.
李艳霞 《收藏家》2006,(10):13-20
《兰亭序》—在宋人桑世昌集《兰亭考》卷一《兰亭修禊序》下注云:“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云《兰亭记》,欧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赵构)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文士名流及亲友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一种古代民间习俗,于农历二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古人临水修…  相似文献   

12.
唐群英,1874年9月出生在湖南衡山县新桥乡一个官宦家庭,她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通晓经史,能文善诗。20岁时嫁与曾国藩的堂弟曾传钢。1904年初赴日留学。留日期间,她和秋瑾并肩战斗,一起主办了《中国日报》,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呼吁妇女解放,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唐群英开始在  相似文献   

13.
《叶赫行》是清代史家杨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赴黑龙江宁古塔省亲途经叶赫时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共十三句,三十六联,二百五十一字,收入其著作《柳边纪略》卷五。此诗可以说是一部叶赫“兴衰史”,诗中的叙述极具史料价值,可以与许多有关史料相印证,在研究清入关前史中举足轻重。一、从杨宾及常明的身份可证实这段史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清人杨宾,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康熙五十九年(1702)。杨宾因其父杨越被清政府流配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曾两次从中原赴宁古塔,一次是省亲,一次是迎父丧扶老母归中…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的介绍秋瑾的文章,说她在1906年秋创办的《中国女报》是中国第一份女报。这是不对的。在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份妇女报刊,是1898年上海桂墅里中国女学会主办的《女学报》。维新派们为了开风气,促变法,在较为开化的上海建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黄漱六建  相似文献   

15.
元代杭州的藏传密教及其有关遗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宿白 《文物》1990,(10)
(一)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元军入临安,次年二月"诏以僧亢吉祥、怜真加加瓦并为江南总摄,掌释教"(《元史·世祖纪》6)。至元十八年(1281年)冬,诏毁伪撰道书之后,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加改道观为佛寺,张伯淳《大元至元辩伪录随函序》记其事云:至元十八年冬,钦奉玉音颁降天下,除道德经外,其余说谎经文尽行烧毁。道士爱佛经者为僧,不为僧者娶妻为民。当是时也,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  相似文献   

16.
唐水 《中华遗产》2009,(9):20-23
秋瑾是一位女革命家,这是广为人知的。1907年,她与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共同组织发动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她拒绝了一切要她逃离的劝告,毅然留守,被捕后从容就义——秋瑾女士其实还有我们所不熟悉的一面:她还是一位演说家。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农历十月十一日,是秋瑾烈士的100岁冥诞。在祖国现代化的新长征中缅怀和悼念这位伟大人物,我认为仍有其意义。作为一个秋瑾烈士的崇敬者,作为剧本《秋瑾传》的作者,我想起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一些往事,并借此机会讲一点我  相似文献   

18.
十葬秋瑾     
思公 《湖南文史》2009,(12):47-48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浙江山阴县轩亭口被当街斩首,几日后此事在江浙一带掀起轩然大波。那时报业已经颇为发达,新闻自由程度也比较高,上海《申报》日销早在万份之上,各报纷纷报道此事,引起人们关注主要因为清朝妇女判死刑,最重是绞刑,杀头很少见。这样一种当街斩首的血腥杀害女性的方式,在大范围内激起了公愤。另外,秋瑾牵涉徐锡麟刺杀恩铭一案,她是在大通学堂被捕,是知识女性,虽然身上带有枪支,  相似文献   

19.
十葬秋瑾     
思公 《文史博览》2009,(12):47-48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浙江山阴县轩亭口被当街斩首,几日后此事在江浙一带掀起轩然大波。那时报业已经颇为发达,新闻自由程度也比较高,上海《申报》日销早在万份之上,各报纷纷报道此事,引起人们关注主要因为清朝妇女判死刑,最重是绞刑,杀头很少见。这样一种当街斩首的血腥杀害女性的方式,在大范围内激起了公愤。另外,秋瑾牵涉徐锡麟刺杀恩铭一案,她是在大通学堂被捕,是知识女性,虽然身上带有枪支,  相似文献   

20.
独乐寺观音阁兴建年代,现知以清康熙间朱彝尊《日下旧闻》卷三○引《盘山志》的记录为最早,其文云: "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至辽时重修。有翰林院学士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孟夏立,其文略云:故尚父秦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984年)冬十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所记尚父秦王,1932年梁思成先生撰《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拟之为辽太祖异母弟南府宰相苏之孙耶律奴瓜。1980年莫宗江先生校订梁文时,附注云: "查辽史,统和四年碑上提到的故尚父秦王,应是韩匡嗣,而不是开泰初(1012年)始加尚父的耶律奴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