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全书约25万字。该书从解读古埃及传世的圣书体文字文献《能言善辩的农民》着手,通过符号学和语言文学的解读,再现了古埃及人的观念和文学成就;把握住了文献的精髓,揭示了文献的法律和司法内涵,为古埃及法律史的研究提供了个案证据。它还进一步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多方面剖析,尤其考察了该文献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伦理信息,从而将文献的解读与史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总体上看,该书认为《能言善辩的农民》这篇文献反映了古埃及中王国的社会现实,以文  相似文献   

2.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的草纸文献《人与灵魂之辩》中罕见地出现了“与灵魂辩论”的现象,文中讲述了“人”与其“灵魂”围绕死亡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辩论,“人”内心消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灵魂”则处世积极,提倡珍惜生命。文献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当时古埃及真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面对动乱的社会和平民的悲惨生活内心矛盾而纠结,他借由“灵魂”这个角色开解自己,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进而消除自己轻生的念头。“与灵魂辩论”的观念违背了古埃及传统观念中“灵魂”与“人”相统一的关系,体现了古埃及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挑战,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古埃及人灵魂观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古埃及宗教文献《金字塔铭文》入手,解读复活仪式与古埃及王权观念的关系,探讨该仪式在古埃及人宗教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金字塔铭文》及复活仪式的核心是奥赛里斯象征的国王,古埃及人以来世信仰巩固王权理念。此外,古埃及复活仪式不仅局限于丧葬活动,它也是新王国神庙日常礼拜中的重要仪式,复活仪式的普遍适用性反映了古埃及人以国王为核心、宇宙秩序更新的宗教观念及其现实的文化记忆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两篇文章。黄庆娇与颜海英合作的《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通过古埃及宗教文献《金字塔铭文》解读古埃及复活仪式与王权理念的关系,认为古埃及丧葬活动及新王国神庙礼拜中举行的复活仪式之核心是以来世信仰巩固王权的理念。吕厚量的《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古希腊历史叙述中波斯宫廷宴饮场景的变迁》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之前古希腊知  相似文献   

5.
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科学技术发明 ,其中数学成就引人注目。从保留下来的纸草文献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埃及人的数学知识相当丰富 ,他们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三个方面。古埃及人的数学产生于生活和实践 ,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文明曾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异彩,但在公元七世纪中期以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本是历史事实,但由于学界对文明、文化、文明起源与消亡等问题的判断标准不一,学者们提出了有关古埃及文明消亡的不同见解。史学研究应坚持理论标准的前后统一。统一国家、文字体系、文化认同是古埃及文明形成的标准,也是古埃及三千多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因素。三者的消失意味着古埃及文明的终结。生产力停滞不前及其导致的综合国力式微,长达千年之久的外族统治,古埃及文字、信仰及实践缺乏社会基础,共同促使古埃及文明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7.
作为广东历史上首部省志的《广东通志初稿》(嘉靖十四年成书),收录了大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附录,本文在分析其附录的基本情况和人志原因的基础上,试解读该志附录在了解明代广东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文献价值,及在方志发展史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洪更 《世界历史》2007,(5):143-144
亚述学是一门通过释读楔形文字原始文献来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学科,翻译楔形文字文献是亚述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亚述学研究才刚刚起步①,因此翻译、解读楔形文字文献对于中国亚述学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埃及学家阿道夫·埃尔曼是国际埃及学界一位大师级学者,他著述宏富、门生众多,在国际埃及学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埃尔曼最早对古埃及语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确立了一些重要的古埃及语语法规则,最终构建了对古埃及语文学研究的历史语言学方法,从而将埃及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由于埃尔曼的努力,使得埃及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同时也奠定了德国学者在国际埃及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温阿蒙历险记》出土于埃及埃尔·凯本赫地区,以新埃及语文体写于两张纸草之上。文献写成于古埃及二十王朝末期,主要讲述了底比斯高级祭司温阿蒙被派往毕布罗斯购买制造太阳船的雪松木材的历险经历。温阿蒙一路历经艰难,先是货款在德尔城被偷,购买木材时又被毕布罗斯王公拒绝,最后还被腓尼基城市通缉,被迫逃亡塞浦路斯。尽管如此,他每次都凭着机智过人和能言善辩化险为夷。本故事发生于古埃及国力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这就让本文成为了研究新王国末期和第三中间期早期古埃及内政、外交、海外贸易的重要材料。《温阿蒙历险记》根据伽丁纳尔的象形文字临摹本译出,同时依照文献内容并结合相关历史史实,作了适当的注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在古埃及宗教无处不在,影响了政治、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考古的发现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证明,古埃及宗教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法老,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化和社会的每一层面都包含宗教精神,早期文学的经典作品都是以宗教为主题,充满宗教的说教;艺术与建筑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应用巫术和咒语,因为病被归因于神;天文学的演进是为了确定举行宗教仪式或献祭的正确时曰。凡此种种,无不深深打上宗教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李晓东 《史学集刊》2015,(2):4-9,17
古代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诞生直接关系到古埃及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历史发展方向。其诞生机制的深层根源在于古代埃及"原史"时期所处的生存压力性质:掌控自然变化和实施社会管理,远重于应对外部入侵。重自然而轻外战的英雄崇拜促使古埃及人产生一种崇尚秩序、平衡、公正的"玛阿特"观念。从这一观念对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规定性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古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沿革与分期:玛阿特一期与玛阿特二期文化。对于把握古代埃及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甚至于宗教的本质,玛阿特观念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国人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早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人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早期研究李长林,杨俊明埃及古文明与中国古文明,很早就并立于世界,但国人对埃及古文明的了解,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之际。这时,清代一些驻外使节和旅外人士在去欧洲路经埃及时,目睹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游记中多有记述。第二次鸦...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珍品展》是第一次在上海举办古埃及文物展。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之一,通过展览使上海市民感受和了解到古埃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此次来沪的展览,精选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文物100件组,展品类型丰富,材料各异,时间跨度大。展品中最早的是串珠头饰,约公元前3200年,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最晚的应该是镀金木乃伊面具,约公元1世纪前后的希腊、罗马时期。古埃及创造的独特的文化几乎完全与墓葬习俗有关,对生与死的理解和来世的信奉是其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5.
