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自由主义史观与司马史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日本右翼自由主义史观出台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司马史观与自由主义史观的本质区别,认为:司马辽太郎论证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连续性的侵略战争,战后殖民地的独立并非是日本带来的福音;自由主义史观代表人物藤冈信胜歪曲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通州事件”、“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实,宣扬“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司马史观也有荒谬之处,即认为日本没有攫取领土之意,而且有意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队的毒气战与美国--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占领日本和对战犯进行审判的机会,美国军队与政府的各部门都在日本搜集了大量有关战争的档案资料带回美国,以后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中。根据公开这批档案文件的法律,美国国家档案馆于2002年5月公布了资料目录检索清单第1版(311页),12月又公布了资料目录检索清单第2版(约1000页),据说还有数百页的资料目录检索清单正在编辑中。根据上述清单,由日本进步学者和民间人士组成的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已经多次前往美国国家档案馆调查和搜集资料,发现在那些档案资料中有相当多的部分与日本的战争犯罪有关,涉及到在中国的日本军队、特务机关、军人和政治家的资料,也有日本在中国进行毒气战、细菌战和性暴力(慰安妇),进行鸦片毒品活动等问题的资料。本文作者吉见义明是日本中央大学教授,一直研究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毒气战、细菌战以及性暴力的罪行问题。本文是作者对美国国家档案馆中新发现的有关毒气作战部分资料的介绍。重点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就日本对中国使用毒气武器发表警告声明的原委和日本军队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地使用毒气武器的资料。这些资料基本是第一次被公布,其中有些资料从另一角度印证了我们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如何掩盖化学战罪行的高晓燕近年来,关于处理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遗弃在中国的大量化学武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1997年开始生效的新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更加明确了日本对这一问题所负的历史责任。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在战争结束近半个世纪后才...  相似文献   

4.
日军强逼中国妇女为“慰安妇”资料摘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侵略军随军设置“慰安所”,除从日本国内召募“从军慰安妇”外,曾在征服地强征大批妇女为“慰安妇”,供满足日军官兵的性欲之用,以支持其侵略战争。其中,有从朝鲜强征的“女子挺身队”,更有大量从中国大陆和台湾(日占)强征的“慰安妇”。日军强征中国妇女作“慰安妇”,不仅遍及大陆沦陷区,而且强掳“慰安妇”至东南亚日军铁蹄所至之处。日军强逼中国妇女为“慰安妇”,进行惨无人性的蹂躏虐杀,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的一种严重罪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侵华日军这一方面罪行的系统史料甚少披露。这里,我们从近些年来出版的书刊中摘录到一些这方面的零散资料,辑为一组,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叔弓 《纵横》2006,(11)
记得2005年6月11日,日本一位文部科学大臣曾说:“二战期间并没有随军慰安妇这样的词汇。”没过3天,6日13日,日本一位内阁官房长官随即出面澄清:“慰安妇是日本的一种委婉用语,用来形容在二战期间被强迫充当日本军队性奴的人。”何谓“慰安妇”?日本出版物早有诠释,却用掩饰本质的中性词释之为“随军到战地部队慰问过官兵的女人”,或称“慰安战地官兵的女性”。当年在押抚顺的日本战犯说,日军官兵则蔑称之为“P”,英语“Prostitute(娼妓)”的第一个字母,也与中国人对女性生殖器的统称谐音。始自于九一八,广施于南京大屠杀这实际是区别于出自…  相似文献   

6.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本以笔掌握的有关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战争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日本平民的战争责任认识的层面,对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关于侵略战争的模糊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指出:日本人一般习惯从自己在战争中经受的苦难的经历中理解战争,即站在“被害”的立场上认识战争,而很少意识到战争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性质,即缺乏“加害”的责任。战后的日本历史教育没有向年轻一代正确地传授关于侵略战争的历史知识,从而使日本社会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很不充分。文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于战后对日本战争犯罪责任追究的不彻底性。文章着重分析了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当前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的关系,强调了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9月 18日至 9月 2 0日 ,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 ,《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上海史学会、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协办的“日本侵略亚洲战争责任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政府部门人员、史学研究者、日本侵略亚洲战争受害者、律师等 12 0余人 ,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 ,韩国、美国、日本、菲律宾、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 ,另外海内外 3 0多家媒体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慰安妇”、强制劳工、细菌战、毒气战及遗留毒气弹处理、战争赔偿等问题。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 关于“慰安妇”问…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在这场战争策源地之一的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逆流却持续不断。每年的8月15日即日本的“战败日”,靖国神社便会上演为东条英机等战犯鸣冤叫屈的丑剧。近年来,日本的政界要人一面重弹对战争感到“歉意与悔恨”的旧调,一面却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一迹象不能不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中,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包括令人发指的慰安妇问题。慰安妇问题经新闻媒介曝光后,世界各国瞩目,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强逼女性充当日本兵性奴隶的军妓制度,是日军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2006年11月出版了陈丽菲著《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25万字。全书分8章,介绍了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实施、扩大及中国妇女的受害情况。书中还有专门章节介绍了战后对慰安妇的调查与赔偿,并提出了日本在此问题上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31日,关国众议员迈克·本田(Mike Honda)向关国众议院提交了H.Res.121议案,表达众议院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关切,要求日本对“慰安妇”问题正式做出明白和明确的道歉。随之在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举行了由三名“慰安妇”幸存者组成的听证会,几经波折后H.Res.121议案终于在7月30日被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正是借助H.Res.121议案不仅使得“慰安妇”问题迅速地引起世人注意,而且得以在美国众议院这个平台上以及从美-日同盟角度来探讨“慰安妇”问题,这些对于“慰安妇”问题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中华书局2006年11月出版了陈丽菲著《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25万字。全书分8章,介绍了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实施、扩大及中国妇女的受害情况。书中还有专门章节介绍了战后对慰安妇的调查与赔偿,并提出了日本在此问题上的战争责任。《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口述访谈》袁成毅、丁贤勇主编的《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口述访谈》2007年4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全书是对浙江省内各县市相关部门及70岁以上老人口述访谈的合集,集录了大量抗战期间的史事,收集和抢救了非常难得的“三亲”史料,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与《历史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3月 30日至 4月 1日在上海举行。“慰安妇”问题研究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的支持和资助 ,这是中国首次召开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美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法国、新加坡的与会者共 175人 ,其中有研究“慰安妇”问题的专家、从事对日本进行索赔诉讼的律师和法律学家 ,以及进行有关调查的各界人士。山西的万爱花、海南的陈…  相似文献   

