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劲 《华夏考古》2011,(4):51-64,78
石家河文化发现大量的小型陶塑艺术品,罕见于其他考古学文化,这批种属繁多的陶动物群和形态多样的陶偶。为探讨人类早期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与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关内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结合陶塑艺术品出土地邓家湾具有原始宗教性特征的遗址,议论了原始陶塑艺术品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在史前宗教活动中的作用。此外还由陶象和陶...  相似文献   

2.
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至少可上溯到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时期。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塑中,除去所塑的鸟兽等动物形象外,还有一件陶塑的人面,虽然表现手法比较稚朴简单,但这是仰韶文化的人们用雕塑形式来表现自己形象的作品,因此是弥足珍贵的。甘肃省东部亦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址,近年来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形象生动的仰韶文化的人像陶塑,这是研究  相似文献   

3.
陶器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1954年,有关专业人员在清镇、平坝两县毗邻的家大坪修羊昌河水利工程中,发现铜器陶器各一坑,后认定为汉代古墓出土文物,这一发现,改变了“过去贵州出土文物元代以前未见”的看法,使我们对贵州汉代文化有了较为明确认识。到了1960年,贵州汉代古墓发掘中艺术陶塑才有了新的发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赫章县可乐区发掘7座古墓时,其中3号墓出土了…  相似文献   

4.
山东史前时期的陶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山东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通过世世代代的劳动,不仅发明了陶器,同时也创作出一些优美的陶塑艺术作品。据考古资料介绍,在距今大约8000多年以前的后李文化遗址中就有许多陶塑艺术品的发现,这些陶塑艺术品不仅形体较小,且造型简单,制作粗  相似文献   

5.
陶塑     
正中国陶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秦汉两代已有很大的发展,质朴劲健是其主要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陶塑艺术发展缓慢。到了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贵族阶层厚葬之风盛行,作为随葬明器的陶塑在艺术上取得快速发展。宋代以后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和末期,随着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宗教信仰较之以前逐渐淡漠,对于死后的墓葬礼仪也趋于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震动了全世界,其研究领域已从考古学拓展到史学、美术、军事和自然科学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的范围之内,对秦俑在世界古代雕塑史中所占的地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也是世界雕塑史中的珍宝。只有把它纳入到世界古代雕塑史的范围内分析研究,才能进一步促进秦俑艺术的研究,才能确立秦俑在世界古代雕塑史中的艺术地位。秦俑不但众多,而且容貌神态各具特色。原均有彩绘,虽经大火焚烧,颜色大部  相似文献   

7.
冯素阁 《收藏家》2003,(2):48-51
石湾素有南国陶城之誉,制陶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材料证明,唐、宋已有艺术陶器的生产,真正的艺术陶器则盛于明、清,陶塑艺术享誉遐迩,习惯称为“石湾公仔”。新中国成立后,石湾陶瓷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57到1965年,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陶瓷发展较快。1965到1975年的10年文革时期,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具有独特历史时代的“文革”石湾陶器,打下永不磨灭的时代烙印。成为博物馆和收藏家多方面现代文物收藏的主题内容。现就从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些文革石湾陶器,介绍其陶  相似文献   

8.
唐三彩是享誉国内外的陶塑工艺品,其制作浑圆饱满、庄重大方、色彩艳丽、题材丰富、设计巧妙、工艺精湛,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辽阔的土地上曾经风靡一时,并留下了盛唐时期富丽恢宏、热烈向上的精神风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疆域辽阔巩固,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特别是李唐王朝对西域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推崇豁达开明的时代风尚等,都对唐三彩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唐代自贞观之后,社会风气由充实之美逐渐发展为奢侈浮华,到唐睿宗时已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西…  相似文献   

9.
陶塑的滥觞     
杨妍 《收藏家》2002,(3):31-34
当陶器以其低廉的市场价格开始引起藏家的广泛关注时,发掘它在家居装饰中强烈的文化品位,很快就成为了时尚。但是,了解陶塑所凝聚的原始文化的真谛,从这些古朴、稚拙、简约、概括的上古先民不朽的遗存中去体味个中情趣,当对藏家综合修养的提升不无裨益。这也是本刊推荐该文的要旨。  相似文献   

