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沁芳 《文物天地》2023,(S2):92-97
关于民俗事项、民俗文物、民俗文化的展览被称为民俗展览。民俗展览在内容上要具备专业性和通俗性,在展示上要有均衡性和美观性,同时还要考虑到观众的参与性,让展览充满趣味性。本文以吉林省博物院满族民间刺绣展为例,来探讨民俗展览中的以上策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吴洪亮 《文物天地》2022,(S1):47-54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展览经过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和对当地苏绣小镇、高科技、文化企业的调研,结合苏州博物馆独有的文化气质,选定了以“丝”作为切入点,用当代艺术的视角,与全新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创新的苏州高新区一同激发苏州与艺术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3.
“与天地精神往来——黄宾虹艺术研究展”是年轻的成都市美术馆新馆第一次与博物馆合作的展览。尽管由于传统书画材料的脆弱性、灯光、温湿度、安保等各方面的硬性条件限制,黄宾虹的作品几乎与裸展无缘,但在这次展览中,策展团队通过策展语言和展陈手段的创新,用多个体验式景观呼应黄宾虹的艺术创作精神,用不同维度的表现手法,为观众打造出多层次的观展可能。  相似文献   

4.
刘馨艺 《东方收藏》2023,(12):61-63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的影响范围扩大至艺术领域。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当代科技发展对于传统绘画展览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内容、形式、精神以及观看方式中的四维感官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画展览的转型,并对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展览之间的互助性及其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特展以考古材料为主要展示内容、考古学叙事为主要展示逻辑,结合南宋历史与文物,展示南宋时期杭州城市的历史、社会与文化面貌。从策展研究的视角,通过梳理策展思路,阐述针对特定的考古对象与主题,如何展开策展编辑,包括展览的选题与解题、历史叙述与展览阐释、空间叙事的编排,各个展示要素的构建、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展览叙事。  相似文献   

6.
汉代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以石头为材质,在其上刻画天地、祥瑞、神怪、人物等内容,生动地展现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更表达了汉代人对现实生活的眷恋以及对死后世界的希冀,在一定程度上是汉代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2017年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展的“石上画卷—中国汉画艺术展”,策展团队认为洞悉图像背后的意义才更能让人们真正了解历史,因此,此次展览试图运用历年来考古学界、美术史界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成果对展品进行整合,以展览呈现汉画像石所依托的观念和思想,让观众在欣赏画像石的过程中,既了解汉代社会的风貌,又理解汉代人对生与死乃至对宇宙万物的观念,是一次画像石题材展览策展思路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姜异新 《文物天地》2023,(S2):51-59
2023年是鲁迅小说集《呐喊》出版10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但见奔星劲有声——《呐喊》出版一百周年纪念展”,展览按照时序分为五大板块:写作准备、创作发表、结集成书、美术作品与戏剧改编、翻译与域外传播。有关《呐喊》的文物文献汇聚一堂,重构新文化场域,再现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8.
彭文 《文物天地》2022,(S1):28-34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连接公众最主要的方式。近年,展览的叙事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但如何在展览中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以串联展览的“故事线”,使展览的逻辑合理、完整,也使展览所表达的内容更丰富、生动,亦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以原创展览“平天下——秦的统一”为例,阐述当代历史类展览在内容表达上的叙事方式和方法,希冀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魏娜 《文物天地》2022,(S2):81-88
2021年10月1日,“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对美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隔一年,整理展览资料之时,发现了手机中筹办此展的各种照片,回忆起展览从策划到实施的点滴,心生感动,希望就此表达对策展团队每一位同仁、师友、前辈的感谢。回顾过去的心路历程,见证展览从孵化到诞生,将真实记录下展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这些经历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共勉!  相似文献   