14.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的一项侵犯人权的制度,是有组织的国家犯罪。但是,战后日本官方矢口否认曾经实施过这项制度,辩解称其为个别从业者的私人行为,与日本政府和军队无关。然而,在已经发现的若干中日档案资料中,明确记载了日本政府和军队在“慰安妇”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实施较早的城市。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新近发现的部分档案资料进一步考察日军“慰安妇”制度在南京的实施过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中国的化学战及战后遗弃化学武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步平 《民国档案》2003,(4):41-51
20 0 3年 8月 4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中国居民被日本军队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伤害的事件 ,引起了人们对日本的化学战以及遗弃化学武器问题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违反国际公约在中国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这一历史事实 ,在战后被有意地掩盖 ,已经逃避了国际审判。而在战争结束之际 ,日本军队将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境内 ,继续危害中国的居民与环境。根据新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对有关国家规定的销毁处理义务 ,日本的责任是明确的。所以对日本化学战的责任的追究和对遗弃化学武器的处理 ,都是需要解决的战后遗留问题。而齐齐哈尔市…  相似文献   

16.
这一回,是美国人发火了!以往,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认为,"慰安妇"问题,只有韩国、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关心;南京大屠杀问题,只有中国在追究。但现在,他们发现,过去对这些事不闻不问的美国人,也开始过问了。当日裔美国国会议员迈克·本田,将要求日本政府道歉的"慰安妇"问题议案提交美国众议院时,当美国在线副主席特德·莱昂西斯投资拍摄的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纪录片开始公映时,日本一些人先是恼羞成怒,继而心惊胆战。因为他们发现,这不是两起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正在美国兴起的那股"潮流"的代表。如果说迈克·本田和特德·莱昂西斯揭露日本的侵略暴行,是一场历史观、价值观上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也许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以来的30年间,日本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发生了显著转变.开始从长时段认识战争起源与战后和解,对战争责任的追究重点从国内战时领导者变为日本对亚洲国家的战争责任.“亚洲太平洋战争”史观强调日本对亚洲国家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战争的叙述从只强调其“受害”转换为也关注“加害”.研究者不仅对中日两国的战争动员体制进行比较,还在中国开展调查,揭露日军对中国民众的伤害.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从军部与国家领导层转变为前线战场和普通士兵.当然,这里所说的转变并不是说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新旧更替已经全部完成,这只是一种转变的开始和新动向的出现.在日本,关于这场战争的错误观念依然顽固存在,需要继续清除.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于1999年9月22日对一起“中国人战争受害对日索赔案”作出判决,首次以司法文书的形式认定日本军队的加害暴行和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明确判定日本“应该真挚地向中国国民谢罪”。尽管如此,该判决仍然驳回原告的合理索赔要求。本文认为:判决书做出“承认战争犯罪”的判定是被迫的,列举“拒绝索赔要求”的理由是荒谬的;日本法院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倾向,就是不违反政府、执政党关于对战争受害者不予赔偿的基本政策;目前,日本政府在战争受害者赔偿问题上,正面临来自各国战争受害者、国际社会以及主持正义的本国人民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要想促使日本政府改弦易辙和日本法院作出公正判决,需要各方面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在中国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取沈阳。随后,日本军队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日本侵华史上是一个标志为新起点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后,日本正直和进步的历史学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十五年战争”,澄清了不少被歪曲了的真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3至4日,在东京日本性奴隶制度国际战犯模拟法庭初审一年之后,该法庭的终审判决在国际法院所在地——荷兰海牙举行。法庭的目的是:第一,受理日军在亚洲各国实施军队性奴隶制度的各类起诉,明确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第二,依照战时国际法,检证日本性奴隶制度是否犯有战争罪、反人道罪;第三,明确对于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必须采取何种措置;第四,创立反对在战争中对女性施行暴力的国际运动;第五,终结过去战时对女性暴力不受处罚的历史,并防止此类犯罪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