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赏赐物甲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铭辞文意和诸赏赐物排列规律,推测传统释为盾的一些形体应为甲;并对甲、盾二字在西周金文中的演变做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献俘礼见于古代文献记述,但其具体程序已不为人所知,传世和近出的青铜器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这种古代军礼提供了可能。根据《逸周书.世俘》的记述及小盂鼎等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先秦时期的献俘礼包括告俘、献俘于天、燎祭、献俘于周庙、审讯俘酋、告成、祖、饮至、封赏将领等诸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西周金文所记命将礼和传世文献所记有所不同,二者可互为补充.命将有一定的仪式,其核心部分是宣读命辞.一篇完整的命辞应该包括出征原因、命将者、受命者等七项内容.命将与誓师不同,不能将金文中的命将礼与文献中的誓师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两周册命金文有“啻官”一词,见于下列诸器: (走豈)鼎:“王若曰:‘(走豈),令(命)女(汝)乍(作)(?)自冢(?)马,啻官僕、射、士,讯小大有隣’。”  相似文献   

5.
西周金文“白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西周金文中有"白金"一词,指一种白色金属材料,但具体指何种金属材料尚待深入探究.<说文>将"银"、"鋈"和"镣"都解释为"白金也"."镣"的含义不明,可另作讨论.张子高认为在当时知识范围内只有银、锡两种白色金属,铅的颜色较暗,不入白金之列,结合考古证据,"鋈"其实是在青铜器上镀锡的工艺,释"鋈"之"白金"指锡[1].  相似文献   

6.
西周金文中"■"的释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字应该释作"贮",大多读作"贾"。这可以从字形、词义、语音上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解说难于否定酉周行用朔望月历制,朔与望至关重要。朔称初吉、月吉,或称吉,又叫既死霸(取全是背光面之义,死霸指背光面),或叫朔月。这种种称名,反映了周人对月相的重视以及朔日在历制中的特殊地位。传统的解说,初吉即朔。《诗·小明》“正月初吉”,毛传:初吉,朔日也。《国语·周语》“自今至于初吉”,韦注初吉:二月朔日也。《周礼》“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郑注月吉:每月朔日也。《论语》:“吉月必朝服而朝”,孔曰:吉月,月朔也。《诗·十月之交》“朔月辛卯”,唐石经作“朔日辛卯”。《礼记·祭义》“朔月月半,…  相似文献   

8.
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发现西周金文中的“眉敖”就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微”,曾参加周武王领导的牧野之战,是著名的“牧誓八国”之一。  相似文献   

9.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王阖闾和伍子胥等率军伐楚,大败楚军于柏举,连战至楚首都——郢,王慌忙逃离郢都,渡过睢水,《左传·定公四年》这样记道:“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杜预注解释说:“烧火燧系象尾,使赴吴师,惊却之。”杨伯峻主编的《春秋左传辞典》采用此说。最近有人把它当做古人用动物参战的一事例(见杨成《中国古代史上用动物参战种种》,《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由此可见其影响之  相似文献   

10.
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11.
于凯 《史学集刊》2004,(3):23-28
西周金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12.
(工隹)叔鼎铭中的"鬲鼎",金文中仅此一见。由于此器器形不传,故关于"鬲鼎"一词,学者或以鬲形鼎为释,或以为言鼎而连类相及鬲也。笔者认为所谓的"鬲鼎",实乃鬲字之繁体■,■字亦见于虢文公子作鬲、子硕父鬲及虢宫父鬲等器。在(工隹)叔鼎铭中只不过因偏旁之间相隔较远而被误认作两字。根据金文中自名■者器皆为鬲,可知(工隹)叔鼎器形亦当是鬲而非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梳理了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生称周公的器物,通过与传世文献的对读和分析,提出了在二次克商和征伐东方诸叛国的战争中,部分战争为成王亲率或参与,而非周公一人所为;"明公"在金文中出现在三件不同的器物上,实指两代周公等观点,并提出了昭王后西周金文中罕见生称"周公"器物的疑点。  相似文献   

14.
陈絜 《华夏考古》2012,(1):120-128
西周铜器铭刻资料中习见的"佃人"一词,是指隶属于王朝或依附于贵族家族的农业人口,属于庶民阶层,而非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甸师"、"甸人"与"田畯"之类的官师。这些"佃人",有他们自己的包括土地、生产工具和家畜在内的私产。他们在农官或私臣的带领和监督下,以耕作"公田"的劳役为形式,服务于大大小小的贵族阶层,受各级统治者的剥削。通过各方面的比较,他们的身份地位与当时的"仆庸"颇为相近,故"佃人"一词很可能就是"仆庸"的异称。  相似文献   

15.
杨坤 《中原文物》2020,(2):137-144
判定西周金文人物是否为宗子可以依据人物称谓、行事,以及在族墓地中墓葬等级高低等线索。西周时期宗子主导宗族祭祀,"宗子主祭"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宗族祖庙设在宗子之家,宗子可祭祀自始祖而下的多代祖先;宗子是祭祀活动的主导者,族人有助祭的义务;宗子通过为族人作器,或是赠予族人祭器、祭品等方式指导、督促族人祭祀;族人祭祀活动会出现仿效宗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西周爵位制度是公卿大夫士四级爵制。金文册命礼仪中赐旂,写作"Х旂",有时也以某一专有名词表示。在西周册命赐旂礼中通帛旜类的高等级是"朱旂",相当于卿士级,更高的当为"朱旂二铃",可能是公级的主政大臣;画有蛟龙类的"大旂"属王朝卿士,在诸侯中则为元侯类的大国诸侯;通帛旜类的次等级是"赤旂",是一般诸侯的旗帜;通帛旜类的"大白""小白""淑(素)旗"是小诸侯所赐旗帜。西周金文册命礼中赐旂常见"旂"或"銮旂",因属泛称而不知其对应爵称。金文中常见"銮旂五日""旂五日""旂四日",应是"五星""四星"的特殊表达法。"旂五日"应即古文家所说参宿五星,象征"熊虎",象征大夫类爵位;"旂四日"应即虚宿四星,象征龟蛇之"旐",象征下大夫士类的爵位。  相似文献   

18.
西周金文中"()"的释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字应该释作"贮",大多读作"贾".这可以从字形、词义、语音上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9.
"勿废朕令"是西周金文中常见的套语。在彝铭中"勿废朕令"常伴随"敬夙夕(夜)"等其他语句。"勿废朕令"与"敬夙夕(夜)"在意蕴上固有相通之处,但就句法而言,两者为独立的句子成分。在西周金文中,"勿废朕令"作为册命辞存在,专门服务于册命礼仪。"勿废朕令"作为诰诫语,文辞简洁,在册命铭文中的位置较为固定,反映周代统治者对受命官员的要求和期望。探究"勿废朕令"的内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周代册命礼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如许多学者都指出的那样,金文研究不仅要仔细弄懂字词句、解读全文的意思,同时还要对金文的书写文本和书写格式进行研究和解读,究竟时人是在何时、何地、何背景的条件下使用了这种书写文本。近年来,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考虑一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