10.
惠露佳 《文物天地》2023,(S1):113-117
随着策展理念的发展与展览传播目标的更新,文物在展览中的非本位现象日益显著,原创展览中文物质量与数量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展览的优劣。“唯文物价值绝对至上”观念的改变,对中小型博物馆而言,为其在各种突发状况下,依然可以完成体量不同,但均具有优质效果的临时展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洛阳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数字赋能前景广阔。借助数字化技术,博物馆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形态,助力洛阳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新形态,使之呈现出全民性、共享性、探索式、智能化等新特征。针对当前的趋势和特点,应着重加强数字赋能展示利用助力社会教育方面的工作,实现博物馆教育无边界的目的。文章围绕“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虚拟展览的做法,对数字赋能背景下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发展进行论述。博物馆工作人员只有充分利用数字赋能的优势,才能不断推动洛阳地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为实现虚拟展览助力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方志馆不仅是收藏地方志资源并提供查询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是研究利用、宣传展示方志文化、增进人们对乡土情感认同的重要媒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革新和策展概念的不断发展,方志馆传统展陈也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本文从寻求方志馆特色化办展之路出发,对既往展陈进行分析,立足自己的家底、风格和特色,在利用北京旧志办展策展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钱玲 《东南文化》2021,(5):149-155
近二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举办的书画展览数量大幅增加、观众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关注热度持续升温,引发参观热潮的现象级书画大展频频出现,多家博物馆联合办展成为主流模式.天津博物馆利用馆藏明清时期书画优势,以真实性、代表性为原则遴选展品,对内系统梳理馆藏、以项目促青年人才成长,对外普及古代书画知识,体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览.优秀的书画展览离不开"人"与"物"的支撑,即策展团队的学术科研力量、策展能力和藏品的数量、质量至关重要.学术科研成果的支撑是书画展览成功的关键,同时展览也要着力解决展品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展览选题角度单一、同质化倾向严重、所选展品对主题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雁 《文物天地》2023,(S2):124-132
中小型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的主力军,必须践行以观众为主体、注重观众需求,“为公众策展”的理念,转变观念、更新方法、不断探索,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充分激发自身的吸引力、创新力和发展活力。近年来,马鞍山市博物馆以原创为主旨,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策划了一系列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意义的临时展览。  相似文献   

15.
邵晓峰 《东南文化》2021,(5):143-148
我国美术馆与博物馆在书画展策展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近年来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在"典藏活化系列""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国际交流系列"等书画展创新了策展理念,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如画家作品回故乡展、画家对比展、古今作品对比展、各种专题展、捐赠者特展等.当前我国美术馆书画策展还注重与博物馆合作、与高校合作以及馆际合作等.美术馆界探索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但为美术馆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博物馆书画展策展借鉴、参考,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互鉴互进,实现美术馆与博物馆长期广泛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陈述知 《东南文化》2021,(3):142-147
运河流域非遗项目众多,生存发展业态多样,展示传播方式多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展览策划上,选择与运河相关、有区域特色的非遗项目,以突出空间、过程、人的非遗属性为基调,以过程性静态展示和轮换式动态展演的方式提升观众的参与互动性,力求打造主线清晰、时空拓展、灵动多变的非遗展.基于非遗展的"活态"特性,提出以策划组织活态区的展示、展演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展览运营"的概念,以持续的人力和财力为保障,统筹利用其他展厅、公共空间,以期与社会教育、文创研发等进行多维度碰撞,用文旅融合的视角探索非遗传播与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妇好墓展与海昏侯展是以"他传个人史"为视角展开相应社会生活图景的两个典型展览,这两个展览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人物生平展示介绍的一种展示结构。在完全以出土"私人物品"为展示对象的展示中,信息残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将墓主人的身份进行"模糊处理",即仍需将其大致归于一个人群,同时将能够说明的问题进行细致分类。这是一种在个体认同无法确知的情况下,尝试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一方法是对用考古资源展示"个体"过程中一般规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张岩  高玉 《文物天地》2023,(S2):67-74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大众展现文物艺术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基本展览的有效补充,原创性临时展览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一直是文博学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以旅顺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为策展案例,从展览前期筹备、展览内容设计、展览形式设计、展览信息宣传与教育推广等四个角度,剖析策展方式对观众吸引力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为业界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兵 《东南文化》2023,(6):147-153
展览资金不足,不仅是市县级博物馆、也是省级博物馆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将低成本展览办出高品质,成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刻图化民——明清石刻线画中的信仰世界”展作为低成本展,发挥策展人统一管理的优势,重点在展览核心价值、展陈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和提升。通过实践,总结出发掘文物特质、升华展览主题,运用跨界思维、创新叙事方式,依托学术成果、准确铺陈展览,以人性化辅展、激发观展热情等强化展览核心价值的多重手段;以及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观展体验,合理选择展材、重塑简约之风,提炼图像标识、强化展览形象等优化展陈方式的多条路径,为博物馆利用有限资金策划出高品质展览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