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廉 《清史研究》2002,(1):41-47
戊戌时期妇女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始终关注反帝救亡的民族革命,而相对淡化了对男性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的批判,其缘由除了海内外学者已论及的历史原因即当时的民族矛盾远比两性矛盾尖锐外,还有三个传统文化因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重实用、黜玄想的致思倾向使戊戌时期妇女运动的参与者对强国保种实际需要的热情本能地高于对男性中心的社会性别制度的理论批判;二、“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使得国家和民族利益自然地成为戊戌时期妇女运动参与者压倒一切的选择;三、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方式使得戊戌时期妇女运动参与者将妇女解放的内容等同于一般人民解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究竟如何,多年以来颇有争议。邝兆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发表《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一文,质疑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则认为,康之变法思想水平,远迈时人;康氏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得到光绪帝重视和信任,得以通过上书言事,影响光绪帝和新政的推行;康党曾经预谋“杀禄围园”、伺机擒杀慈禧太后,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政变,关系重大,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湖南保卫局和上海总工程局的对比研究,具体考察了地方自治在清末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及影响,阐明了地方自治从戊戌时期的官绅商合办到辛亥时期的商办这一发展过程。从自治机构的设置及规章制度的订立方面看,上海总工程局更加完善,并体现出更多的近代色彩。从自治活动内容及职权范围看,湖南保卫局与上海总工程局有某些相同之处,但总工程局的自治活动内容更为丰富,而且更具创新性和建设性,其职权范围显然也更宽。保卫局和总工程局的自治活动在许多方面都曾产生积极影响,但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涉及的面也更广。这些都表明,辛亥时期的地方自治较诸戊戌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还分析了从戊戌至辛亥时期地方自治在中国获得发展的原因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戊戌改革的社会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改革给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动。官僚、士子、贵胄、布衣等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演出了一幕幕风云变幻的时代活剧,历史呈现出大变动时期特有的沸腾景象,使变法成为了群众性的社会行为。不研究戊戌时代特有的情绪和氛围,就很难理解百日新政时期出现的种种复杂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128元该书以"康党"为视角研究戊戌时期的学术政治纷争,超越了以往新旧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从而将戊戌维新的研究引向深入。作者认为,戊戌时期的各种政治学术纷争,不仅存在于新、旧之间,也存在于新派内部,其核心与焦点都是康门师徒,即时人所谓的"康党",主线则可用"康学""康教"及其党人做派来概括。此三者构成了"康党"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康党"成为戊戌时期各种学术、政治纷争  相似文献   

6.
黄兴涛  胡文生 《清史研究》2005,115(4):36-50
本文对"中国学术的现代范式和传统转型"之内涵,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一家之说,以此为基准,首次全面地揭示了这一转型在戊戌时期得以整体性萌发的各方面之表现和特点,以此论证"戊戌上限说".文章认为,"学战"是戊戌思潮中长期被学界轻忽了的思想主流之一,它构成了这一转型最为强大的动力,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39.3万字,65元晚清重臣荣禄在甲午战争后重新崛起,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庚子事变、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既往学界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大多停留在策划戊戌政变、创办武卫军、围攻或“保护”使馆等具体问题上,对荣禄一生的事迹缺乏整体观照。由于史料过于分散,旧说先  相似文献   

