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识李尔重同志是1989年“六·四”政治风波之后。那时候,找在中南财经大学任教,是武汉市第七届政协常委。在那场震撼全国的政治风波开始不久,《人民日报》发表“四·二六”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在校党委组织的座谈会上,我明确表明了反对动乱的立场。特别是在武汉市政协的一次常委会上,我愤怒地驳斥了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名流”、“学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六·四”事件后,学校师生中许多人思想混乱,对党和政府采取的平息天安门反革命暴乱的做法,认识模糊。我写了一封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也是以抗日救国而名闻中外的“七君子”光荣出狱60周年。有关“七君子事件”以及由宋庆龄发起的“救国入狱运动”,曾震惊中外。当时有某些难以说清的史实,如今已获得解答。重温这一段抗日救国气壮山河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大有神益。蓬勃高涨的抗日救国运动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寇在三、四个月中即袭占东北三省;1932年的“/\·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3年,日寇得寸进尺侵略热河及察哈尔北部,到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成立冀东傀儡政权——短短几年里,祖国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3.
沈阳将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设立“国歌墙” ,以纪念“九·一八事变”时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和东北义勇军的英勇抗日斗争。辽沈一批有影响的史学专家和政协委员认为 ,正是有了“九·一八”东北人民的英勇抵抗 ,才有了东北义勇军 ,才有了《义勇国进行曲》 ,才有了我们中国的国歌。辽沈的史学界认为 ,6 9年前的“九·一八事变” ,在沈阳的北大营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第一枪。 9月 17日在沈阳展出的一本由日本人拍摄的照片集记载 ,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时 ,“遭到了顽强抵抗 ,双方有伤亡”。其中记载 ,…  相似文献   

4.
破坏郑州黄河铁桥1937年,日军战领平津后,分兵四路夺取华北。同时又在“八·一三”向上海进攻,激战3个月,11月占领上海,12月攻陷南京.企图迫使国民政府作城下之盟。但由于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移节武汉,继续抗战,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破灭。日军由平汉铁路进攻河南之敌,以土肥原十四师团为主力,于1938年2月由冀南南犯,以略取豫北重镇新乡和郑州为目标。敌机多架次连日轮番轰击新乡车站及黄河铁桥。我守卫铁桥的高射炮弹群以猛烈的炮火迎击,敌机不敢低飞,仓皇投弹而逃。2月24日下午10时,…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漱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漱溟徐光寿,陈家骥陈独秀与梁漱溟是“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在思想革新和文化改造方面,他们都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主张。本文拟从两人微观的关系考证、宏观的思想比较和综合的分析判断三个方面,作些探讨与阐释。一陈独秀是“五·...  相似文献   

6.
文锋 《文史精华》2009,(Z2):28-35
原冀南军区参谋处长王蕴瑞说过一句话:"在冀南平原抗日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1942年4月29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对冀南开始了规模空前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部队,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2年4月中旬,美国飞行员詹姆斯·杜立特驾驶B52轰炸机,从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了日本本土,被奉为空袭日本本土第一人。其实,最早“空袭”日本本土的是中国空军,且较之杜立特早了整整四年,投下了百万份传单,史称“人道正义远征”。蒋介石决策只投“纸弹”芦沟桥事变起,全面抗战帷幕拉开。日军凭借其空中优势,狂轰滥炸我城镇乡村,我空军奋起还击,1938年2月间出敌不意,轰炸了台北日军基地,以示警告。日军不仅毫无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轰炸徐州、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连学校、医院都不放过。我无辜同胞罹难无数,…  相似文献   

8.
“朱方”辩     
朱方,春秋时曾一度是吴邑。在《左传》中,“朱方”这一地名出现过三次。其一,《左传·襄公廿八年》记载:齐庆封奔吴,“吴句馀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其二,《左传·昭公四年》云:“秋七月,楚子以诸候伐吴”。“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其三,《左传·昭公四年》曰:“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史记》则载五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楚灵王三年“夏,合诸侯宋地,盟。伐吴朱方,诛庆封。冬,报我,取三城。”《史记·吴太伯世家》云:“王余祭三年,齐相  相似文献   

