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元、明、清3个朝代的东北民族政策的比较,探讨作为汉族建立的明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清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的差别,即使是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二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差别.结论是清朝的东北民族政策比较成功,既保持了本民族特色,又积极地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交往与融合,使它的统治得到广大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认同,得以统治历史上最大版图的中国270余年.因此,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巩固统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对民族高等院校来说,很多学生都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欠缴学费问题尤为突出。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生欠缴学费既有经济困难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缴费观念淡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要解决学生欠缴学费问题,民族高等学校必须从学生的缴费观念、助困措施和学校缴费管理等三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据了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余各民族因此也被称为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之中,有一部分人口更少,属于少数中的少数。例如赫哲族、鄂伦春族、布朗族、基诺族、珞巴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在学术界又被称为少小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路途中,这些少小民族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不仅居住区域偏远,没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吸引外来资金,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更为严峻的是,这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时期党的民族纲领发展背景及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重要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纲领的发展与党结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特点,逐渐走向成熟密切相关。这一时期党的民族纲领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结中华各民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允许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在共同抗日原则之下,各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石岩 《满族研究》2012,(1):90-96
伪满时期,日本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打出了"民族协和"的口号,对东北各少数民族进行欺骗宣传。通过民族同化和离间政策,挑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同时,利用收买和欺骗的手段,操纵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组建反动武装,围剿和镇压东北抗日力量。在日伪的统治下,东北各少数民族遭受残酷的摧残与迫害。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一道同日伪统治者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作为在当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必然要受到主体民族汉族的影响,同时作为穆斯林,本民族的一些文化特征也将受到影响,必然会形成意识强化自己与汉族的不同,以及与其他穆斯林民族的差异,并会自觉不自觉的选择一些象征符号,比如语言文字、社会文化习俗、共同的历史记忆等,来表明他们的维吾尔族身份,并将伊斯兰教的某些文化进行适当调试,史伊斯兰教信仰出现了一些鲜明的维吾尔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明石 《黑龙江史志》2009,(2):21-21,2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成大杂居小聚居状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也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朝鲜族就是其中的的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民族。目前,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朝鲜族,有170多万人口,绝大部分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勤劳勇敢,英勇不屈,在抗击日本人能侵略者过程中,和汉族同胞一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除汉族之外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民国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从1925年起统治广西25年之久。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是新桂系治桂的重要政策之一。对新桂系的民族政策,学术界研究还较少。近年有学者发表过文章,一些论著也涉及到,但存在简单化和片面性的倾向,有的甚至给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9.
西晋终因统治集团腐朽统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随后进入了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使中国进入了又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期。这其中涌现了很多杰出少数民族首领率领着本族建立了各自的少数民族政权。各个少数民族政权都采取了各自的民族政策来调节内部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关系来试图保证政权的稳定。后赵作为北朝前期曾盛极一时的羯族政权后赵在南北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到后赵就不得不提及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石勒建立后赵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政策方面的封建化措施。本文主要择对石勒在其统治期间的民族政策进行浅议。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是一个有多种民族居住的省份,境内生活的现有人口包括40多个民族。现在所能见到的民族结构的最新统计资料是1991年1月出版的陕西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汇总,陕西各民族人口总计为32882403人,其中汉族为32726773人。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脚人)、满族(13595人)、蒙古族(3331人)、壮族(1384人)、藏族(1260人)、朝鲜族(1056人)。汉族居住在陕西各地;回族主要居住在西安、安康、宝鸡、汉中、商洛、渭南地区;满族主要居住在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地区;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西安、渭南、榆林、宝鸡地区;藏族主要居住在西安、汉中地区;壮族和朝鲜族主要居住在西安地区。  相似文献   

11.