10.
石耘 《文史精华》2002,(5):57-59
2001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纪念大会,在仰韶文化的发现地——渑池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界、历史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隆重纪念考古史上这一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的盛事。瑞  相似文献   

11.
仰韶文化陶鼓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国以来,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1977年在新郑发现了裴李岗文化,1986年在舞阳贾湖发现了8000年前的契刻符号和骨笛。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出土6000多年前蚌塑龙虎,这就为研究古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  相似文献   

12.
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志敏 《中原文物》2001,2(5):15-18
河南渑池仰韶村是仰韶文化所从取名的地方,发现以来已有80年的历史.安特生和袁复礼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萌芽,后来的一系列田野工作,更加深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连续发展,终于形成以商周文明为核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除了刻划符号之外,到目前为止,仰韶文化(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存在着文字的现象尚不为人们所认识。在埃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某些纹饰的文字意义已经被揭示出来。仰韶文化彩陶上的文字现象与此很类似。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它最初源于图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孕育了汉字的萌芽,许多图案具有了汉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庆阳地处陇东,是中华明发祥地之一。市内最早的旧石器化是距今7万年的“蒲河人”;最晚的旧石器化是距今3.75万年左右的“马莲河人”;最早的新石器化是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化。庆阳地区的仰韶化明显地表现出两个地域性特征:第一,从出现的时间上和规模上呈爆发现象。全市共有仰韶化遗址576处,属于早期的半坡类型达260多处。  相似文献   

15.
在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原地区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仰韶文化的发展阶段 ,已处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时期。仰韶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柳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柳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从事考古工作55周年,恰好也是他诞辰80周年。他从1934年主持发掘陕西宝鸡斗鸡台基地以来,一直始终不渝地探索与追求,坚持考古科学的自身特点,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考古学文化谱系和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布规律与格局、考古田野工作基地建设、考古报告编写、考古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他又特别强调考古学是个独立的学科,要摆脱传统史学的影响与束缚,为考古学的研究开拓出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他的这些贡献,促使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范围的考古学研究中,更加成熟,更具特色。他从1952年至1982年,任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考古学系)教授,兼考古教研室主任。他用广博精深的学识、严谨朴实的作风、慈爱宽厚的胸怀,培养了校内外几代考古工作者。他的这些学生,在全国考古文物工作各个层次的岗位上,正在充分发挥出核心与骨干作用。为庆贺苏秉琦教授从事学术活动55周年和诞辰8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论文在本期发表,以此作为鲜花,献给考古学导师苏秉靖教授和考古文物界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8.
正目次一前言二分期与年代三文化特征及形成过程四发展过程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一前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学界就认识到豫西晋南地区仰韶早期遗存同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存在一些差别[1],后来严文明更明确将这类遗存称为东庄类型[2],东庄类型遂成为较早命名的仰韶文化主要类型之一。以河南三门峡和山西运城盆地、临汾盆地为主的豫西晋南地区位处仰韶文化中心分布区,但以往这一地区经过发掘的仰韶早期遗址很少,发现的遗存尚不丰富,文化面貌还不甚清晰。致使现在看来属于该阶段的遗存往往被划归到仰韶中期。相关研究也尚未开展,这一时期的遗址没  相似文献   

19.
仰韶文化是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以粟黍农耕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据C^14年代测定,大约处于BC5000—3000年之间。在华北地区,农业的开始较之更早,可以确定为BC6500年左右。进入仰韶文化以后,由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开始形成较大的聚落。  相似文献   

20.
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清 《中原文物》2001,2(5):41-52
河南境内仰韶文化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村、后岗、大司空、下王岗等多种类型.它从裴李岗文化而来,随龙山文化而去,其间与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互有影响.仰韶文化经历了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