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智华 《文献》2001,(3):120-127
南宋楼昉所编《崇古文诀》全称为《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又称《迂斋古文标注》,是一部重要的古文选本.楼昉先后编有五卷本、二十卷本、三十五卷本三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崇古文诀》提要云:"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者."流传下来的即这三种不同的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2.
楼昉《崇古文诀》是南宋时期颇有文学眼光的评点类古文选本.选文方面,该书选入的记叙文、抒情文、俳谐文以及诗赋铭赞等文学性较强的文本,合起来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在论体文独领风骚的南宋文章选本中非常难得,显示出楼昉在注重文法示范性的同时,也比较注意文本的文学性.评点方面,就批评方法而言,楼氏一方面知人论世,结合“人”、“世”解析文本,另一方面又因文及人,依据文本逆料其人;就批评话语而言,楼氏评点文字既有精确性又有生动性,话语中常常闪现一种信笔拈来的灵动和性情流露的风味,很有文学意味;就批评范畴而言,楼氏评点常能洞隐烛微,把文本所包蕴的深挚情感与深长意味一一阐发出来,颇富文学批评色彩.该书的批评方法、批评话语、批评范畴、批评风格,对后世评点类著述,越过以辨析文体、解析文法为中心的文章点评层面,提升至以赏析文情、领悟文意为重点的文学批评层面,具有开启先路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献》2020,(4)
尺牍选本的编刊在明末成为一时风气,经历鼎革之际的急剧衰退,继而于顺治末康熙初年再次兴起。其中,清初新刊的三部尺牍选本《尺牍初征》《尺牍新钞》与《尺牍新语》非常盛行,大获商业上的成功。以上各书皆以"新"为编纂旨趣,足见对原创性之重视,但又有研究者指出《新语》是对《新钞》的恶劣"盗版",二者之编刊存在复杂的纠葛关系。那么,为何"盗版"能如此畅销,又如何在续编的出版上抢占了先机?显然,将《新语》三编置于明末清初尺牍选本商业出版背景之下,详细考察其编纂问题,才可能对上述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新语》初编以刊本著作为主要材源,并加入少量包括编者在内的时人作品,这是承袭明末尺牍选本中十分常见的手法;为提升选本的商业竞争力,《新语》续编采取以下策略:充分发挥编辑群的人脉资源,获取大量时人作品,并在评点等副文本中披露作品来源及选本编纂过程,借此与读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该系列尺牍选本在取材与编法上的新变反映了明末清初尺牍选本商业出版发展的脉络。选本对收录作品篇幅长短倾向的调整,一方面是清初文坛主流的古文观念波及尺牍文体的体现,另一方面恐怕是尺牍文体自身的缺陷难以克服,选家试图借助文体边界模糊的"书"文体作品来增强选本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古文辞类纂》的新注工作,已由东北师大古籍所张仓礼副教授主持完成,将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古文家、桐城派大师姚鼐的著名著作,是继《昭明文选》之后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文选本.对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7,(4)
南宋楼昉所编《崇古文诀》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均有广泛流传,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文章选本、批点本。其版本有五卷、十卷、不分卷、二十卷、三十五卷等系统,十分复杂。此前学者因所见材料有限,论述多揣测成分,难以说明各版本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唯一宋刊二十卷本全本《崇古文诀》,同时参考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孤本《古文集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刻孤本《古今文章正印》,考证出宋刊二十卷本选篇有所缺失,三十五卷本存在混入《古文关键》批语、选篇的伪编问题,二者皆非楼昉《崇古文诀》的原貌。在是书复杂的版本系统形成的过程中,南宋后期的建阳书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传抄古文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古文字资料的出土,一些疑难形体的释读需直接依靠传抄古文。同样道理,考古资料对古文研究亦有很大作用,本文利用考古所得古文字资料分别考释了"也"、"塗"、"川"、"矢"等字的古文,并解决了与其相关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史记》有一处的"静"字对应今文《尚书》的"谧"、古文《尚书》的"恤"。经考证,古文《尚书》的"恤"应当是"寍"的错字。  相似文献   

