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是日本纪元二千六百年,日本国内及其势力所及的东亚各地区均举行了相应的庆贺活动,中国沦陷区也不例外。从文本表述与具体实践两个层面来看,不同沦陷区参与的程度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沦陷区内占领者与伪政权之间政治互动的实态。在日本直接统治地区发挥战争动员与刺激经济作用的纪元庆典,在中国沦陷区则成为展示日伪关系的政治表演。  相似文献   

2.
沈世培 《安徽史学》2011,(3):110-118
抗战期间,日军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在华中等占领区实行经济统制政策,设立洋行,以便掠夺资源和倾销洋货。在安徽沦陷区,广设洋行,排斥华商,垄断贸易,对居民和商店实行"配售",倾销日货;指定日本大商行负责所有军粮等采购,形成上下层级分明的洋行购买组织,垄断商业。其商业垄断经营形式多样,危害很大,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及沦陷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1938年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迟滞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的进攻势头,推动着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后,陷入长期作战泥潭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整侵华策略.在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的同时,着眼于更大规模、更有组织的经济掠夺,“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①.通过最大限度地榨取沦陷区内的经济资源,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湖北沦陷区工业遭到空前的摧残和掠夺.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河南沦陷区奴化教育是全国沦陷区奴化教育的一个缩影。沦陷区奴化教育作为短暂的、特殊的和具有欺骗性、侵略性的一种文化教育现象,实质上是一场“教育一体化”的政治阴谋,是一种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这种文化侵略比其政治上的统治、军事上的进攻、经济上的掠夺更恶劣,更可怕,更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广大沦陷区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为了便于采取军事行动,强化对各沦陷区的控制,试图以东经135度平太阳时(即东京标准时间)为参照,构建统一的标准时间,形成各沦陷区与日本一体的时间秩序。为了推行东京标准时间,日本侵略者通过无线电报时等多种方式,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并在沦陷区社会秩序中加以规定,将其融入普通民众生活。不过,侵华期间日本构建的标准时间具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且与中国传统时间习惯多有冲突,其推行范围及效果也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政策,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从赤裸裸的军事霸占,改为所谓“中日合作”的欺骗方式进行引诱。于是,1938年11月日本便成立了两大国策会社——“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分别经营华北与华中的“统制事业”。华中振兴会社即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在“中日提携,经济合作”的幌子下,通过与日本操纵下的维新政府进行所谓合作,即由中国方面以既有之现物为资,而加诸日本方面的资本与技术,经营矿产、煤、盐、水电、水产、蚕丝、交通运输、瓦斯、电气、电讯电话及上海房地产,对华中进行经济掠夺。本组史料选自馆藏伪维新政府档案,对此史实可窥一斑,可资史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不仅在军事上以武力野蛮屠杀,在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同时,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抗日精神,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将湖北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其战争和殖民体系,最大限度地掠夺沦陷区的战争资源,严密控制沦陷区的民众,在其占领区内建立起严格的统制经济制度.其内容包括建立各种经济统制机构,实行物资统制管理,控制物价,推行配额供应等等.日伪的经济统制,严重破坏了沦陷地区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秩序,造成沦陷区生产凋敞、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武汉地区战前已经取得一定程度发展的近代经济也遭受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10.
抗战之前,同仁会利用多种扩张形式,成为日本在华最大的医疗卫生团体。在战时日本的对华卫生工作中,同仁会充当了主要的执行角色。同仁会各地诊疗班开展的医疗"宣抚"工作,是当地日军"宣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仁会在沦陷区的防疫业务,则是日军细菌部队防疫功能的延伸;日本医师在"大陆医学"名义下进行的调查研究,为日本军政当局提供各种卫生情报。卫生工作是日本军政当局利用以同仁会为代表的本国医界,在中国沦陷区内获取民心、保障自身卫生安全、发展殖民医学的一项综合工程,其目的是在沦陷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卫生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卜正民著,潘敏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版,338页,29元沦陷区研究是抗战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一书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主要考察了日本占领长江三角洲初期(1937年冬至1938年春夏),日方占领者和中国的"合作者"在建立县及县以下政权的过程中是如何互动的。该书把目光定格于沦陷区基层社会的实态,通过大批使用日本"宣抚班"职员的日记和报告,以及来自于困守家园的中国人的回忆录,力图展现沦陷区人民"通敌"与"抵抗"之外的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纪念日通常承载着塑造国民意识、培养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创造或增强政权合法性的强大功能。然而,抗战时期华东沦陷区日伪政权展开的"七七"纪念活动却并非如此,它一方面被赋予针对抗日宣传的反宣传功能,同时又因日本居留民群体以"七七圣战"纪念活动展示日本战胜的意味而极度尴尬。由于华东沦陷区特殊的社会环境、日军占领者与汪伪政权间围绕纪念日资源的明暗博弈,这一纪念活动的进程错综交织、乱象丛生。当双方以"七七"纪念为体、以"中日和平"为交叉点重构"七七"的政治意蕴时,双方的政治分歧也清晰可见。亲日政权本就虚幻的合法性在被动的"七七"纪念活动中更遭遇困局。华东沦陷区的"七七"纪念活动,可以视为偏离近代纪念日常规路径的特殊现象,它所具有的政治功能产生了逆向的扭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在沦陷区实施了有目的的文化殖民,企图从军事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时征服中国,所谓“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华北沦陷区扶植起来的汉奸组织“新民会”,便是当时承担“思想教化”文化殖民工作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但万变不离其宗,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沦陷区伪政权既为日本占领军当局所扶植,也就不能不听从日本人的号令,由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施法规和实施情况,人们可以认识到伪政权的“自主”可以达到的限度。沦陷区的电影检查,最终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结。  相似文献   