9.
认识“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是一个复杂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作为知识界的泰斗,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的眼光也从前一个时期注意国内政治改良和文化革新,转向集中探讨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并以此为中心议题,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在对日武装侵略上,他主张取“委曲求全”的态度,通过同日本的直接交涉,避免对日作战,以待国际形势有利于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大变革,汉语词汇也同样发生了大变革。总的来说是随着文言文退出历史舞台,白话文正式取得统治地位,白话词汇已较彻底地代替了文言词汇,如不用“之”“乎”而用“的”“吗”等。但从语言的本身规律看,这只是词语的更替,以多数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去代替少数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所表现的概念则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最能反映“五·四”词汇的特点的是在“五·四”时期产生的新词语,我们称之为“五·四”新词汇。本文拟以最能反映“五·四”新词汇的特点的《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为例,来探讨“五·四”新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后,日寇很快占领了华北地区,为了“巩固大东亚战争华北兵站基地”,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所谓“三光”,即烧光、杀光、抢光,这早己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关于日寇实行“三光”政策的原因,目前尚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日本方面曾有“三光的残暴行径是在战争中难于避免的行为”或“冈村宁次以瑞金与百团大战作为反面教师,而提出了三光作战的方案”①的观点。在此,笔者仅就日军野蛮侵略行径的历史根源及其在占领华北期间的实际困难作一粗浅的  相似文献   

12.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胡适是两位显赫的历史人物。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是一代新青年追崇的偶像。陈独秀晚年对此曾郑重地表示:“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的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的确,把胡适与陈独秀两人的名字联在一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新青年》一个刊物,北京大学一所大学和几个教授领导一场  相似文献   

14.
“琮”的几种解说与“琮”的多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琮”的几种解说与“琮”的多重功能萧兵“琮”的形制在中国古籍里的记载并不很清楚。《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黄琮礼地”,汉郑玄注说,这是因为琮“八方象地”(上·762),指的是它有八个钝角。《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说了好几种琮,例如“大琮十有二寸...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先进·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有“吾以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及“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两语,中用两“以”字,实皆倒装句法。朱注:“我虽少长于汝,然汝勿以我长而难言。”盖孔子问志于四子,恐其不肯尽言,先设辞以导之,说我虽师长、你们勿碍于师长而不肯尽言,下面说,你们可能认为不为人知,假使有人能知,那你们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克劳德·得·塞瑟尔(ClaudedeSeyssel,约14 50—152 0 )无疑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所撰著的《法国君主制度》①一书,是探讨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政治观念流变的珍贵史料,因而深受西方史家的重视。有人就指出,在当时西欧的思想家中,塞氏以其“最宽广”的政治视野与“最灵敏”的政治直觉而卓尔不群,“是政治和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塞氏的这部论著以其丰富的意涵与现实针对性,为后人研究16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提供了直接的通道”。②鉴于中国学者对塞氏这一论著尚为陌生,笔者仅以有限的篇幅试对之做一…  相似文献   

17.
宇宙,原意指的是房屋结构。 关于“宇。”《易·系辞传》:“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指的都是房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宇,屋边也。”又《诗·大雅·绵》:“聿来胥宇。”郑笺“宇,居也。”《诗·幽风·七月》:“八月在宇。”郑笺释“屋四垂为宇。”由于“宇”训为  相似文献   

18.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是活跃于清初的四位僧人画家,画史上合称“四僧”。近日我在为《故宫藏珍品文物全集·四僧绘画》卷(扌先)写“导论”时,对“四僧”的资料稍稍作了整理,发觉其中许多大家熟知的事情其实存在问题或被忽略,值得再讨论,特为拈出,稍作解释,故云“小议”。  相似文献   

19.
1948年震惊上海的“一·二九”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1月,上海同济大学学生自治会领导机构任期届满,按章程需改选。不料校方压制民主,违背广大学生意志,公然命令旧理事留任,不准改选。当全校学生按正常程序选出新的自治会领导机构后,校方竟无理开除学生干部。此事几经冲折,最后导致了学生与军警的大规模冲突,造成了震惊(南)京沪乃至全国的镇压学生民主运动的“—·二九”事件。 当年我是同济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从头至尾经历了这一事件。我曾以蒋修苗的笔名写了一篇《同济——准备赴京请愿之前》的通讯,刊登在当时的上海《时与文》周刊上,详细介绍了事件的前段原委。感…  相似文献   

20.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电视画面中,哈利·波特手持十一英寸长的冬青木制的魔杖,扶正祛邪,英姿飒爽,他上天入地,来去匆匆。“魔法大师”J·K·罗琳赋予了哈利那令人羡慕的无比的神力。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位具有伟大“神力”的人。在我眼里,这人可比什么“长妈妈”与“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