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汾古称尧都平阳,今名临汾市尧都区,历史上明清民国时期修过8次《临汾县志》,1948年解放以后至1983年,临汾县、市未曾修志,人们盼望能看到新的县、市志问世。如何弥补记述临汾上至帝尧时代下至新中国成立以后跨越四千余年间的历史?1979年,时在中共临汾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李百玉同志读了《临汾县志》,即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全国修志的建议,得到胡耀邦同志的重视并批示:“大力支持在全国开展修志工作”。 1983年,临汾县并入临汾市,1985年始成立“临汾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局级办公室,正式开始市志编修工作。至1998年10月,由于种种原因,编…  相似文献   

2.
土门镇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部,是吕梁山区进入汾河谷地的必经之地,是临汾盆地西部的重要门户。镇西紧靠连绵起伏的吕梁山脉,东部即为低平的临汾盆地,可远望蜿蜒南去的汾河干流,地势的总走向是西高东低、南北相连的梯地。在山地与盆地相接的地区有一些断崖或坡度较陡的山坡,同时在这些断崖或陡坡的山前地带形成一些相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新编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临汾市志》,以其明确的指导思想,开阔的全方位视角,严谨的治学精神,规范的志书体例,翔实地记述了临汾四千余年间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临汾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一部代表力作。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唐尧在此建都;晋代刘渊亦在此建都;宋金元时期,临汾是中国北方印刷出版、戏剧活动中心;近代以来,尧都作为晋南的政治军事和波澜壮阔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心,在本志中得到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改革开放20年的伟大成就以及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尧都区乔李村的生动时刻,本志均有详细记述,突出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临汾有志始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至民国22年(1933)曾九次纂修,2002年问世的这部《临汾市志》已是第十次修纂。临汾古称平阳,自秦至今两千余年一直是郡、州、府、道和地区的治所或驻地。地处黄河中游田肥水美,物产丰富,兼之长时期府县同城促进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1971年城乡分设为临汾市和临汾县,1983年县并入市(县级),属临汾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人文始祖尧帝建都之地,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临汾有重视方志的传统,300年前曾将孔子68代孙、《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请到临汾修《平阳府志》。1979年,时任临汾市委组织部干事的李百玉…  相似文献   

5.
《沧桑》2005,(1)
本刊讯2004年12月14日,临汾市修志工作会议暨《壶口志》、《小西天志》首发式召开。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薛荣哲、省史志院院长樊吉厚、临汾市领导张茂才、王国正、张克强、张岗望、张北管、苗元礼等出席了会议。临汾市副市长苗元礼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创我市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薛荣哲、樊吉厚、张茂才、王国正分别为《壶口志》、《小西天志》首发揭封。薛荣哲在会上指出,修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004年临汾的社会经济发展名列全省前茅,这是临汾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临汾是…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29日至31日,本人作为中国古都学会会长与学会副秘书 长王社教博士受中共临汾市委与临汾市政府邀请,参加了2000年祭 尧暨海峡两岸尧文化研讨会。此文系据31日下午在大会发言的要点 整理而成。 这次受邀来临汾参加 2000年祭尧暨海峡两岸尧文化研讨会,深感荣幸。会上与海峡两岸一批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有关尧文化与尧都研究的交流切磋,备受启发,获益良多。下面仅就尧文化与尧都研究问题谈几点初步意见。 1、要坚定尧都就建在晋南大地的信念 植根于晋南大地,特别是晋西南临汾这片沃土上的尧文化是我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7.
《文史月刊》2007,(10):F0004-F0004
由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区长宿青平构思设计的天下第一门——华门,耸立在远古尧帝建都之地临汾尧庙景区,高大、魁梧、豪华、壮观,令人惊叹。它坐西向东,  相似文献   

8.
李艳洁 《沧桑》2012,(3):165-165
2012年3月23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深入临汾市志办调研指导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志办主任尉俊就全市地方志工作情况做了汇报,副市长谢碧玲主持座谈会。李茂盛指出,过去的一年,临汾市志办快速启动了《临汾市志》编纂、《临汾年鉴》赶进度、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等六大工程,改善办公条件,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艳洁 《沧桑》2013,(1):190-190
《临汾年鉴(2012)》于2012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主编尉俊。《临汾年鉴》设文献、大事记、概况、中共临汾市委、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市政府、工业、农业、军事、社会生活等32个栏目,186个分目,1076个条目,共计85万字。《临汾年鉴》是临汾市唯一的地方综合年鉴,  相似文献   

