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10月,是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殉难60周年纪念日。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忠诚朋友,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一生,闪烁着中华民族的可贵品格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杜重远系吉林省公主岭市场大城子镇凤凰岭人,生于1898年3月15日(清光绪24年2月3日)。家境清寒,世代务农。小学毕业后,经亲友资助  相似文献   

2.
麦克阿瑟被撤职的前前后后杨彪韩鲜战争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突然撤换了远东美军统帅麦克阿瑟。这不仅是朝鲜战争史上,而且是战后世界历史上的一次意义深远的事件。其过程和背景值得评述。1950年10月后,朝鲜战场局势成为中国和美国最重要的问题。中国毅然出兵后,...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6日,原新四军第四支队领导机关旧址———安徽省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人山人海,庄严肃穆。当地县委、县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原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烈士铜像揭幕仪式。(一)高敬亭,原名高志员,1901年(一说1907年)8月14日出生于河南光山董店(今属新县)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春,高在其家乡参加了农民运动。1929年3月,高敬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乡苏维埃武装委员,从此就与枪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作战勇敢兼粗通文墨,加上中共六大后受共产国际影响,一再强调领导机关必须配备工农成分的干部,高敬…  相似文献   

4.
曹仲彬 《百年潮》2009,(9):68-73
罗章龙,原名罗璈阶,也曾用文虎、仲言等名字,湖南浏阳县东乡塘山镇人.在长沙读书期间,参加过新民学会.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五四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和北京共产党的最早党员.中共三大当选中央委员,中共六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中共六大后被任命为中央工委书记和全总党团书记、全总委员长等职.  相似文献   

5.
谷寿夫其人谷寿夫是日本福冈县人,1882年生。1903年、1912年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他曾作为军事研究生赴英国留学3年,出任过日本驻印度武官,长期在日本军界任职,由于他手段残忍,效忠主子,所以他的军阶步步晋升,1930年任少将,1933年8月晋升为中将,出任日本东京湾要塞司令官,后又出任第六师团师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谷寿夫率第六师团从日本熊本出发入侵中国华北,血腥镇压中华儿女。同年12月13日,谷寿夫又率师团从南京中华门进入市区,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12月17日,侵华日军举行侵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入城仪式,…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远离中央领导岗位,但是,他的沉重的思想包袱却难以自卸,总是沉陷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人,以至发展到后来,公开反对新的中央和中央路线,并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将他开除出党。 “我见到于革命于党有危险的,我不得不说,我不能顾忌你们说我是机会主义者。”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时在武汉的陈独秀本应参加会议,可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却严词拒绝,将陈独秀排斥于会议之外…  相似文献   

7.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但他沉重的思想包袱却难以自卸,总是沉陷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入,以至发展到后来,公开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对其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将他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8.
邓子恢同志是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与各种错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曾因此3次被贬官,但他依然不改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执着。  相似文献   

9.
1936年,轰动世界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我正在日本东京。当时南京政府派在日本的工作人员,拉我回南京参加抗日。本来,我在日本4年,专心研究日本经济,出于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情,认定找出日本经济的弱点,就能打败日本。但幼稚而天真的我,把事情看得太简单,盲目跑回南京,误人复兴社特务处。一进门就发现那里无一个研究日本的人,无一份日本报刊杂志,更无一点为抗战而研究日本的气氛。听两个人悄悄地说,这是专干暗杀的特务机关,只能活的进来,死的出去。这时我才知受骗了,既然误人陷阱,怎么办呢?逃跑吗?没有勇气,只有拿好好干抗日工作、一心研究日本经济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杨飞  任玉青 《文史春秋》2007,(11):11-13
1917年1月,在蔡元培校长的力荐下,陈独秀以品学兼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入北大,"一校一刊"实现了历史性会合,再加上北大新派教授的加盟,北大真正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成为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1.
李星华 《神州》2008,(3):60-67
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段祺瑞军政府下令通缉那些领导爱国斗争的所谓"暴徒"。通缉令中,名列第一的就是我的父亲李大钊。从那天以后,父亲便暂时转入地下,住在苏联大使馆的兵营里。他每天还是照旧工作,没有一会儿闲暇的功夫。那时正是北伐大革命的前夕。可是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反动势力仍然十分嚣张。父亲住进苏联大使馆兵营以后过了3个来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人的庇护下入关进京。住在苏联大使馆兵营里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为了应付随时都可能突变的形势,工作也更紧张、更繁忙了。在党的安排下,一部分同  相似文献   

