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民国年间,太虚大师曾于贵州弘法办学,其事却鲜为人知。他在黔中高僧大德创办贵州高 峰佛学院、又亲至贵阳黔明寺宣讲唯识学,由其创办的著名佛教刊《海潮音》月刊亦由湖南迁至贵州编辑 发行,其弟子印顺、慧海等亦在黔中弘法利生。这些活动对地处西南边陲之地且佛法相对落后的贵州来 说,无疑给贵州佛教的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正古印度佛教向中国的传播途径除了陆路外,还存在一条海洋航路的通道,是通过西域僧人来华传教与中国僧人西行求法而实现的,依靠"海上丝绸之路"使僧人求法与传教夙愿得以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域外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交往的海洋通道。它是由沿途一系列作为贸易网点的港口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广州港是中印佛教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的重  相似文献   

3.
<正>有的佛教寺院设有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来源于一个佛教故事。据说摩羯陀国有一千个僧人。其中五百个是凡夫僧,五百个是罗汉僧。所谓罗汉僧,是指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密宗唐晓军佛教密宗,原形成于印度。公元7世纪时,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诸部,建立了吐蕃王朝,密宗开始传入西藏地区。公元8世纪,印度僧人莲花生应吐蕃赤松德赞之请,入藏传播密宗,成为第一位在藏区传授密宗修法的大师。在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汉代入传中国以来,通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期间,佛教弘法者针对不同阶层的受众采取了"分众传播"的策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传布佛法的"宣传案例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佛教传播的原貌、见证了佛教的传播过程。因此,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为核心分析佛教的传播技巧,或可有益于中国佛教传播史的研究,并有助于宗教传播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元 《文物世界》2010,(6):13-16,8
<正>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六七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大量的外来僧人在中国翻译经典,讲解佛教;以玄奘和义净为代表的中国僧人也远赴印度  相似文献   

7.
项一峰 《丝绸之路》2010,(12):14-19
本文通过史籍文献资料对鸠摩罗什一生传教过程中的几则行事与佛教的传弘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他善巧方便地利用自己刹帝利的高贵种姓并依靠阴阳法术、国主来实行他的传教弘法事业,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与此密不可分。尤其是他甘受轻贱"破戒"来扼杀"政教"矛盾于萌芽之中,为佛教在当时的译传广弘创造了良好条件。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不该为后世歪曲磨灭,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汉唐时期是西域佛教形成、发展及向内地传播的主要历史阶段。丝绸之路的开通与魏晋时期西域诸城郭大国的局部统一,为佛教在西域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与政治基础。西域佛教也因之在汉唐时期进入到发展的全盛期,并呈现出多中心和多样化的特征。西域佛教通过西域僧人东行弘法、内地僧人西行求法、政治交往、军事征伐、人口迁徙和商业贸易等几个主要路径向东方传播,而这些多样的、双向的传播路径对该时期西域与内地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贵州三个地方审判厅和三个地方检察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宣统二年(1910),贵州省城贵阳曾设有地方审判厅、地方检察厅。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仍沿用宣统元年清王朝颁布的唯院编制法》配置全国各地的司法机构.贵阳地厅仍保留下来,继续行使其审判、检察职权。民国3年(1914年),贵州设黔中、黔东、黔西三道后,贵阳地厅主要管辖黔中道不服县知事初审上诉案件。其时,贵州黔东、黔西两道40多个县不服县知事初审上诉案件,均由贵州高等审判厅、高等检察厅受理,案件经常积压,且上诉打官司的民众极不方便,民国4年(1915年)7月1日,贵州曾在黔东道的治所镇远设置贵州高等第一分庭.在黔西道的…  相似文献   

10.
贵州佛教第一丛林──黔灵山弘福寺弘福寺座落在市内西北黔灵公园之黔灵山中峰半腰,又名黔灵山寺。寺前依象王岭,后枕宝塔峰,掩映在山间古木浓荫之中,雄伟典雅。是贵州规模最宏大的佛教丛林。弘福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当时四川僧人赤松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斩草开石,在山上创建弘福寺。清人陈奕榜题“黔南胜境”四字于石壁。以后多次拓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黔中第一禅林。弘福寺三面环山,座西朝东,整个布局犹如一个巨大的“甲”字,高大的山门为一古典三叠式石牌坊。门额“黔南第一山”五个驻金大字系董必武手迹放大…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密宗艺术唐晓军密宗也称恒特罗佛教或真言乘,它是与佛教显宗相对而言的。显宗是佛祖释迦牟尼生平所说的种种经典,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普渡众生,其典籍主要是经、律、论、戒,它要求信徒们悟道成佛,即“一语即至佛地”。密宗是印度大乘佛教吸收婆罗门教...  相似文献   