10.
李百玉,出生于1944年农历八月初二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村人,退休前系山西省临汾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主持编修了《临汾市志》。1979年5月1日,作为山西省临汾市市委组织部干部的李百玉,出于对志书的喜爱,致信中宣部,阐明编修地方志书的重要性,倡导在全国开展修志工作,并就如何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届新编社会主义方志中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先进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是当代修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笔者在执笔《临汾市志·尧文化》编时,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用较大的容量来彰显本志的文化亮点。 第一,尧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直根和精髓,将其作为文化标志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相传诞生于本境(今临汾市尧都区伊村)。先为唐侯居于河东,后为帝建都平阳(尧都区金殿镇一带)。帝尧活动时限距今约2300年左右,是上古五帝时代的圣帝之一。如果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帝尧便是中…  相似文献   

12.
李艳洁 《沧桑》2013,(1):10-11
2012年12月20日—21日,临汾市召开《临汾市志》评审会议,省地方志办副主任刘益龄,临汾市政协副主席杨益民,临汾市委副秘书长贾俊芳,临汾市政府副秘书长、地方志办主任尉俊及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出席评审会。会议由尉俊主持。杨益民致辞。  相似文献   

13.
感悟修志     
亲历修志方知难,感慨良多有万端。从读《临汾县志》、建议全国修志并得悉总书记胡耀邦“大力支持在全国开展修志工作”的批示,到亲自总编《临汾市志》,20余年的艰辛探求总算修成“正果”,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答卷。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人民的期望,集体的奋斗,才是本志最终得以问世的保证、源泉和基础。这是笔者感触最深的体会。自民国22年(1933)第8次编修《临汾县志》至2002年,70年间临汾未曾修出县志或市志。党和人民需要一部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胡乔木1980年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编纂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今山西临汾,古称平阳,相传是帝尧的都城。 这个传说目前虽然还没有得到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明,但历史 文献的有关记载和已有的考古成果,却间接表明它是有一定 的历史背景的。从帝尧时代的中国社会性质来看,尧都平阳已 不完全是部落组织对其中心居地的选择,实际上已具备了真 正意义上的国家或政权首都的性质。尧都平阳的传说表明,包 括今临汾地区在内的晋西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直接起源地, 是中国历史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5.
《临汾年鉴》是中共临汾市委、市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史册性工具书,是临汾市惟一的综合性年鉴。捧读《临汾年鉴》(2001),感觉既清新简洁,又含蕴深厚,不失为市级年鉴中一部成功之作。概括有以下几个特点: 结构合理,体例完备 全书约60万字,采用分类编排法,共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管理、农业、工业等26个部类,其下分设不同分目和条目,条目作为全书基本记述实体。此外,全书编辑说明、目录、图表、正文、统计表、附录、索引以及广告彩页等,以横为主、纵横结合、编排有序、结构合理。年鉴的检索系统也很完备,有详细的中文目录、英文…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12,(3):7-7
正201 1年5月27日《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临汾市地方志办公室着眼于深入贯彻省《条例》和国务院《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起草了《临汾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2012年5月2日通过了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核,5月9  相似文献   

17.
平水神祠碑刻及其水利习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友文 《民俗研究》2001,(1):97-113
山西省临汾市西面三十里以外的姑射山脉,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庄子《逍遥游》所云:“藐姑射之山,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是也。平山,属姑射山的一个支系,位于临汾城西,山下清泉咕咕而出.汇聚成河,汤汤东流,注入汾河,沿线浇灌着临汾、襄汾二县数万亩土地.俗称平水。  相似文献   

18.
隋唐以来,临汾县一直是平阳府的首府之地,其在古代中国北方的经济与文化地位都颇值得一述,尧都文献首推《临汾县志》,自明以降,屡修屡新,薪火相传,现在保存下来的县志亦十分丰富,其中民国22年(1933年版)《临汾县志》上承明清传统方志,下开近代方志之河,是临汾方志书写转型的关键之作。研究《临汾县志》(1933年版)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民国晋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情况,而且对我们研究近代方志书写的嬗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临汾下靳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临汾下靳村位于临汾市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属发育良好的河旁台地(图一)。 1997年,山西临汾尧庙乡下靳村一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了大片墓地。1998年1  相似文献   

20.
史籍所见尧都之“平阳”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一带是可以肯定的。“王文”所采信的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始封于唐, 有徙晋阳, 及为天子, 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 即太原也”之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考古学提供的一条重要线索, 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 其放射性碳素年代 (距今4200—4400年之间) 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先秦“太原”指晋南, 现在的太原是战国末期才出现的地名。太原始称晋阳则是汉以后的事。太原之“晋阳”没有早于春秋之前的考古发现。太原之“晋阳”与唐叔虞之封地无涉, 与“尧都平阳”更无涉。今临汾塔儿山周围的汾浍平原地带就是当年“唐尧”统治的“唐国”属地, 其“帝都”之墟当为今考古发现的山西襄汾之陶寺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