12.
1944年春,广武县的水泉村和唐垌村(今均属荥阳市广武镇)为一个保。保长是唐垌村的马振国,我任保队副。有一天,日军飞机前来轰炸,空袭警报时断时续。马振国在钻防空洞时不慎摔断了腿,就由我代理保长职务。  相似文献   

13.
张治中第二次前往新疆与三区人民代表举行和平谈判的前夕,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到张治中家(重庆上清寺桂园)拜访,郑重嘱托张治中按《双十协定》将在新疆被押的中共人员释放出狱,并送回延安。中共在新疆的人员返回延安是在张治中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完成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屈武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屈武多次督促张治中释放中共在新人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14.
绞刑,是死刑的一种方式,即用布帛、绳索把人处死.一般说来绞刑可以分为中国式和西方式两大类.中国式的绞刑在古籍《左传·哀公》中有若其有罪,绞缢以戮的记载,这说明早在周朝就已有绞刑.除了元朝没有绞刑以外,历代都把绞刑列为法定死刑.处绞刑时,大多在刑场上立一根柱子,死刑犯双膝跪地,并绑在柱子上,由两个刽子手用绳索绞紧死刑犯的脖子,经过三收三放的折磨,最后才将其绞死.由于绞刑后尸体是完尸,根据中国的传统观念,绞刑要轻于斩刑(斩首后,头颅与身躯分离).西方式的绞刑,一般用绞刑架,把人腾空吊起造成窒息死亡.在旧中国,西方殖民统治者曾在大连、吉林、上海等地建有绞刑房.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绞刑房大都被拆除,但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提篮桥监狱的绞刑房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见证当年司法制度的文物.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的亚非会议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却给会议投下了不祥的阴影,万隆也俨然成为国际上两大阵营拼命角逐的一个特殊战场。正是在逆流涌动、充满变数的国际政治斗争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临危不惧,运用炉火纯青的外交艺术,化干戈为玉帛,将会议一步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为核心的道路中去。作为有幸亲历此次会议的幸存者之一,作者的深情回忆把人们带到那一段难忘的历史场景之中……  相似文献   

16.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黎辛任延安《解放日报》的文艺编辑,后又经手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召开了三天,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但遵义会议能够顺利召开,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如果没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也就不可能召开遵义会议;如果没有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党的总负责人的更换、《遵义会议决议》的通过、成立新的“三人团”、确定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等,遵义会议重要的转折成果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05,(10)
日前陕西安康市数名孤残儿童被福利院寄养在当地一户村民家中,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紧锁的铁栅栏门里度过。记者赶到安康市枣园村4组,在路边的一扇紧锁的铁栅栏门里,发现了3名儿童正在痴痴地朝外张望,其中一名儿童就躺在屋内水泥地板上。孩子们所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唐笑 《文史天地》2010,(11):38-40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第六期,1930年公费赴法国留学,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曾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抗战、南京保卫战、滇西昆仑保卫战等战役,1941年任人缅印远征军第五军第22师师长,赴缅甸作战。由于战功卓著,曾获国民政府颁授的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英国授予的自由勋章及十字勋章。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充当了国民党反共的先锋,后来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有个《陈毅出山》的话剧,塑造了一位叫韩山河的游击队长,粗暴地将陈毅捆绑起来,并用烟袋敲陈毅脑壳的鲁莽形象。他的生活原型,就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湘赣省省委书记、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谭余保。有关谭余保误审陈毅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