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梳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相关遗存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的原始宗教具有较为完整的发展谱系,呈现出宗教活动规模逐渐扩大、地域范围逐渐拓展、宗教信仰逐渐深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可把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发展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清初统一新疆以后,内地的多元信仰随之传入,天山南北出现了许多多神教庙宇,一度盛行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官府主持山川祭祀大典,倡导关帝崇拜与其他多神信仰,在新疆宗教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藏》2002,(3):58-59
蒲成发表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上的章说,信仰化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藏族信仰化随着藏族社会几十年的巨大变革,各种变化已日趋明显。1、群众的信仰观念趋于淡化。  相似文献   

4.
藏族的礼俗禁忌,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生于社会生活,继承于先民遗风,受宗教和政治制度的影响,部分吸收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民俗影响。它一经产生形成或被人们接受后,就成了藏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普遍遵循并用以判断或评价好坏善恶、文明野蛮的行为准则。它不仅体现着藏民族社会和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共同要求,而且也有约定俗成的法律属性。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藏民族,就必须懂得藏民族的礼俗禁忌。  相似文献   

5.
中国多民族社会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史,其复杂的历史过程和诸多历史特点举世罕见,民族史研究因此而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用力甚勤、着力较多、成果也颇为可观的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门类。我以为,考察中国民族关系史,有几个民族的历史关系具有显著的典型意义。如,蒙古族和藏族、蒙古族和满族、藏族与羌族、藏族和纳西族、壮族和侗族、苗族和瑶族等等。学术界继往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7.
夹杂着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大国背景的阿以冲突,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回顾阿以冲突的历史由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两个民族的苦难图景,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人们有理由相信,阿、犹两个民族终将有一天会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为中东乃至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清末河套地区的水利制度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革 《近代史研究》2001,7(6):127-152
清末河套地区出现了一次水利开发的高潮,民间的地商和清政府在渠道经营上先后扮演了主角。在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成功在于其适应能力。地商制度充分适应了河套的生态环境和汉蒙杂居的社会环境,最终在经营上取得了成功。而官营水利一开始便以刚性手段介入.忽视对基层社会的协调,再加上传统经营体制的腐败和无效率,尽管最后试图建立与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机制,但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发展日益加快,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了脚步,旅游业更是如此。时代发展,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旅游变成了我国极受欢迎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从此旅游步入大众化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而发展旅游业也可以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各地对旅游业的关注将越来越高。作为地方来讲,只有拥有自身的独特特色,才有足够的吸引力,为自身创造效益。本文通过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概况和其主要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分析,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龚成红 《丝绸之路》2011,(20):40-45
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民族问题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为突出、最为敏感、波及面最为广泛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不仅是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而且还是当前中国和平崛起的重中之重。和谐社会理念的建立,可能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因为和谐社会理念的核心前提就是承认和容纳社会文化多样性。当前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少数民族的参与和融入,就不是全民族的现代化。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包括其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共同发展。以往人们谈起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大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往往忽略了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为此,本文从社会和文化两方面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上古时期,祀与戎同被看作是"国之大事".作为军事斗争的戎,固然关系到国家或部族的存亡,而作为原始宗教的祀,却制约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其广泛性、经常性和重要性而言,祀对古代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绝不在戎之下.夏商时期的先秦时代是如此,推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也必然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根据考古中揭示的一些现象,结合先秦典籍的有关记载,使我们有可能对上古祭祀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然而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之前,人们对此却知之甚少,直到辽西地区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被发现以后,情况才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是已经中国化、汉化了的外来宗教。它约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产生于印度,公元前后的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形成了许多派别,至南北朝至隋唐发展到顶峰。这五六百年的发展时期,也是其逐渐  相似文献   

13.
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古代彝族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把热爱劳动当成最高的道德准则,并从人类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实践中寻求道德的起源。古代彝族以家支为本位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孝贵和。古代彝族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伦理思想与原始宗教、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受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化的影响,其伦理思想具有多层次民族化信息的内容;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教育治理政策变革引领教育发展方式创新,既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979~2013年,中国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经历了不断调适、完善的历史变迁过程,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从统筹主体来看,经历了从中央主导转向中央和地方协同统筹的过程;从统筹取向来看,经历了从粗放的  相似文献   

15.
亚东民居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的象征表现艺术,无不凝聚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最高的文化情韵。人们总是刻意地为自身营造一个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舒适空间并使之成为精神的物态化体现。民居,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样式,更是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鸿山 《史学月刊》2008,19(2):48-59
清代的栖流所是以收容流民为职能的慈善组织,但其中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在职能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视之.江浙地区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的栖流所,主要是作为地方社会应对胥吏滋扰的手段而出现的,其救助对象和救助手段均非常有限.但随着近代以后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西潮的冲击,栖流所救助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救助手段也颇显积极,已开始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南北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汗国(1206-1271年)被史学界合称蒙元.以墓葬材料为基础,从考古学角度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发展进程,是蒙元考古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蒙元时期的墓葬发掘材料数量大,民族和宗教影响复杂,决定了对蒙元时期墓葬的研究适合采取族别优先的原则,即首先按民族分类、确认,然后才能作系统的比较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桦树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使用桦树皮制作生产生活用具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桦树皮文化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它的物质性,它是桦树皮文化的载体.除此之外,还包括桦树皮器具的功能、桦树皮制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技艺、相关知识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尤学工 《安徽史学》2006,(6):127-128
近年来,清史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取向也由侧重于社会上层的历史而转向"上下兼重"、由侧重于革命史模式而转向现代化模式或社会史模式.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清史研究的课题选择.  相似文献   

20.
"民具",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用具的统称,是特指民俗学物质文化的新学术概念.在现代社会学科意义上,民具概念的提出者与相关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当首推日本学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里,这一概念的运用或许有所不同.我国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里,习惯用"民族民俗文物"来涵盖所谓"民具".近几年来,则开始使用"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但这些概念及其范畴,既互有交叉,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