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是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它的特点是不能再生,唯其如此,一些文物除了本身固有的历史、科学、艺术、经济、鉴赏等价值外,它的珍贵还在于它是“孤品”、“珍稀品”、“罕见品”。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创造的激励。(一)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 “古墙”的旅游审美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 《文史月刊》2012,(8):15-17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古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但关注的角度主要是墙本身的功能和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而它所具有的旅游美学价值往往被人们忽视。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角度转型的铺垫;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前期开发、规划以及后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以古墙为例,简单介绍了中国各类典型的古墙,阐述了古墙的建筑艺术属性,它具有韵律之美、雕塑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诗意之美。通过管窥古墙的艺术属性,探究古墙的旅游审美价值,力图增强人文旅游资源观光活动中的审美效果,提升观光旅游活动的理念和质量,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李雅瑾 《风景名胜》2016,(5):146-147
南塘老街:穿越烟尘喧哗忆古今 此次参加长三角旅游全媒体联盟成立大会暨长三角旅游全媒体宁波采风大会是我与奉化结缘的契机,而我遇见的第一个“美人”就是南塘老街. 2016醉美奉化赏花旅游线路发布暨“寻找心中的桃花源”启动仪式在南塘老街拉开序幕.南塘老街位于宁波古城南门外,曾经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位列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它秉承着宁波文化之本,完整保留了江南传统街巷的神韵.  相似文献   

4.
“一座城市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历史有多么悠久,而在于它如何将自己的历史有所记取。不在于它的物质有多么丰博,而在于它是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位学者在论述城市文化时的一段话。原话已经记不清,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可以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文化。而它们也因为有这样的文化而有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5.
编纂地方志有什么功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流行的说法则是“资治、存史、教化”。作为以特定体例形式记载地情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地方志具有“存史”或说“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地方志书的主要功用应是利用资料“资治”和“教化”。然而,所谓方志的“六字”功能,是就其客观作用与功效而言的。从主观角度看,地方志对…  相似文献   

6.
国泰民安,盛世修志。志书有“资政、教化、存史”之重要作用,可供政治、经济工作者之决策参考,作为科技文化工作者涉取的科研资料,也可作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乡土教育的一部教材。地方志书作为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何在新世纪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志书的价值,是修志工作者面临的和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实现志书的文化价值志书是记载历史的,而任何历史的记载都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编修地方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种对地方历史的记载本身就是一项代代相传、源远流长、造福后代的文化活动。因此,志书的文化价…  相似文献   

7.
冯和平 《神州》2013,(18):225-225
一.美学意境在电视银幕上营造的可能性 说起“意境”,由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广泛流传,因此在很多人眼中都认为意境一词是由王国维提出来的,其实意境这一审美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但是那个时候不说意境,说“意”、说“象”,如《周易·系辞》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虚实相生中,神妙之境也会油然而生。“意境”在古代诗论中很常见,比如古典诗歌中体现了老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五观和辩证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对旅游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效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对应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从旅游学建构的体系来着,国外一般认同地把交通、食宿和场所(良好的气候、自然景观、舒适及历史和文化要素等)作为旅游必备的三大基本构件.其中.交通与食宿是旅游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性设施,而其它因素则构成了旅游主观目的性意图,即属于上述三大构件中的场所范畴.说到场所,又不能不提及旅游者自身的主观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美学概念,人们常说“言有尽而意无究”,本文试图从中国的文化基石——汉字形式入手,分别从汉字的结构层面和语音层两个方面分析汉字是如何对文学意境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宽泛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过去 ,广义的文化被更多地使用 ,而 2 0世纪以来 ,各种媒体所说的文化通常是指狭义的文化 ,即人类的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本文所说的“文化”也指狭义的文化。笔者认为 ,志书作为全面记述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性著述 ,是地情的文化载体 ,应努力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也就是在志书中应加大笔墨记述一地的文化现象 ,而又不仅仅…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地方特点的文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开发的基础.使旅游更有意味,而旅游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承载和传播,让文化与旅游发展共赢。因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文化的开发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谈到文化和旅游的关系,首先,我更倾向于把“文化”当做定语,用来形容“旅游”。我们用“文化旅游”描述的是一种业态,一种具有文化特性的旅游产品。四川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则是,如何把这样的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把形而上的、精神内涵层面的东西变成具体切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大时代”,徐文珊的《历史教育论》则是这个“大时代”的产物。它是一部总结和阐发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育动向的专门著作。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历史教育由“考古”向“考今”的转向,也顺应了抗战的时代要求。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主要包括首次明确地从理论上将历史教育区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不同领域、历史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先等六个方面。而它的时代价值,则体现在推动了文化抗战工作,促进了历史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星 《旅游纵览》2023,(4):147-149
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传统村落缺乏生产力,有些传统村落空有资源却无青年劳动力,人才的流失,环境的无从保护,都显示出日益严峻的“空心化”问题,而基于“互联网+旅游”视角的活化则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项可行性措施。文章以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阐述村落中的“空心化”现状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村落的活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赋予该村发展活力,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5.
孙星 《旅游纵览》2023,(7):147-149
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当前传统村落缺乏生产力,有些传统村落空有资源却无青年劳动力,人才的流失,环境的无从保护,都显示出日益严峻的“空心化”问题,而基于“互联网+旅游”视角的活化则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项可行性措施。文章以安徽省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阐述村落中的“空心化”现状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根据“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村落的活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赋予该村发展活力,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6.
常素霞 《文物春秋》2001,(4):22-26,29
中国在世界上被称做“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以说,中国龙乃至龙的起源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的肇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共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整个中国的历史时空就是一个神龙腾飞的时空。无论是作为物神的崇拜还是帝王的尊严,或是平民百姓生活的装饰,龙的形象都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主题。特别是用极为珍贵的玉料琢制的玉龙,更加深蕴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因为玉材料本身就是倍受先民钟爱的宝物、神物,是古人思想、意识观念的载体,所以用玉雕琢的龙,就更加显示出它的高贵、神奇,并体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7.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8.
一、广州地情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的意义 广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市委书记林树森曾经用“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来概括广州历史文化的内核。广州各城区有着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特有的区域文化。由这独特区域文化而产生、积淀的地情资料.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宝藏。在要将广州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的今天,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情资料,有利于促进广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3,(1)
历史象一条长河,它的曲折的流程,预示着未来可能的流向,而河底的淤泥中,则埋藏着许多闪光的文化宝藏。开发山西,建设山西,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了解山西的现状和历史。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历史,这本身就是建设山西、开发山西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一) 筒车筒车是一种水力灌溉机械,它本身就是一个水轮,上附若干倾斜竹筒,当水轮转动时,竹筒带水,升至高处即自动倒出流入木槽或沟渠。它的结构比水转翻车更为进步和灵巧,其出现也不晚于唐代。唐人陈廷章在《水轮赋》中说的,“水能利物”,“沿洄而可使在山”,“终夜有声”,“使自趋之”,“灌输而各由其道”等等,说明它是一种水力灌溉机械;“升如日御”、“重似月轮”描写它是一种圆形结构;“持盈而上”、“罄折而下”,则形象地说明竹筒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