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咸阳沙河古桥遗址是近几年我国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图一)本文拟就古桥的时代,名称等问题谈些初步认识。沙河古桥深埋在耕地和现在的沙质河床以下4—5米,一直不为人知。其建造和存续的年代,由于文献缺载,只能从三方面去考察:一、两座桥南端经发掘、钻探已知其在今沙河中流部位,北端则延伸到沙河北岸下面,长度不明,这表明,古桥不是今天所见  相似文献   

2.
<正> 隋唐漕渠是关东漕粮运往京师长安的重要运输线,基本上是在汉代漕渠的基础上加以疏浚开挖而修成的。其流经路线在灞水以东与汉漕渠路线大同小异,灞水以西的流路,诸书除了记载其起点在咸阳县西18里的兴成堰以外,均略而不谈,只有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中说过一句“因古渠自华阴入渭”。后代学者也很少有详细的考证,嘉庆《长安县  相似文献   

3.
汉漕渠水源自渭河昌森据《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大司农郑当时建议开漕渠运粮,“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武帝从之,“令齐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沿袭旧制,每年向农民征敛大量的实物税——漕粮,由南方产粮大省经大运河(称外漕渠)运到通州,验收后再经通惠河水系(称里漕渠)转输京通各仓存储。为了便于漕粮的验收与里漕渠的通畅,修建若干闸、坝,当时的“五闸二坝”之说,名噪一时,家喻户晓。如今时过境迁,漕运早已废黜,“五闸二坝”也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5.
正《史记》卷29《河渠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1409-1410页)载:"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然《史记》卷30《平准书》(同上,第1420页)载:"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又《汉书》卷24《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161页)载:"郑当时为渭漕回远,凿漕直渠自  相似文献   

6.
鸿池陂是中古时期洛阳城东郊一处重要湖沼,它的兴废反映了洛阳水环境的变迁。汉魏时期,鸿池陂水域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洛阳居民生产、游赏的重要地点;隋唐时期,受洛水改道的冲击,鸿池陂有所萎缩;唐宋之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导致鸿池陂逐渐湮废。鸿池陂位于洛阳水运通道的枢纽位置,具有调峰补缺、稳定水位的作用,保障了漕渠畅通,促进了洛阳水运的发展,一度成为全国水运交通中心。随着鸿池陂的淤塞湮废,水环境恶化,漕渠逐渐干浅,通航能力下降,水运衰落,这是唐宋之际洛阳城市衰落的重要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新唐书》卷五十三《食货志》说,太和初,咸阳令韩辽请疏凿西起兴城堰(今咸阳西)、东达永丰仓(今潼关)的废漕渠,“宰相李固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苟利于人,阴阳拘忌,非朕所虑也。’议遂决。堰成,罢輓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后之学者,如宋敏求等,皆据以为定论。  相似文献   

8.
襄汉漕渠──古代“南水北调”工程的尝试杨文磊出河南省方县城东南行,沿方(城)陌(陂)路行程4公里处,横跨公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沟,沟西端为西八里沟村,东端为东八里沟村。这条沟,俗称“始皇沟”,后传讹为“十万沟”,民间传说是秦始皇的运河遗迹,又说是隋场...  相似文献   

9.
在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境内,有定扒吊桥、普渡桥、白水河古桥、高桥坡古桥、潭湄冲吊桥等许多古桥,这些古桥在几百年前至近百年,曾经对下坝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桥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古桥信息进行存储、整理展示的一套计算机系统,具有信息录入与修改、古桥评估、信息统计、信息输出及授权管理等功能。系统确定了软件的整体架构及设计目标;建立了包含九类信息的中国古桥信息指标体系,并实现了古桥价值评估、技术状况评估和管理评估;最后对数据库存储结构进行设计。系统以Access数据库技术和对象连接与嵌入(OLE)技术为支撑,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了软件的编码。  相似文献   