传记文学是古代埃及文学中早期的形式之一,也是古代埃及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下来的古埃及传记文学作品,大多是歌颂法老、贵族大臣的所谓“辉煌业绩”和一切“善行”,文中有许多夸大不实之词。但是,不少传记作品却涉及了主人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关系,仍能让我们了解到古埃及人心中的某些价值标准和社会道德规范。同时,传记作品的一些记载,可以让我们得知古埃及片段的历史事实,对于研究古埃及人的社会生活、古代埃及的国家机关、军事活动和对外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里就经常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怀有崇拜之心,古埃及人也是这样,他们对圣甲虫的崇拜就包含在古埃及宗教中的自然崇拜之中。埃及地处非洲大陆东北角,在纵贯南北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滋养下,孕育出了举世闻名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历经千年风雨直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才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作为古埃及文明核心的古埃及宗教包括三大主题,即"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圣甲虫崇拜则属于自然崇拜,也是原始宗教和迷信下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7.
何瑞军 《沧桑》2009,(5):148-149
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文物和遗迹多数都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来世观念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埃及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来世的追求。古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与他们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奥西里斯神话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纸莎草纸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国  郭丹彤 《史学集刊》2005,(3):107-110,112
纸莎草纸的出现是一种进步,表明了人类利用自然之赐,探索新的书写材料的创造力。但纸莎草纸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诸多局限性,其最终被羊皮纸和纸所代替,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和进步。然而,纸莎草纸毕竟曾经是多达六种语言文字符号的载体,记录了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帝国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从而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应用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纸质传播媒介。因此,无论是研究近东和欧洲古代文明史,还是研究人类传播媒介史,都离不开对纸莎草纸及其所承载的文献进行的研究,它是古代文明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埃及萨卡拉新出土的十具有代表性的彩绘人形木棺进行铭文解读、样式和装饰图案的分析,以期为古埃及木棺的类型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作为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大规模的窖藏墓,其中埋葬的上千个保存完好的彩绘木棺的陆续整理发表,将对以往以底比斯木棺样本为核心建立的类型学研究提出重大的挑战。 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策划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幕,展览的一大亮点是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近十年在萨卡拉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也是这批文物的全球首展。本研究将对其中尚未发表的十具彩绘人形木棺进行解读和分析。 2020年以来,埃及国家文物局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埃及古代都城孟菲斯墓区)北区陆续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墓葬和神庙遗址,其中包括一座罕见的巴斯泰特神庙遗址。在该神庙东部发现了两座深12 m石灰岩悬崖竖井墓,编号为64号、65号,年代为公元前8世纪,地下墓室里存储有近千具完整的彩绘木棺。此外,还发现了古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和最完整的制作木乃伊的作坊,并出土了大量朱鹭、鹰、狒狒和圣母牛的木乃伊,特别是首次发现了蛇、蜣螂、幼狮等稀有的动物木乃伊。这批新出土的文物为研究古埃及墓葬习俗、来世信仰及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召开关于古埃及居民的研讨大会,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就古埃及居民的种族、人口、语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尽管各家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与会学者有一个共识:古埃及人不属于同一个种族,南方古埃及人的皮肤要黑一些,北方古埃及人的皮肤要白一些。的确,在埃及文明的辉煌时期——法老埃及时期,埃及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先后有亚洲人、努比亚人(Nubian)、利比亚人、希伯来人到达埃及。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社会里,古埃及人是如何认同于本民族的?是如何看待其他民族的?又是怎样将本民族与他民族区分开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