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鸿 《风景名胜》2021,(7):0017-0017,0019
“旅游文化创意与策划”是合理地对旅游地的经济、文化、地域开发提出一个总体规划概念,为当地的规模经济开拓提出一个架构性的蓝图。本文以四川省屏山县锦屏镇为例,围绕文化创意、文化策划、创意策划理论,浅析在旅游规划的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叠加创意与策划。  相似文献   

2.
《文博》2018,(5)
博物馆展览策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围绕展览产品本身的活动,也包括围绕展览的组织管理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通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2008年至2017年10年间所举办临时展览所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说明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统筹展览产品本身活动和展览组织管理活动的有利机制,而策展人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在展览的概念创意、设计制作、展览运营和绩效评估等不同阶段实现对展览产品本身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的统筹管理,也有利于博物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有效运用,并从而使博物馆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霄旭 《文物天地》2022,(S1):81-86
策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而对于围绕展览所开展的各类经营活动的规划与评估,特别是融入经营的理念与策略,将有助于展览产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穿越丝绸之路”数字艺术展在策展过程中有效联动了宣传教育、文化创意及展览交流等专项工作,将经营的思维和理念贯穿于展览策划与设计之中,让策展为博物馆的教育、文创、交流和推广等领域,预留出延伸与拓展的“端口”。  相似文献   

4.
为发展考古学的语境化阐释,考古主题展览的策划不断创新,“空间”概念或为此提供多元路径。以复旦大学博物馆“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展览为例,该展览作为高校博物馆的“教学型”策展成果,在策展过程中对考古主题展览的空间构建问题进行实验探索。通过物的空间叙事、地的空间再现以及人的空间体验,策展团队从内容策划、展示设计和阐释规划等方面切入对空间的构建考量。将空间的概念思路融入考古主题展览策划,或可完善人、地、物关系在展览中的传播,以兼具专业水准和公众响应为目标,优化拓展考古学视野下的展览语境化阐释。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十年的博物馆研究和博物馆专业人员实践探索了博物馆传播的关键原则。博物馆展览建设有策划、设计、施工三个阶段。阐释策划阶段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目标观众是谁,主题是什么,展览的背景情况是什么。阐释设计阶段就要了解展览内容,进行分众传播,具有可达性和真实性,而最核心原则是激发、关联和揭示。施工是实现一个高质量博物馆展览的最后阶段。这些阐释策划、阐释设计、内容创意和展览实施中的规范和标准是博物馆创建世界级展览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和观众沟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缘起于一个特定的展览从“文化大革命”经历过来的四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也许还会有印象,1967年到1969年,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一直开放着一个展览,门口广告牌子写着展览的名称:“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以下简称“安展”)。每天成群结队的观众,胸别毛主席像章,手持“红宝书”,有的还戴着红袖章,不断地从博物馆的大门涌进涌出,成为“文革”初期天安门前一处引人注目的景观。那时我是这个展览的负责人。这个展览的筹备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文革”开始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7.
“甘肃新发现文物精华展”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省文物局主办,全省各级文博部门参加,甘肃省博物馆承办。这个展览是70年代“甘肃历史文物展”和90年代初“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之后的又一个大型的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就甘肃考古和史学研究而言,该展览的学术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于晖 《文物天地》2023,(S1):85-90
西安博物院推出的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长安行”从馆藏唐代三彩腾空马入手,延伸虚构出一个西域少年远赴长安追梦的精彩故事,通过少年的视角,展现异乡来客对大唐的文化认同,再现长安都市的万千气象。展览意欲呈现“小人物”眼中的“大时代”,是其在叙事方面的独特之处。“长安有故里”带给我们的是对当下博物馆展览主题日渐宏观化趋势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赵天聪 《文物天地》2022,(S1):22-27
随着近些年博物馆热度的不断提高,“博物馆疲劳”的现象引发了更多关注。展览文本作为观众和展览最直接的交流媒介,与“疲劳”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避免文本引发疲劳,甚至于让文本具备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峥  姜燕蓉 《东南文化》2023,(1):164-172
儿童教育在我国博物馆发展中备受重视,不少展览和教育活动都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但如何确保博物馆提供的项目是对“儿童友好”的,博物馆如何有效听取儿童意见并将其融入儿童服务尚待深入研究。基于新童年社会学及儿童参与阶梯理论,在充分尊重儿童权利及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在良渚博物院以儿童参与式研究方法为依据,开发与实施了常设展览评测工具,可为探索儿童参与式理念在我国博物馆的实践提供借鉴。实践表明,博物馆发展“儿童参与式”项目应充分尊重儿童权利和明确相关伦理准则,选择具有创意性且儿童友好的方式,鼓励儿童发声,重视儿童观点并积极接纳儿童意见,邀请儿童共同参与项目决策与实施环节。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陈列展览包括设计与制作、展览与开放、交流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一座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提倡精品意识,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今天,在“人”、“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新时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加注重契合广大民众文化需求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商阳子 《东南文化》2023,(1):182-189
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探寻,我国通过文物出境展览持续地提升中国文物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文物出境展览经历了从“初探期”到“探索期”再到“磨合期”三个阶段。当下,文物出境展览不能仅局限于文物展出的效果与形式,应逐步掌握展览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在文物阐释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熟悉中国文化的策展人参与,提高“中国声音”在展览中的声量,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削弱多元文化带来的偏见,把讲好中国故事和办好文物出境展览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文物出境展览应该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物”迈入“让中国文物融入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彭文 《文物天地》2022,(S1):28-34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连接公众最主要的方式。近年,展览的叙事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但如何在展览中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以串联展览的“故事线”,使展览的逻辑合理、完整,也使展览所表达的内容更丰富、生动,亦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以原创展览“平天下——秦的统一”为例,阐述当代历史类展览在内容表达上的叙事方式和方法,希冀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是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吸引观众进人博物馆浏览参观的直接因素。因此,陈列展览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博物馆的业务水平。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在推动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艺术的理论研讨方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是国家物局组织评选每年一度的“十大精品陈列”以来。  相似文献   