11.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发掘新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精选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9年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其中有周公庙、秦雍城、秦始皇陵和汉唐帝陵等大遗址项目,也有获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杨官寨、梁带村遗址,以及靖边渠树壕汉代、韩城宋代壁画墓,还有引起极大关注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等。文中在对各项考古工作介绍之余还配以精美的图片,以期迅速的报道田野考古新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古桥作为水文化遗产的一种,不仅具有实际交通功能,而且富有艺术性。苏南古桥的建造不仅受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和岩石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而且与交通、人文、经济、审美等社会环境要素密切相关。研究作为苏南古桥典型代表的常州古桥,有助于苏南地区古桥遗产研究、乃至整个苏南地区的水文化遗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县保卫战     
一、灾情及抢救概况 1963年8月3日至9日,赵县境内一周连续普降大雨和暴雨,雨量达488.9毫米,加之上游山洪暴发,水势太猛,致使境内的洨河、沙河、汪洋沟和东部渠 道等普遍漫溢 决口,全县28 个公社、297个 生产队,均遭  相似文献   

14.
洛水河床在隋唐洛阳城筑建前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并非是筑城时将其改道,使其贯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河流洛水,漕渠开通后,其漕运功能代替了洛水,成为运河的一部分。储藏通过运河运来的租粮的含嘉仓,其筑建年代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15.
<正>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外的东北部,现洛阳市瀍河区瀍河乡小李村、马坡村西一带。考古钻探结果显示,回洛仓仓城呈长方形,分为中部管理区、东西两侧仓窖区、道路和漕渠几部分。仓窖成组整齐分布,推算整个仓城仓窖约700座。2012年1月初~2014年12月底,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完整的仓窖4座、主要道路2条、漕渠1处。4座仓窖开口距现地表深1.1~1.3米,仓窖底距现地表深6~9.3米。仓窖的形制结构相同,均呈口大底小的圆缸形。窖壁和底部均经过修整和夯打,并保留有火烧过的青膏泥、木板以及蓆组成的"防潮层"痕迹,其铺设顺序和方法均清晰可辨。在  相似文献   

16.
<正>隋代黎阳仓遗址位于河南浚县东关大伾山北麓,东濒黄河故道,西距卫河(永济渠)约1.5公里。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黎阳仓城依山而建,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330余米,东西宽260米。其总体布局及各构成要素已经明确。在仓城北中部发现一处漕渠遗迹,在渠西北侧,发现一处夯土台基,为粮仓管理机构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17.
黄正良 《黑龙江史志》2011,(15):32-33,35
云南古桥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古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论述了云南古桥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探究了收集、整理和研究云南古桥文化遗产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辅黄图》卷六云:“太仓,萧何造,在长安城外东南。”(陈直校证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版)后世学者对此皆深信不疑,认为西汉太仓在长安城东南,与漕渠邻近,而具体地址不可知。太仓是中央政府的粮仓,主要供应皇宫和长安的国家机关用粮,其地位与武库同...  相似文献   

19.
陕西的关中,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一个朝代建都的地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水利建设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秦汉时代的郑国渠、赵老峪、龙首渠、漕渠,就是举世闻名的几项伟大水利工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开发关中水土资源,除害兴利,发展农业,便利航运,保障当时京都给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于郑国渠,学术界多有论述,本文从略。赵老峪  相似文献   

20.
嘉道年間江南的漕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中华文史论丛》2011,(1):233-299,402
嘉道年間的漕務是與積弊聯繫在一起的,作爲一種常態而存在的漕弊,本身即是制度的組成部分。在財政層面,漕弊主要表現爲旗丁幫費問題、大小户問題、漕糧的浮收勒折與虧空問題。嘉道年間的江南,一方面是倉漕衛所規費、旗丁幫費、官紳漕規、州縣浮收逐年遞增,而另一方面,捏災、短漕、虧空也隨之愈演愈烈,這導致了漕糧河運制度在道咸之交的崩潰。本文認爲:從財政結構的角度來看,所謂漕弊是各種"浮費"代表的額外財政對於額定財政的空前侵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