12.
川盐入黔与仁怀的经济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不产盐,故贵州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吃的是“川盐”。川盐由四川的五通桥、犍为、自流井等盐区分道入黔。清乾隆元年(172),四川巡抚黄廷桂于黔边设仁(怀)、綦(江)、涪(州)、永(宁)四大口岸,允许私商纳税后,专利运盐销黔。川盐通过这四大口岸,销往大部黔地。随着川盐的入黔,促进了仁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本文拟从川盐入黔经仁怀的路线、J;【盐人黔的组织形式、川盐人黔与仁怀的经济发展和川盐人黔与仁怀文化等问题,作一简单探讨。一、)【D盐人黔经过仁怀的路线)11盐是通过四个口岸人黔的,通过仁怀的印史书上记载的“仁…  相似文献   

13.
魏文斌 《丝绸之路》2014,(15):67-80
佛教及佛教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与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交流.也是丝绸之路上最能反映东西交流的文化及文化遗存。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自公元2~3世纪也开始了佛教艺术的创作。但在较长的时期内(1~4世纪),中国内地的佛教艺术一直受印度的影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四川及南方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显受到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弘法大师空海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真言宗,从9世纪中叶起,真言宗僧人陆续入唐,他们在华巡礼求法的经历以及归国后的成就,反映了9世纪中叶以后唐日佛教交流呈现出一些新的常态。其一,日本僧侣入华或归国时,主要选择搭乘大唐商人的商船,大唐商人成为了交通往来的新助力。其二,那些以个人身份入唐的僧侣,在华逗留的时间更长、巡礼的佛教寺院或圣迹更多。密教寺院、天台道场和五台山成为了日僧在华巡礼时频繁造访的地点。其三,"镇护国家"的秘法以及修行仪轨、法门等密教的新事相成为了日僧入唐求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来自于古印度的犍陀罗艺术随着佛教的东传而逐渐在当时中国的西域和内地传播开来。犍陀罗艺术主要由往来于丝绸之路间的中外使节、僧人、手工艺术匠人和商旅从印度,通过西域于阗、龟北地区,而后再经过河西走廊传到内地的。目前在古西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壁画中,可以发现不少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的汉地佛教艺术遗迹和印度佛教艺术(包括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这一源于异邦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播并逐渐与中国本土艺术结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佛教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后几经演变,从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开始,分南北两路向外传播。南传系统从印度南部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等国家与地区,以小乘为主,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属巴利文(古印度流行的一种大众语言)系统;北传系统由印度北部经中亚、西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为主,称为北传佛教,其经典主要属汉文系统;而传人中国西藏、内蒙古和蒙古、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的,为北传佛教中的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其经典为藏文系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佛教传入欧美。目前已播及世界各大洲(主要影响仍集中在东亚与东南亚一带),信徒多达3亿,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源于印度。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后。佛教传人中国。凉州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是佛教传人中国较早且发展迅速的地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贾、僧人等驻足其间。推动了凉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的发展。竺法护、昙无谶、鸠摩罗什、玄奘等一批中外高僧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凉州本土也造就了许多佛教高僧,如竺佛念、释智严、释宝云等,他们东来西去,  相似文献   

18.
韩莎莎 《神州》2013,(31):8-8
摩尼教是一个起源于波斯的世界性宗教,在产生和发展阶段时借鉴许多西方宗教思想,其传播过程中又吸收了包括佛教在内的多种宗教因素而形成的。当摩尼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与中原地区佛教流行这一特定的宗教历史环境相协调,大量吸收佛教各方面因素以便于传教,甚至不惜披上佛教的外衣,亦可说摩尼教入华后已经是佛化的摩尼教。  相似文献   

19.
诞节讲论是儒释道三教讲论与皇帝诞节庆贺融合产生的新的三教讲论模式。诞节贺寿常有斋会、三教讲论、赏赐僧人等一系列佛事活动,三教讲论处于核心环节。在贺寿宗旨主导下,诞节讲论一方面受制于贺寿礼制,程式固化,主题预设,结论雷同,佛教义理弱化,信仰色彩淡化;另一方面为迎合诞节气氛,僧人辩才卓著,声辞俱美,论辩激烈,赞颂巧妙,嘲谑新奇。两种合力作用下,诞节讲论发展成为皇权与佛教合作完成的一种热烈喜庆的国家仪式。此一仪式上,皇权凸显了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国泰民安、万方来朝的主题,佛教也融入了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的弘法意图。唐五代数百年间的诞节讲论,对于中国化政教关系模式的形成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武威是古丝绸之路自东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的重镇。自公元前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武威以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逐步成为佛教重要的译经和传播之地。很多著名僧人在这里驻足,弘扬佛法,写了重要的佛教经典,成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二故乡”。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武威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