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丽华 《文物世界》2011,(4):24-25,13
汉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深深地吸引着研究汉文化的东西方学者,促使他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尤其是汉代铜镜,无疑是汉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汉代铜镜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都超过了前代。汉镜从艺术构图上,有别于战国多层次的纹饰表现手法(图一),若从铜镜上简明的锯齿(单线、复线)、双线、双线_二角、流云纹上来看,  相似文献   

2.
河南襄城县出土西汉晚期四神规矩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8月,河南省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农民在村东头拉土时,发现铜镜一件。现藏襄城县文化馆。此镜正面微凸,覆盖一层绿锈。直径23.3、边厚0.5厘米。半球形纽,柿蒂纹纽座。座外方框,内有相间排列的乳钉纹和十二地支铭。框外饰乳钉、规矩纹和四神图像。外有铭文一周,49字:"作佳镜哉子孙息,凤皇翼翼在坐则(侧),官位尊(?)(显)蒙禄食,幸逢时年获嘉德,多贺君家受大福,长保二亲得天力,传之后世乐无极。"笔力刚  相似文献   

3.
汉代规矩镜与六博程志娟1993年2月发现的东海尹湾汉墓群[1]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汉晚期竹、木简及其它文物二百余件。其中有铜镜多面,最大的一面为鸟兽纹规矩镜,直径275厘米(图一),为汉镜中少见。该铜镜已从中间裂成两块,纹饰、铭文清晰完整。铜镜圆钮、...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宣城地处皖东南,矿产资源丰富,西周时期境内已有铜矿冶炼[1]。春秋以后,青铜冶铸业得到迅速发展,"皖南地区丰富铜矿资源和大规模的采冶活动,又是青铜时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无疑在发展和促进长江下游地区青铜文化的繁荣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丹阳郡治由丹阳迁至宛陵(即今宣城),西汉政府还在丹阳郡设置铜官[3],负责境内铜矿的开采和冶炼。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两汉103个郡国,设有工官10处、  相似文献   

5.
规矩镜和汉代的测量技术董鸿闻,梅兴铨,张应虎,周建勋,刘起鹤现有出土的古代铜镜中,有相当一批背面(下皆指此)刻铸着规和矩的纹饰,考古界称之为规矩镜,流行于汉代。在古代铜镜的考证过程中,这种纹饰极为引人注目,有关来源和寓意虽有数种说法,但都对规、矩本身...  相似文献   

6.
7.
汉代画像砖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汉代南阳郡影响而产生的许昌汉画像砖,大部分出土于许昌周边地区.自许昌博物馆建馆以来先后征集到汉画像砖2000余块,这些画像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巩义市博物馆征集了数十件汉代陶灶.这批陶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欣赏和研究价值.陶灶均为泥质灰陶,灶体中空.一般为长方体,高9~19厘米,长23~37.5厘米,宽17~25厘米.灶面多数为两个灶口,一部分灶口上留有陶釜.灶面上多装饰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具或鱼虾、蔬菜等,周壁多饰斗兽、禽畜以及炊事活动等画面.而且在部分陶灶上刻有题铭.今选取其中5件具有代表性的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八日,位于日本国京都府峰山町、弥荣町交界处的大田南五号坟出土了一枚铭文规矩四神镜,铜镜直径17.4厘米,方形钮区饰有乳丁,乳钮间有十二干支  相似文献   

11.
汉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铁器的应用日益广泛,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重心地位。但是,由于铜镜是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它的使用和制造仍方兴未艾,铸镜业成了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而得到极大的发展。汉镜在形制上仍以圆形为主,但纹饰多变,精彩纷呈,不同时期涌现出典型代表的纹样。西汉初年,由于连年战争,经济凋敝,铜镜的制作稍显粗率,镜体轻薄。  相似文献   

12.
正铜镜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在我国境内出现,铜镜自产生开始,至战国呈现初始兴盛态势,随着汉唐中华文明的崛起也达到繁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是一个能显示我们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艺术品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内各博物馆多有收藏。目前台州博物馆藏铜镜共计81件,其中战国镜19件、汉代37件、三国六朝时期5件、隋代3件、唐代9件、五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收藏家》2020,(2):31-34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手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金属铸造工艺不断进步。汉代铜镜作为常见的铜铸造品,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4.
张宏林 《收藏家》2010,(9):41-45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流行着不同类型的铜镜。如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在主要流行“四神规矩镜”的同时,也流行着“鸟兽纹规矩镜”和既无“四神”亦无“鸟兽”图案的一类规矩镜,其取代“四神”和“鸟兽”图案的均是似圈似钩等难以名状的奇特图形符号构成的纹饰。由于历来的铜镜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3,(4):98-98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余杭博物馆馆藏29件唐镜,结合考古资料分析探讨了其类型、年代和流行演变趋势,并考察了纹饰、造型、功能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先后从芜湖市征集到30余枚古代铜镜。文章选择其中时代特征鲜明、制作精美、保存较好的14枚铜镜作介绍。包括西汉中晚期的"清白"铭连弧纹镜,东汉的龙虎纹镜和唐代的双鸾禽鸟葵花纹镜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昭通市博物馆收藏有5件金属人俑,其中锡质2件,金质2件,铜质1件,均属汉代早期道教解注所用的代人俑。代人俑用来隔绝死者鬼魂和生人的接触,以防止和消除鬼魂对生人的伤害。这5件代人俑皆为昭通出土,是研究早期道教传播的珍贵物证。  相似文献   

19.
夏建建 《收藏家》2009,(10):29-34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民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自成体系的精美工艺品。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1975年和1976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两处齐家文化墓葬中先后出土了两面铜镜,据碳十四法测定,齐家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多年,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作为主要用材,瓦的发明与使用,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瓦当,是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建筑遗址出土的三种半瓦当(见《文物》1981年3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瓦当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用来保护屋檐部的椽头,免受风雨的侵蚀,从而延长建筑构件和房屋的寿命,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瓦作,我国古代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物的重要材料,其出现本身就是建筑技术的重大进步。"秦砖汉瓦"一词的流行,则是后世对中国社会进入到大一统封建社会后,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建筑材料制作工艺和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