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庆 《神州》2020,(5):61-61
新形势下,在当代主流的社会当中,中国工笔人物女性形象的绘画题材,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女性地位和男性地位都是相互对立的,话题也往往倾向于女性。在当代的社会当中,男女平等的理念当中,独立自强的时代化身,散发出自身的光芒,成为了工笔人物画笔下的题材,展现了时代的全新面貌。工笔人物画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开始树立属于自身独有的内在情感和创新发展特征。在不同的语境下,创新不一样的方向,以艺术审美的方式,体现不一样的呈现形式,带来大家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2.
《祝福》中封建权势者、封建卫道者、底层劳动者和我形成了一个颇具匠心的人物层面结构,该结构使一个几乎无事的悲剧生发出独特而厚重文化内涵——在与启蒙对象的艰难对话中,深刻体现了现代启蒙知识分子与传统文化社会的隔膜,以及现代启蒙知识分子自身在五四特殊德启蒙文化语境中思想灵魂的惶惑与孤独!  相似文献   

3.
张晓晴 《民俗研究》2011,(4):228-236
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传统吉祥文化的形式意义显现.它根植于中国民众共同的“趋吉求瑞”心理以及对于生命存在“求生祈福”精神本质的永恒追求,形式表现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物表现与构成法则。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中。解悟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提升设计作品文化识别性,打造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设计形态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石荣 《沧桑》2011,(1):258-259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语境分析对于正确翻译十分关键,语境在理解原文时对确定词义、判断句法和解读句意起促进作用,在表达译文时对译文文体风格、遣词造句和篇章修饰起制约作用。要正确处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其根本的基础或条件就是对两种语言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毛若寒 《东南文化》2021,(1):153-160
博物馆将“物”从现实时空中抽离转变为“博物馆物”后,会引发物的“去语境化”,导致物变得沉默与陌生.将语境视野贯彻于所有阐释环节的“语境化阐释”,可为克服“去语境化”困境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建议.在厘清物的语境是由包含关联人群、关联物的微观语境以及包含自然、社会与文化等维度的宏观语境构成的关联性网络的基础上,可梳理出同时空...  相似文献   

6.
陈岩 《神州》2012,(26):115-115
本文介绍了语境的定义、功能并分析了中职生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结合语境进行听力教学的方法。在利用语境知识促进中职英语听力教学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修史,从联共党史起,似乎就是综合论述党的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种格式,似乎正史就是如此,只能如此。其实,这种格式固然有它的长处,是现代修史、科学地修史所不可缺少的,但不应该用这一种格式来限制修史。中国历史悠久,修史经验丰富。中国古代修史,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有纪有传。本纪和列传,是一个个人物的传记,可以说,人物传记居中国古代正史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不来争主体地位,但是一定要看到,人物传记在历史上、在党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康微 《神州》2012,(26):144-144
语境对非言语交际的作用渗透于其运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在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时,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受话人如何理解其信息内容,都依赖于语境。因此,研究非言语交际必须重视其所处各种语境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马林诺夫斯基语境分类方法的赞同,进而研究"文化语境"——这一大语境在俄语非言语交际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语境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主导性研究范式。本文以三个社区的神话传统的田野研究为基础,对语境的效度与限度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语境在形塑神话文本、规定神话讲述场合、确立讲述人与听众的构成及其规模、决定神话的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语境对神话传统的影响具有一定限度:神话的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的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往往呈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就此而言,语境视角未能深入触及口头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根本内核,因而具有局限性。对此,需要倡导"综合研究法"。  相似文献   

10.
顺应理论作为一个综观性的语用理论,强调语言的使用就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不断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要根据语言结构和语境做出动态选择。口译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语境,同时也要顺应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口译教学中,剖析和解释各种语境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顺应意识和能力,是每位口译教师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意义不仅来自词汇、语法本身,而目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因此,语境在英语多义词的理解与翻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通过对语境理论的分析和对英语多义词产生的原因的分析的前提下,文章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语境理论应用到英语多义词翻译中去,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多义词翻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语境”一词已不再是语言学的专利,而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频繁使用的术语之一。“语境”概念最初孕育于语言学,伴随语言学转向逐步泛化到各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语言哲学、解释学、文体学、修辞学、文学研究、音乐理论、建筑设计等都引入“语境”概念,并形成了自己的相关理论。言外之意也是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手法,具体要靠不同的语境来产生语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海霞 《神州民俗》2009,(8):36-37,43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文化语境构成了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也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文化语境为基础,以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为例,分别从圣经文化中救赎文化的三个方面对影片中主要角色的文化语境加以分析,揭示圣经文化对文化语境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其已将我们带入了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征的全新语境——新媒体语境。美术馆作为典藏、研究、展示艺术作品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公共机构,置身于新媒体语境,其文化传播已面对着全新的格局。从策展人角度谈当代中国书法展如何在遵循展览规律的前提下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以期推动多媒体语境中的美术馆书法展览焕发出其自身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丰采。  相似文献   

15.
论文探讨了在中国参战语境、社会革命语境以及当代改革开放语境下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形成过程及特定意义。百年来,中国围绕一战华工形成的论述分为两类:一类着眼于国家视角,着重从中国作为参战国与战胜国的角度展现中国在华工招募过程中发挥的主导性作用与华工扮演的参战角色;另一类立足于华工视角,最典型的是在社会革命语境下从华工作为帝国主义、军阀主义对立面的角度揭示英、日、法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势力的压迫本质与华工的革命精神。当代改革开放语境下的华工论述似乎接续了中国参战语境下的华工论述。虽然同是立足于国家视角,但在当代改革开放语境下的论述更侧重展现华工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进程。尽管社会革命语境下的华工论述逐渐瓦解,但个体视角的论述依然不失为国家视角论述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视角,二者之间的矛盾突显,是当前中国一战华工论述重建的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莉 《文史博览》2013,(4):39-41
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需要认知语境的介入,就是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以译者为中心,译者在最佳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去建构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语境,并以各种明示手段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原文的言外之意。同时,言外之意的翻译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建构言外之意翻译的语境建构认知模型,包含六个心智空间,关联和推理贯穿整个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借自美国学界的语境方法在国内民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研究者对美国语境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颇与误区,尤其忽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境阐释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受到了欧洲现象学及福柯等人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解释学色彩,并在语境的本质、语境与文本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论等关键问题上有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叶尚志 《百年潮》2000,(2):40-44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思想厚重、识见非凡、意志刚强、干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却慷慨就义、英年早逝的先烈,有一长串英名。李大钊、恽代英、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彭湃、萧楚女、罗登贤等等,知名的不少于几百人。其中就有一位在党内称为“小列宁”、29岁在龙华刑场偏不下跪、站着被乱刀砍死的著名共产党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延年,还有他的弟弟、当时的中央委员、后他一年又被屠杀于龙华的陈乔年。  相似文献   

19.
以关联翻译与语境顺应为支撑点、最佳关联与交际语境为切入口,对比赏析《龟虽寿》的四个英译本。指出在翻译时译者要明确原作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译文须符合读者及作者的认知语境,以期获得最佳关联。翻译是特定语境下的特殊交际,故译文与原文的交际语境相顺应非常必要。对比发现许先生译本在传情达意等各方面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and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在会话互动中的语用功能。比如,语篇构建功能,延缓标记功能,话轮接续功能,试探、商榷功能,及其语用模糊性,旨在揭示其在语境条件下的顺应性特征和语用理据,最后指出,在言语交际中,类似词语具有很强的动态语境特征,必须顺应其语境特征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