15.
汪毅 《巴蜀史志》2009,(6):8-13
成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故成都的城市名片纷呈。早在20世纪上叶,成都就有“小巴黎”之称。及至1944年1月,因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强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的显学——“敦煌学”,成都因此而有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即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的舆论,并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旨,不乏相当影响。后来,由于政权更替、时过境迁,此“说”湮没于世。本文史海钩沉.通过相关资料论证了成都当时确有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之舆论,并且该舆论深植文化界有较为广泛的影响。由此.笔者认为,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的这张城市名片不可替代,价值连城,为中国唯一,似可以体现国家公关意志,成为向世界争夺“文艺复兴”的又一个可与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周杰 《文物天地》2023,(S2):22-26
博物馆临时展览需要践行做好上展品的风险管理。在临时展览文物保护中践行“稳定”理论,从深入了解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大小环境出发,为上展品“量身定制”临时展览文物所处微环境,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贯穿于整个展览始末,提出临时展览文物保护工作技术路线,是成都博物馆现阶段临时展览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西柏林观清宫廷画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二日至八月十八日,在西柏林马丁·格罗皮乌斯展:览馆举办了“故宫博物院珍宝展览”。展览是西柏林“地平线八五”世界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届文化艺术节以东方(包括中国、日本,南朝鲜、印度尼西亚等)艺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于穆铭 《沧桑》2009,(4):162-163,211
“农民”在中世纪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西欧中世纪早期,农民不是一个阶级或一个阶层的概念,而只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等级意义的农民是在11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租税和徭役把农耕者划分为自由的和非自由的。摆脱兵役才是“农民”作为一个等级出现的真正标志。物质上和法律上限制的减少,使得农民产生认同感,具有了共同的身份,即“乡村身份”。  相似文献   

19.
李其仁 《东方收藏》2023,(1):101-103
优秀的内容策划是办好一个展览的前提与基础,而高质量的临时展览越来越被观众所期待和青睐。本文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临展“向海而兴——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展”为例,探讨临展内容策划过程,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丽云 《文物天地》2023,(S1):61-65
作为专题类博物馆,如何将一个宏大叙事的主题与博物馆自身主题之间建立连接,并且寻找合适的切入口策划展览,一直是许多博物馆策展人尝试的方向。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策划的“千帆之下——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众生相”展览,选择了合适的切入角度,从唐宋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人物和群体的角度出发,构筑海丝文化与西湖文化的连接点,为策划类似的展览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