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资源富余,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展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劳务市场开发。目前农村劳动力自发转移占主要成份,他们希望在政府组织的劳务市场中有一个好的组织管理,以指导他们就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劳务输出的力度,建立和发展国际、省际、县际多领域、多层次的劳务协作关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多地域、多层次就业,逐步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  相似文献   

2.
劳动就业最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现代化经济生活中,稳定物价、增长经济、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被列为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总目标,不论实行什么制度的国家都是如此。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等,都同劳动就业有着密切关系。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除政府着眼于发展经济,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为就业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外,有关部门还要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对劳动力市场经常变化的承受能力和适应多种需要的技能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促使…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城市劳动就业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呈现不同的特点。50年代以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为主,重点是对众多的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进行救助。随着失业救济工作的全面展开,党和政府制定了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总方针,多管齐下解决不同人群的就业问题。进入60年代后,解决城市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统筹安排,城乡并举,而以上山下乡为主的工作方针,一方面阻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另一方面安排失业工人主要是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劳动,同时广开就业门路。这两个时期的城市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赵春雨  苏勤  徐波 《人文地理》2011,26(6):107-113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流动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是目前研究的传统思路。从行为地理学视角,以就业感知行为、就业决策行为、就业行为、就业体验行为为基本内容,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江苏、山东、安徽的三个样本村为典型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统计分析后,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类型主要有本地农业就业型、本地非农就业型、外地流动就业型三种类型,分析了各就业类型的空间行为特征: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对预期就业的环境感知都不强,感知强度与距离和生活环境关联密切;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空间类型劳动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普遍存在兼业现象,且从事的行业、部门也在不断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满意度以本地非农就业型为最高,其它两类满意度都较低。  相似文献   

5.
青海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在城镇化过程中 ,一个点线、线面结合的城镇网络已具雏形 ,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整体  协同的城镇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伴随着劳动就业渠道有所拓宽 ,在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 ,青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三线”企业多 ,下岗职工比例高 ,失业人数逐年增加 ,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 ,劳动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 ,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展城镇经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努力开创全省经济更快发展 ,社会充分就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非集中化、流动性特征,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风险多元化、复杂化,社会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风险,深刻解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风险存在的深层原因,以深入探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攀登》2006,(2)
近年来,贵德县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认真搞好城镇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在民素质,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措施来抓,按照”立足省内,开拓省外”和“政府统筹,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的劳务输出工作思路,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多渠道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扩大转移输出规模,努力解决劳动力供求矛盾,使全县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全县劳务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有效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  相似文献   

8.
韩颖 《黑龙江史志》2006,(11):58-59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劳动就业工作的一部分,同时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成为提高残疾人工作效率,保证残疾人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档案管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笔者有三个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师成秀  赵和忠  王延成 《中国土族》2007,(4):I0004-I0004
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就业服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着重抓了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等工作。该局在全县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学校委培、社会办学、企业培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办班等多种形式,2004年至2007年,共培训学员3.1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汕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有的从业格局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抛离了原有的就业轨道.而又未能顺利进入新的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到当前汕头城市化进程、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汕头农民生活水平。如何应对这一局势,解决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城镇经济的发展为西藏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进城务工也成为西藏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拉萨市、日喀则市等西藏规模较大的城市,行业众多、就业门槛不高、灵活性强的第三产业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重要渠道。其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中国农村1.5亿的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安排就业,但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众多,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白东 《沧桑》2010,(3):64-65,201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增收的关键就是就业。我国由于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大中城市容纳力有限,致使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可能都到大中城市就业,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而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便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渠道,这也正是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城乡差距大,家庭贫困等原因,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伴生问题,需要在领导、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基本要素,中国农村现状地少人多与弃耕抛荒情况并存,使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压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则是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从统筹城乡区域就业体制、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业等方面,推动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王兰英 《攀登》2006,25(5):79-84
青海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牧业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加快青海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是发展农牧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青海省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加快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遵循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规律,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引导、服务作用;注重“四个结合”,抓住重点;并立足于“三化”,探寻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1979年起.中国改革开放为扬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机遇。1979~1988年,扬州市乡镇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就业的数量迅速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工业为主变为以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为主。1988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81.06万人,比1978年增加49.99万人,增长160.89%。1989年,为控制经济过快增长,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1989~1991年,扬州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减少。1989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78.18万人,  相似文献   

18.
解彩霞 《攀登》2008,27(5):79-82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给农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显性的和隐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农民群体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张青 《神州》2012,(18):333-333
本文就如何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出若干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香港就业援助制度是香港政府建立的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援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自力更生支援计划、劳动就业计划、雇员再培训计划等。它的基本特征有:民间机构担当重要角色;就业援助服务专业化程度高;就业援助经费来源广泛;就业援助保障水平高。香港促进就业援助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发挥政府在就业援助服务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发挥民间就业援助机构的重要作用;三是改革官办就业援助服务机构;四是建设一支就业援助的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