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览会中的一部分美术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魏晋的造型艺术及其有关问题1.河北望都汉墓的壁画和随葬品望都东关壁画汉墓的发现,是河北省汉墓中发现壁画的第一次。壁画内容以人物为主,人物的上方都著有"榜题",其上墨书"主簿"、"主记史"、"门下功曹"、"门下游徼"、"门下小史"、"寺门卒"等,因此我们知道它  相似文献   

2.
唐河县电厂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年6月14日,唐河县南关发电厂在扩建厂房工程中发现汉墓一座。这座汉墓位于该电厂院内,南距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约300米,西距唐河500余米,地势平坦,过去常有古墓发现,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墓葬区。在清理表土时,发现塌毁的宋墓一座,宋墓打破了画像石墓的前室墓顶,因而,前室的券顶一部分被破坏,东西主室券顶相交的前部亦被打破一角。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四年"文参"第十二期姚鉴同志的"河北望都汉墓的墓室结构和壁画",今年夏北京历史博物馆又编印成专书"望都壁画汉墓",由姚鉴、李捷民、李锡经三同志将该墓结构壁画铭赞及出土文物等作了极为详尽的介绍。这两种著作,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生活方式和文物制度、建筑绘画等,都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帛书“九主图残片”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幅定名为“九主图残片”的帛图(图一),最早曾刊布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壹)中《九主》篇的注释内,帛书整理小组这样解释说:“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所出帛书,发现有‘九主图’残片,现附在此,可参考。据《广川画跋》等书,宋代曾流传有‘九主图’今已亡佚。”  相似文献   

5.
2015年9月,鄂尔多斯博物馆等对巴日松古敖包墓地两座被盗壁画墓进行了清理。两墓均为长斜坡式墓道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后室组成,前后室平面呈"凸"字形,墓顶为硬山式。墓葬仅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等少量器物,但壁画内容丰富,包括羽化升仙、车马出行、宴乐、放牧、农耕等画面。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壁画判断,两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时期。巴日松古敖包壁画墓的清理,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汉代丧葬习俗、绘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汉代地主收租图与地租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县境内的东南和西部地区,分布有较多的汉墓,历年来有不少发现,其中,有不少的汉墓出土有画像石、壁画和画像砖。在县西的打虎亭和后土郭村,至今还保存着两处墓群,其中打虎亭有十座,后土郭村有四座,其规模都较大。这十四座汉墓,已先后发掘了六座,均为砖室结构,墓内不同程度地都有画像石和壁画,画面主要为表现墓主人生活和升仙、辟邪之类的内容。表现墓主人生活方面的有迎宾图、车马出行图、庖厨饮宴图、舞乐百戏图以及斗鸡图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5,(5)
前后两室有盖门·墓顶作覆瓦状·墓底铺砖两层,有纵横平铺,人字平铺,坎砖纵铺及砍砖人字铺等多种形式。其中坎砖的砌法是属於晚期的。墓底前室较低,主室和后室较高。墓  相似文献   

8.
宁晴 《敦煌学辑刊》2016,(4):104-113
菩萨戒是汉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戒律,为汉传佛教的僧人与《四分律》一同受持的大乘戒律。敦煌文书中保存了一定数量的菩萨戒经典、大乘布萨文、菩萨戒牒等菩萨戒文书,说明菩萨戒在中古时期的敦煌地区也有流行。论文认为莫高窟第196窟前室壁画中高僧传授戒律画,主室窟顶赴会佛及千佛图像、南北壁下部的菩萨屏风画与东壁门两侧独特的文殊变与普贤变等图像内容是对敦煌大乘佛教菩萨戒自誓得戒、忏悔等思想的生动反映,而第196窟即为敦煌莫高窟菩萨戒坛窟的一个代表性洞窟。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内的壁画,有时也专指莫高窟壁画。敦煌壁画上起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共延续1600多年。虽屡经战乱和风沙侵蚀,但保存至今的壁画仍有50,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就有45,000多平方米。敦煌壁画在石窟内的分布主要是在前室诸壁、通道、主室四壁(包括各壁佛龛内壁)、中心柱四面及窟顶的藻井、平棋和四披等部位。其内容可分为七大类:一.佛像画。这是佛教壁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室佛、药师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乾闼婆(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摩喉逻迦(大蟒神)等等。二、中国传统神话题材。自北魏晚期开始,在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东王公、西王母、方位四神、雷公、霹电、风伯、雨师以及伏羲、女娲、羽人等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三、佛经故事画。这是依据小乘佛教  相似文献   