15.
欧美学者对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学者对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情况的研究 ,起步较晚 ,目前还在逐渐成型的阶段 ①。但从整体观察 ,这个领域所受到的注意与日俱增 ,研究成果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已相当丰富 ,颇值得重视和介绍。所谓“沦陷区” ,一般指 1937年 7月 7日日本对华发动全面侵略后 ,在中国境内所占领的土地。自清季甲午战后即成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 ,以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逐步被日本占领的东北 ,往往不包括在内。不过在西方的论述中 ,学者偶尔也将后面这两个地区列入泛论的范围 ,或作为比较的对象。为讨论方便 ,本文将欧美学者的“沦陷区研究”粗分成两大类 :一类…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曾业英日本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沦陷区的金融掠夺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本文仅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金融控制与掠夺作一简要剖析,借以说明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一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日本占领华北后,指使伪政...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1月初,华北大部沦陷,沦陷区因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而遭受疾疫侵扰,沦陷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及日军日侨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机关集同仁会、北支诊疗救护队等日本医疗团体之力,并通过操控华北日伪政权,开展以诊疗防疫为主的医疗"宣抚"工作,在华北沦陷区构成了南北覆盖、分区统筹的诊疗防疫网络。全面侵华初期日本在华北沦陷区的医疗"宣抚"活动是侵华日军医疗"宣抚"体系建立和实践的重要阶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安抚"民心,稳定占领地秩序,保卫日军日侨生命健康,以确保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利益。  相似文献   

18.
胡越英 《世界历史》2007,(1):135-137
1944年6月至次年1月,美国为配合太平洋上的战略进攻,用当时最先进的B-29重型轰炸机从中国成都出发,对日本实施本土轰炸,此即“马特洪恩计划”(Operation Matterhorn)。由于该计划的预期和实际效果都不太好,再加上高昂的经济成本、政治代价,曾受到美国军方的普遍反对。然而,就是  相似文献   

19.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使用中国强制劳工人数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参照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德国使用强制劳工罪时形成的相关法规.运用国内新发掘出的大量日本和伪政权的重要档案献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日本法西斯在二次大战期间在中国各沦陷区(主要是东北、华北沦陷区,也包括蒙疆、华中、华南沦陷区)强征输出和使用的中国强制劳工主要类别与人数。分别进行了简要考证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对战争期间日本强征使用中国强制劳工的总数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地区敌伪政权为了支持日本的对华侵略和殖民统治,除在军事和经济上积极配合支持外,在舆论宣传和思想控制上也费尽心思,不遗余力地对沦陷区民众进行殖民奴化宣传。它竭力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苏联,诋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战,宣扬欧亚人种的对立,分裂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为法西斯集团及其附庸歌功颂德。为了使其宣传更具蛊惑力,敌伪政权的奴化宣传以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为"旗帜",并披上"尊孔"的外衣,同时盗用三民主义名义,将自己标榜为孙中山思想和事业的继承人。然而,在坚持抗战的中国人民面前,敌伪政权的这些丑陋表演,都只不过是一些自欺欺人的伎俩,并不能发挥多少欺骗和麻痹中国人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