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河沿文化火烧墓坑和烧骨这两种特殊葬俗进行研究,通过与南方地区发现的相类似的葬俗对比,认为火烧墓坑葬俗来源于本地区的红烧土墓,同南方地区的火烧墓坑葬俗有较大区别。烧骨葬俗一方面是火烧墓坑的延伸,另一方面亦是埋葬特殊人群的一种特殊葬俗。  相似文献   

2.
张军 《北方文物》2005,(4):40-43
覆面葬俗与毁器葬俗、焚物葬俗是契丹族葬俗的三种文化形态,表现为对与人世间相对应的文化不完整性、个人物品通过焚烧转到死亡和终结生命、隔绝生死界限的复杂而神秘的文化内涵,这三种葬俗应用整体观察方可认识契丹族的生死观念.  相似文献   

3.
自从确定“腰坑”这一考古学术语以来,腰坑葬俗文化已逐渐成为考古学、民俗学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对此葬俗做过研究的有郜向平、王志友、杨毕、谢日万、朱海仁、胡庆生、彭文等,以及日本学者井上聪。最近,笔者曾对陕西地区腰坑葬俗的情况进行过肤浅的研究。而此文撰写的目的,是通过对商周时期关中地区腰坑葬俗的具体探讨,以期理清该葬俗在周族、殷族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梁云  安婷宇 《江汉考古》2023,(6):120-130
“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葬俗最强,陶器次之,铜礼器又次之,武器、工具最弱,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船棺葬是长江以南乃至东南亚一带的特殊葬俗,考古学界和民族学界都对它做过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这种葬俗的分布范围、葬具形态、葬制、地方志记载以及诸多的旁证资料出发,提出船棺起源于独木舟,并认为这种葬俗反映了古人灵魂升天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6.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它地方却极为少见,说明秦代用俑陪葬还仅局限于中央。及至汉代,用俑陪葬开始普及,许多地方的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中都有俑出土,我国古代用俑陪葬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如陕西西安、山东临沂、江苏扬州等处皆发现有用大量的俑陪葬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广西西林县普驮发现的“铜鼓葬”是古句町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其特殊的葬俗、独特而丰富的随葬品,暗示此类葬俗是专为某类特殊的人群使用。我们认为西林普驮铜鼓葬的主人身份是句町部落集合体中具有显赫权威的精神领袖-巫师。  相似文献   

8.
陕西地区腰坑葬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东南文化》2007,(5):24-32
现有资料表明,陕西地区腰坑葬俗最早发现在耀县北村,时代约在商代早期偏晚阶段。同一时期,河南地区的腰坑葬俗已经开始由中原向黄河东西两岸地区伸展,传统的殷商文化借助渭河之便进入陕西,并把腰坑墓这一葬俗带给关中地区,乃至甘肃陇东地区。由此,全面了解腰坑葬俗在陕西关中、河南豫中、甘肃陇东的联系与发展,对揭开当时社会的真实历史面貌以及民族的变迁演变提供了某些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史籍记载,古代绕家人死了不兴土葬,只把尸体用藤蔓捆好缠于树林中。(《大清一统志》、《黔南织略》等说:绕家“人死不葬,以藤蔓束之树间。”)抑或这种葬俗不太卫生,污染环境,加上汉习影响,至近代绕家就改变了这种葬俗,取而代之的是用木棺材殡殓,以壅冢土葬。但其丧葬形式,则要看死者是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来决定。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根据考古资料获知,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山东地区的腰坑葬俗与中原商王畿地区相比没有区别,都为长方形腰坑,大墓腰坑内殉人和狗,中小型墓腰坑内多殉一狗。周王朝建立以后,山东和其他地区一样,腰坑葬俗出现消衰。然而,西周晚期以后,山东地区的腰坑葬俗又重新盛行,并表现出新的形式,直到战国中期以后,才逐渐消失。这是与研究者历来认为腰坑葬俗随商王朝的灭亡而消失的传统观点是相左的。山东地区的腰坑葬俗为何延续如此长的时间?其延传的轨迹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