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3):12-13
考证张克暐、韦甘睦、吴佐民等传讹黄庭坚是"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培养区革考中进士"的由来,呼吁要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对待黄庭坚在宜州所作的贡献和影响,让读者真实全面地了解黄庭坚在宜州生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6):44-45
文章对黄庭坚被"除名羁管宜州"的主要原因,到达宜州接受羁管的时间,前后居住六个地点,黄庭坚初至宜州靠卖字画为生实为传讹,宜州山谷祠介绍黄庭坚的简历弄乱了,山谷祠碑刻"苏门四学士"中是张耒而不是张來等六个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黄庭坚到宜州接受羁管时间,前后居住六个地点顺序,郡守杀鹅祭天求雨,党太守死后宜州官民不与山谷交往不合实际,牂牁酒是宜州特色名酒,黄庭坚羁管宜州是冤假错案,黄庭坚反对"市易法"是对还是错等问题,与韩晖《黄庭坚在宜州》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杜诗到了宋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江西诗派接受杜诗毋容置疑。但是,江西诗派的后学者因为没有黄庭坚的才力学识,加上对黄庭坚学习杜诗的方法的一些误解,导致学习杜诗从"活法"变成"死法"。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在吕本中"活法"的基础上上升到"法自然",完成了杜诗接受由江西诗派之"死法"到"活法"之转变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吴政  ;蓝振榕  ;张宇雨 《沧桑》2014,(5):102-104
孔凡礼、刘尚荣二位作者对黄庭坚家世简介与黄庭坚自述有悖;黄庭坚简历有隐恶扬善之嫌;黄庭坚在宜州接受管制的时间和黄元明到宜州看望黄庭坚的时间写错了;黄庭坚在宜州栖身之所不只是南楼还有其他5处;黄庭坚曾做过高官;黄庭坚在宋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不及苏轼。  相似文献   

6.
<全宋诗>卷1027、<黄庭坚全集·补遗卷>属于黄庭坚诗补遗著作,其中误收了一些非黄庭坚诗;<四库全书>本<山谷集>、宋麻沙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等黄庭坚诗的全集刊本也误收了一些非黄庭坚诗.  相似文献   

7.
1982年,河南中州书画社影印出版了署名黄庭坚的《幽兰赋》行书拓片,共十二帧,系采自河南叶县刻石。原石置于叶县城北卧羊山之黄公祠内(黄庭坚曾官叶县尉,当地人建祠以作纪念)。刻石高丈余,字大径六、七寸,总约四百字,整体看,颇为壮观。出版简介说:《幽兰赋》系"黄庭坚奉皇帝旨意,把它写于绩熙殿中,经后人双钩副本保存"。接着高度称赞此帖"全篇气势雄浑,用笔腾跃跌宕,逸趣横生,横笔奇倔而富有弹力,竖画遒劲而深藏豪放,充分体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份以来,4.3亿元天价的黄庭坚《砥柱铭》,因其中的“礼”、“祝”二字,把“示”字旁书写成“衣”字旁(多了一点),更因黄庭坚的传世书法真迹中没有一例这样的写法,此两字遂成为《砥柱铭》假冒黄庭坚书法真迹的重要证据之  相似文献   

9.
肖伊绯 《旅游》2012,(10):75-79,74
玉蟾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福集镇境内的玉蟾山上,寺以山名,年代久远,据县志栽,它初建于唐,称"圆通寺";后因黄庭坚曾游此山,手书"玉蟾"二字而易寺名为"玉蟾寺"。无论是圆通寺还是玉蟾寺,今皆已不存。唯有据称为黄庭坚手书的"玉蟾"二字,以及大量的明代初期的摩崖造像遗留下来。在对这些遗迹和玉蟾寺遗址的考察中,给我最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李泽琴 《神州》2011,(17):25
在唐宋诸词中,存在着许多诗词化用的现象。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夺胎换骨"。这里,我暂且借用一下。"夺胎换骨"有两层意思,一是"夺胎",二是"换骨"。具体来说,前者是直接将原句引入词中,后者则更强调化  相似文献   

11.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1):30-32
本文针对黄庭坚到宜州接受羁管时间,前后居住六个地点顺序,郡守杀鹅祭天求雨,党太守死后宜州官民不与山谷交往不合实际,胖舸酒是宜州特色名酒,黄庭坚羁管宜州是冤假错案,黄庭坚反对“市易法”是对还是错等问题,与韩晖《黄庭坚在宜州》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崔铭 《古籍研究》2000,(2):58-59
《宋史》卷三百八十一《毕仲游传》云:“元祐占初,为军器卫尉丞,召试学士院,同策问九人,乃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辈,苏轼异其,擢为第一。”长期以来,这条材料为各种有关黄庭坚的论(包括近年出版的年谱和各类学史)广为引用,似乎成为了黄庭坚生平中不争的史实。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条材料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0,(12):54-54
<正>北宋时期,文学家黄庭坚力主恢复和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被贬涪州(涪陵)期间,他"欲尽将杜子美两川峡诸诗,刻碑藏蜀中"。  相似文献   

14.
兰溪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册明代手写本《鹤山黄氏宗谱》,宗谱记载了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嫡系子孙迁徙兰溪发族的经过。谱内有《宋太史山谷公行状》等文章对于研究黄庭坚的生平,具有相当珍贵的价值(图一)。由于是手写本,对于研究成书时期(明万历三十一(1603年)至万历三十五(1607年)的书法风貌亦有相当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被誉为"乱世大藏家"的张伯驹,于1956年将毕生所藏《平复帖》《张好好诗》《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卷等八幅书法作品无偿捐献给了故宫,这八件宝物至今仍是故宫的镇馆之宝,他的这一大义之举令世人高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举世罕见的"艺苑真学人",因受自己出身的  相似文献   

16.
吴政  邱翠云 《沧桑》2012,(3):50-52
学术界对黄庭坚被贬宜州一年多的生活境遇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他刚到宜州就获得较好的待遇,后来受到宜州太守迫害,在怨愤困苦之中病逝。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笔者根据黄庭坚私人日记《宜州乙酉家乘》等文献所记,考证黄庭坚在宜州羁管十七个月的际遇应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前七个月为被严管阶段,中间八个月为受尊敬阶段,后两个月为被疏远忧愤而死阶段。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集一般是指内集、外集、别集的三集合编本,三集均为后人裒辑而成。今考别集所收三首诗作均非黄庭坚所作,当归于宋代刘挚名下。  相似文献   

18.
正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9.
<正>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地大物博,古城济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景色清丽秀美,人物亦风流倜傥。杜甫曾有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黄庭坚又云:"济南潇洒似江南"。在这名家荟萃的宝地,历代在此任职或生活过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他们对济南历史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清末民初生活在济南地区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松年。松年(1837~1906),晚清书画家,字小梦,号颐园,  相似文献   

20.
<正>黄庭坚(公元一○四五~一一○五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又有"一祖三宗""苏黄""宋代四大家"之誉。他为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一○六七年)进士,历任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著作佐郎等职。绍圣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