8.
<正>一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關於古文運動方面陸續湧現出一大批相當優秀的研究成果。除對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古文大家的個案研究外,單以"古文運動"爲題的專著便有六部。①而在日、美漢學界,古文運動也是研究重點之一。②通過以上卓有成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2年第1期刊登的《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发掘简报》将所出墓志盖上的文字定为"女真文篆字",其实这是唐、宋时一度流行的"古文"。郭忠恕的《汗简》、夏竦的《古文四声韵》都是集录"古文"的字书。今将《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同虞寅墓志盖文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以来中国古史学界发展出若干研究出土或传世文书的新学问,时代涵盖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学问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但却并没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古文书学"。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些研究甲骨文金文、秦汉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的年轻学者倡导下,成立了"古文书研究班"。到2012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正式成立。"中国古文书学"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在5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有关"中国古文书学"的成立背景、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11.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其中"例文"类型的选文,对于例证语文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语文教材中的"例文"进行举例、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杜泽逊 《文献》2006,(3):184-185
<文章欧冶>二册,明初刻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正文首题"文章欧冶",大字,占两行空间,不标卷数.次行题"古文谱一",三行题"养气法".全书内容,自"古文谱一"至"古文谱七",次"四六附说"、"楚赋谱"、"汉赋谱"、"唐赋附说"、"古文矜式",次"诗谱"二十则.前后相接,页码连贯,计正文六十二叶.实即古书之一卷.  相似文献   

13.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启蒙教材,收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古文二百二十二篇。编选者是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以下简称“二吴”)。通过他们对《古文观止》的选文和评点,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散文观,即认为散文创作在思想上要求清真雅正,艺术上要讲究情、气、法,风格上要求形式多样。同时骈文的入选也反映出编选者兼收并蓄的散文观。  相似文献   

14.
吴郡地域总集编纂历史悠久。清道光年间,《吴郡文编》秉持"既博既精"的选文原则,一方面在宋郑虎臣《吴都文粹》、明钱《吴都文粹续集》、清吴伟业《吴郡文献》选文基础上广搜博取,增补数千文章,另一方面又严格按照选文是否关切"乡邦利病、名贤事迹"的内容标准,筛选地域文献,彰显重内容故实、忌浮华空洞的选文特点。《吴郡文编》沿用宋代地域总集仿效地方志类目体例编排作品的分类意识,参照康熙《苏州府志》体例,初次分类取事类编,再次分类各以县属,建立起类目明晰、层次有序的分类结构。在地域文化的视野下,《吴郡文编》将吴郡地域总集分类的地方志化传统承继下来并发扬光大,其编纂分类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帆 《史学史研究》2012,(2):121-123
经学有今文、古文之别,是为常识。但将今文、古文分为两大派,则似乎并非很久远的事情。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晚清以前的历代学者,虽常论及今文、古文,却没有以今文为一大派,古文为另一大派的。用这样分派的观点来看汉代经学的,实始于四川学者廖平先生的名著《今古学考》。这部书的初版,是成都尊经书局在光绪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刊刻的,迄今已逾百年,但从整个  相似文献   

16.
<正>从南朝的《昭明文选》到清代的《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近1 500年来,历代文人学者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同一件事: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撷英集萃,编纂适合当时人阅读学习的文章选本。这一传统至今未绝。日前,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选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虽然只有101篇作品,但选文包含了先秦诗歌、辞赋以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  相似文献   

17.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古文派别,桐城派史深受学界关注。清史《文苑传》对桐城派有系统而持续的记载,但未为学界注意。本文基于台北故宫档案清史《文苑传》第四次稿的工作本《续文苑底稿》,讨论该书对桐城派续写的内涵和价值。《续文苑底稿》将"桐城派"名义正式写入国史,进一步确认了桐城派古文正统地位。该书增立六位桐城派人物正传,重点记载了姚鼐之后的桐城派学脉分布皖苏、远播岭西的状况。该书揭载,桐城后学的古文创作展现了新貌,纠正了桐城文"苶若枯涩"的弊病,桐城派诸传人尊奉程朱理学,对汉学则兼收并蓄,更以经世实学思想和经世业绩彪炳史册。《续文苑底稿》彰显了桐城派的古文正统地位,是桐城派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杨天宇 《史学月刊》2006,(8):101-110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郑玄兼采今、古文的一条重要义例,就是从本字不从通假字:有从今文本字而不从古文通假字者,亦有从古文本字而不从今文通假字者,因为本字更能贴切地表达经义.遍索《仪礼》中郑玄从今文本字不从古文通假字之字例,凡90条,而一一考辨之.  相似文献   

19.
正序言与中国史学不同,日本史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古文书学。作为日本史古典派的"古文书学"中存在史料"三分法"的概念,石井进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石井进:《"史料论"まえがき》,《岩波讲座日本历史别卷2》,岩波书店,1976年)。1.文书:用于表示发出者向接受者表达某种意愿而书写的文本(古文书学);2.记录: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文书学"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学界新兴的一门学科。本文首先整理概述了中国古文书学在日本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回顾了自2010年以来中国古文书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状况,为历史学界认识及了解这门新兴学科提供学术史方面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