明洪武时期内迁蒙古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时期 ,明朝廷对北元采取积极的招抚政策 ,被认为是蒙古人的故元官兵大规模南下 ,直接导致了北元复国失败和分裂瓦解。作者通过对南下故元官兵的由来、民族构成和蒙古人特点的分析 ,认为所谓南下蒙古人 ,实际上绝大多数是改朝换代时北退的元朝官兵。他们中汉族占有相当比重 ,其中的蒙古人也具有久居中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内在因素的存在 ,才使明朝的招抚政策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景一 《史学集刊》2007,2(3):52-61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中的一大批朝鲜族官兵先后返回朝鲜。这些官兵大都是自近代以来尤其是日本吞并朝鲜以来,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这些朝鲜族具有双重国籍的特性,也构成了战后朝鲜族部队形成、改编和回国的复杂背景。他们返回朝鲜,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但它源于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向中国移民的历史,源于中朝两国人民携手反抗日本侵略的武装斗争史,更源于战后初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共产党与朝鲜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蕃兵是由北方沿边熟户蕃部组成的少数民族军队 ,产生于宋夏战争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 ,北宋重视蕃兵建设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蕃兵制度 ,并将其纳入到拥宋反夏、御寇镇叛的轨道 ,但蕃兵却受到北宋的多方面歧视。蕃兵的建立 ,是宋代兵制改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15.
史书对1583年中缅姚关之战的记述过于简略,使人无法看清它的全貌。云南姚关清平洞《恤忠祠记》详细记述了姚关之战的经过,并指出了明朝军队获胜的原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说明.明朝军队在边境地区作战,除了要求士兵作战勇敢、将领指挥得当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策略和民族政策,注意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柴文杰 《安徽史学》2008,(1):119-124
抗战期间,新四军开展了全方位的公关工作.对内,从物质上关心将士的生活,从精神上鼓舞其抗日斗志,优待抗属;对外,密切联系群众,广交朋友,开展国际公关等.公共关系增强了新四军的凝聚力,提升了新四军的战斗力,扩大了新四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新四军的良好形象,优化了当时的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直皖矛盾激化,段祺瑞为了维持在北京政府中的地位及完成南北统一,以中国对德宣战参加一战为契机,在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下,编练了参战军(一战结束后改称边防军)。约同一时期,皖系干将徐树铮编练了西北边防军。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边防军和西北边防军均不同程度卷入。皖系战败后,两军除少数阵亡,部分被遣散外,余部被直奉瓜分,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18.
Military and regimental savings schemes have not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in accounts of colonial India yet they were part of daily life for many soldiers. The East India Company introduced savings banks as one of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indiscipline among the troops, but fairly quickly they were being used in other ways: as a marketing tool to recruit better quality troops and to appeal to entrepreneurs who wanted to use their time in the army as a means to self-improvement and prosperity. Several years later a royal warrant established regimental banks for the queen's troops wherever they served. Many thousands of soldiers used regimental savings banks and they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workings of the army in Victorian Britain and British India that have hitherto been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9.
For mos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attitudes and policies of the US army were consistently anti-Zionist. From World War I into the 1950s, army anti-Zionism was inextricably interrelated with a mutually reinforcing anti-Semitism that ranged from political and ethnic bias to extremist versions of biological racial and conspiratorial thinking. Army officers perceived Zionist objectives in the Middle East as detrimental to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 regarding wartime security and geopolitical stability in a crucial region, as well as concerning oil resources and communist containment. In supporting Zionism and later Israel, America Jews revealed their suspected disloyalty. Although anti-Semitic concepts gradually disappeared from official army analyses, striking continuities remained in the army's anti-Zionist position. Until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army rejecte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argument based upon shared values or Israel as a military asset. The image of the cowardly, weak Jew incapable of establishing and defending a Jewish state in Palestine had been replaced by that of a militarily superior, potentially aggressive Israel destabilizing a strategic area.  相似文献   

20.
胡信布 《人文地理》2009,24(6):125-128
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直接影响着部队执勤效果的好坏,论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进行有机融合,首先通过对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方案指标,然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选取决策模型,得出各指标因素相对于部队野外宿营地区位选取的重要性排序,并结合部队遂行任务的性质、出动兵力多少、预期持续时间而进行具体、科学、全面分析,进而提出具体位置实施宿营,确保部队勤务的顺利完成,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