8.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2002,4(4):197-289
本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并参照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档案,对先前有关戊戌政变的研究各说,从史料到论点一一进行学术上的核订,并做出相应的补正与修正。本以大量的档案史料,细化了戊戌政变的全过程,也对先前研究各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歧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论学殊”、“革政同”来概括,并以为所谓“论学殊”之“殊”,主要在于章、康二人经学主张不同——康有为是经今文学的集大成者,而章太炎则持守经古文学的立场。 本文以为:1.章太炎早年并不是一个经古文学者,其经学主张也不像有些论者所说具有“明显的经古文学倾向”。以经今、古文的对立来概括戊戌时期章、康“论学”的歧异是不准确的;2.戊戌时期章太炎的确对康有为所宣扬的“经今文学”的某些观点持反对态度。但章氏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以经古文来反对经今文,而是出于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深沉思考。因此,章、康“论学”之殊实质上体现了二人历史、文化观念的歧异。以下,将以对章太炎早年经学主张的判别及章氏早期思想特征的分析为主,具体说明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洋务思潮有了新的高涨和发展,洋务派队伍也有所扩大。洋务思潮是戊戌思潮的组成部分,洋务派也属于戊戌时期的改革派。洋务派与维新派有矛盾斗争,但性质是改革派内部之争。戊戌维新运动中,双方合作是主流,洋务派支持、参与了变法活动,推动了变法的发展和走向高潮。变法失败后,洋务派为维护改革的成果进行过努力。洋务派是维新派的同路人,不是顽固派的盟友。通过变法维新,洋务派自身逐渐转化,在其后的清末新政中,转变为立宪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末戊戌政变的史料,有关近代史书籍多有记载。一些艺作品,如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等,也充分发挥了编导的想象力,演义得轰轰烈烈、悲壮无比。我因藏有先祖徐世昌的笔札等,翻阅之中,发现尚有一些细节记述,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事件发展中的小插曲。我以先祖记述的字为依据,结合部分史料,讲述一下戊戌年间发生的故事,希望能对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2.
广东士绅在清末宪政中的政治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戊戌时期,康梁维新派曾提出“兴民权”必先“兴绅权”的主张,但在当时,他们除办了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等几个短命的团体外,对兴绅权并无实际建树。倒是到清政府宣布“仿行宪  相似文献   

13.
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邝兆江有关康有为和戊戌变法的中外著述,一般认为康在戊戌新政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康的奏议成为变法上谕的张本,康本人更左右朝政达百日之久。论者甚至如康的门生徐勤在《戊戌奏稿》序言中所说一样,将康比于宋王安石,将光绪皇帝比于宋神宗,将戊...  相似文献   

14.
戊戌时期,维新精英们提出了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变革的主张,但是,开明知识分子及官僚阶层却未能就此达成共识.《万国公报》编者沈寿康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官员盛宣怀"论西学为用,必以中学为体";帝党重臣翁同龢、孙家鼐主"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明定国是诏》宣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张之洞《劝学篇》明确提出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集中反映了戊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般舆论,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改革的政治共识及改革底线.  相似文献   

15.
戊戌政变发生后,日本朝野对中国维新派君臣开展了大力营救,康有为、梁启超东渡日本后继续为维新事业而奔走。日本援助中国维新志士不只出于对戊戌维新志士的钦佩与同情,日本积极倡导的亚洲门罗主义以及戊戌变法时期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是日本援助中国维新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朝局,是指以封建朝廷为中心的统治集团的政治态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方针政策体现出来的统治集团的政治趋向,二是通过政府中枢机构的人事演变反映出来的不同政治或利益集团之间力量消长的状况。毫无疑问,朝局是政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时期,它对整个政局的演变起关键性作用。本文拟通过对甲午战后清廷朝局的分析,从一个易被忽视的侧面揭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7.
一、文史资料工作的由来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根据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向社会各界老年人士发出的“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的号召而开创的一项工作.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主席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的茶话会上说:“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新的东西总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最落后的到最先进的都要记下来.”“要勇于暴露旧的东西……使后人知道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相似文献   

19.
戊戌学会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戊戌学会考闵杰前言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的第一场启蒙运动,兴学会、办报刊、建学堂是启蒙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兴学会居于中心地位。以此之故,戊戌学会一直为维新运动研究者所关注。近10余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从社团史的角度对戊戌学会这批中国...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与晚清政治史有关的近200篇章作了检索之后,一个总的感觉是1999年的晚清政治史研究没有明显的研究热点。比较而言,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值得重视。戊戌变法100周年过后,戊戌维新运动继续成为本年度晚清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据不完全的统计,本年度发表的与戊戌维新运动相关的论不下80篇,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中发表论最多的一个领域。一.戴逸在认真解读相关史料后,对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的真相和袁与维新派的关系等问题提出新的看法,认为袁世凯在戊戌期间一度的确倾向于维新派,他通过徐世昌与维新派保持联系,与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