10.
蠡县汉墓发掘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6月,我们在蠡县城西1公里处配合基本建设清理了一座汉墓。现将墓葬简介如下。一、墓形与结构这是一座多室砖墓。墓门向南,方向180°。墓由封土、墓道、前室(东西各附一耳室)、主室(东附一耳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各室均作长方形,并有券门过道相通。从平面看,整个墓葬(包括墓道)南北长32.55、东西宽11.6米。墓顶高出地面3.5米。墓底低于地面2.7米(图一、二、三)。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8,(9)
山西省晋城发现明墓今年三月晋城小东关卫生院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处明代梁姓的墓群。其中墓主为梁佩之的一座墓葬带有壁画,该墓分前后二室,前室是砖墓建筑,底部为正方形,顶部向内叠收成复斗藻井的墓顶,正中留方孔垒成天窗。内室3.40米见方,地下砌有甲字形棺床,墓顶为圆券形,内外门上均闲青石雕出门钉门环。墓内殉葬品有琉璃制的仆役、牛、马、驼车、轿、房屋、  相似文献   

12.
傅举有 《收藏家》2010,(6):29-32
玻璃剑璏古人佩剑,是以带穿璏,系之腰间。汉代刘向《说苑》:"齐淳于髠对曰‘臣无所长,腰中七尺剑,欲斩无状王。’"1952年河北省望都县1号汉墓壁画、1972年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店子汉墓壁画、1954年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壁画、1954年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汉墓画像石、1973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的人物驭龙帛画中的人物,均在腰间系长剑,但看不出是如系系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桂阳县城西刘家岭发掘了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等,并在甬道两壁、墓室门两侧、墓室四壁及券顶发现大量壁画,墓室内棺床上绘有地画。甬道壁画为世俗题材,墓室壁画主要为宗教和神话题材,地画图案具有装饰性。壁画与地画在方位上形成两两对应的布局,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14.
洛阳北郊石油站壁画墓发掘于1987年。该墓为东汉前期墓葬,坐北面南,墓室以小砖券砌,由前、中、后三室及三耳室组成,三主室均为穹隆顶结构。壁画绘于中室穹隆顶、中室两侧壁以及中室甬道两壁(图一)。中室平面为正方形,穹隆顶略呈半球状,  相似文献   

15.
密县打虎亭汉墓墓道填土中残石刻画像探讨安金槐密县打虎亭汉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约50公里的密县打虎亭村西地,是两座东西并列的东汉晚期砖石混合建筑结构大墓。两墓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墓顶有封土冢,墓前有斜坡形墓道,墓室由墓门、门内甬道、前室石门、前...  相似文献   

16.
辽宁阜新县辽代平原公主墓与梯子庙4号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公主墓为砖筑双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左右耳室和主室等组成,在墓门门洞的正上方和墓道两侧墙壁上绘有壁画。出土有瓷器、金银器、铁器、铜器、玻璃器、墓志等遗物,年代下限为兴宗末年。梯子庙4号墓为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和主室组成,出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遗物,年代为辽代中期。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7,(12)
长子南沟金代壁画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碾张乡南沟村西南,地处岚水河支流丰河南岸的台地上。2016年4~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壁画墓,自南向北依次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前室、后室组成,平面近"中"字形。壁画仅见于前室,分为墓壁主题壁画、建筑彩绘和墓顶祥瑞星象图三部分,其中墓壁上层为一组24幅孝行图。长子南沟壁画墓的墓葬结构、壁画布局及装饰内容均属于晋东南地区较为常见的形式,墓葬年代应为金代。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物》1984年第2期刊出苏健同志《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洛阳汉墓壁画考略》一文,读后启发良多,获益非浅。苏储同志在文章中提及去年春天我翻译的《今藏美国波士顿的洛阳汉墓壁画》,这是根据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馆长方腾先生和该馆中国美术部副主任吴同先生合著的《中国的出土文物》(Unearthhg Chha’sPast)摘译而成的,译稿的题目系我所拟。  相似文献   

19.
楊泓 《文物》1959,(12)
河北望都(現并于唐县)所药村汉墓足1955年由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清理的,发掘报告在1959年6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望都二号汉墓不但形制宏偉、遺物丰富,并且有"囗和五年"的磚券,根据推証,应为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这座有具体年代的墓葬,极为重要。以这座墓中的出土物作典型标本,可以对河北以至河南、山东、內蒙托克托等地东汉末期墓葬有一些新的认識,也可以找出一些自魏晋时流行的器物的淵源。望都二号墓的位置与1954年发掘的望都一号墓相毗邻,两墓的平面布置、墓室結构、壁画風格和遺物形制种类等,都完全一致,因此年代决不会相差过远,一号墓的年代也应属东汉末叶。  相似文献   

20.
云冈7、8窟为一组双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露天,前人多认为这是特殊的原始设计,但7、8窟上方壁面的营造遗迹却反映出两窟上部原当有向前凸出的山体平台,说明前室原有石质窟顶,现状所见露天前室是前室窟顶坍塌的结果,古今窟面景观存在巨大差异。要讨论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需辨析后期自然影响与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改变,尽可能还原石窟始建时的窟面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