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发表的梁义群同志《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一文,对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第二次西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使笔者受益不浅。但是,梁义群同志在探讨第二次西征的失败原因时,提出了第二次西征具有战略决战的性质的论点,笔者难以苟同。笔者认为:这个论点显然是缺乏根据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与梁义群同志商确。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2.
自从拙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发表后,围绕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史实的讨论,先后又有金式《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是战略决战吗?》(《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苏双碧《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历史真相》(《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朱哲芳《试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等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都从不同问题和方面,揭示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历史真相,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再略陈己见,以求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作为太平天国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在五十年代末年以后,才开始被人明确写进史册。论者往往把这次战略行动的胜负,看作是太平天国存亡的关键。然而,如认真探究一下太平军第二次西征的具体史实,即会发现,目前流行的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史著作,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有关史实的论述,是颇多歧异的。在此,笔者想把一些不很清楚的问题提出来,特向治太平天国史的同志求答。  相似文献   

4.
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即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发起的远征中亚、伊朗、北高加索地区与伏尔加河流域的战争;13世纪30—40年代的元太宗朝,诸王拔都领导的远征欧亚草原与东欧地区的战事;以及13世纪50年代元宪宗蒙哥即位后,旭烈兀率领下的蒙古军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籍中的"黑衣大食")的军事行动。其中第二次西征我国蒙元史学界多称为"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那么,除了最终决定蒙古诸王、驸马与贵族均以长子及其附属人口参加出征之外,蒙古西征的背景是什么?在决策西征时还讨论了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卢玲 《神州》2012,(20):156-157
与第一次护法运动相比,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更加大,他曾经一度绝望,觉得革命毫无希望,但是失败又让他觉悟到,改造中国需要一条新的道路、一种新的力量,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决定发动国民革命,改组中国国民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新的伟大的贡献。本文在阐述了第二次护法运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启示,同时,就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败亡的战略原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败亡的战略原因新解薛学共纵观太平天国定都之后的军事历史,虽然头绪纷繁,但归其总要,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沿着北伐夭折、西征挫败、皖北陷落、天京沦陷而一步步走向失败的。当然其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战略的失策,则是最根本的。这一问题,也一直是近代史上...  相似文献   

7.
威廉是巴黎的金匠,后来到匈牙利做买卖。在蒙古骑兵第二次西征时(公元1235——1242年),他在别勒格剌德(今贝尔格莱德)被俘到蒙古草原,成为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帐下的一名金匠。公元1253———1254年,法国人鲁布鲁克奉罗马教皇之命,从欧洲出使蒙古...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习惯上认为:为解救安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原计划会师武汉的具体时间是一八六一年四月,本文对此表示疑义。究其说法之来源,是王崇武同志所翻译的《英国参赞巴夏礼报告在黄州访问英王陈玉成的经过》一文,(见《历史教学》一九五七年第四期)该文具体写道: “当时战场上有四支太平军:一支是  相似文献   

9.
早在全国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之前,1932年9月末至12月底,贺龙领导的红三军(1931年红二军团改称)已经先行西征,历尽千辛万苦,为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举行了一次远征大演习。这次西征的轨迹与后来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是迎  相似文献   

10.
英勇悲壮的西征失败了,被打散的西路军战士退到了祁连山中。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回到陕北,找到党,找到部队。在这一信念的鼓舞下,他们不畏艰险,智斗敌顽,终于冲破重重围困,回到了延安。本文是千百名西路军战士奋斗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刘荣通 《丝绸之路》2012,(24):41-43
1936年,为执行中央打通国际交通线的决定,由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西征甘肃河西走廊时,同马家军的战斗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此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36年5-11月,宁夏境内发生了在中共党史、战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两件大事——红军西征和宁夏战役。红军西方野战军所进行的西征,是继红军东征山西回师之后,为继续贯彻中共中央所确定的“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战略行动。它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发动过两次北伐,但都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北伐是孙中山生命中最后一次亲自督师的军事斗争。探讨其发动这次北伐的动因,有利于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同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旭烈兀西征是蒙古人三次大规模西征的最后一幕。旭烈兀先后灭亡了木剌夷国、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并与埃及王朝争夺叙利亚。他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伊儿汗国。由于伊儿汗国地处伊斯兰世界,旭烈兀的子孙们逐渐被伊斯兰化,最终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相似文献   

15.
喀什噶尔     
喀什噶尔今称喀什。古称疏勒,是汉代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大月氏返回经过时,这里就是一座较大的“有市列”的商业化城市了。公元前60年,疏勒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其都城就在今天的喀什市。此后不久,由于东汉政权决策失误,疏勒成了北匈奴的属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率军西征,“投笔从戎”的班超随军来到了西域。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过灌阳及其革命影响熊光嵩1934年9月上旬和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西征、第一方面军和中央军委纵队(中央红军)长征,曾先后两次经过灌阳,在这块美丽、可爱的土地上,与国民党桂军进行了医战,洒下了无数先烈的鲜血。红六军团西征,...  相似文献   

17.
柯云  丽阳 《文史月刊》2008,(12):58-58
蒋介石也许做梦也未曾想到,他一生中的两次被捉,均是自己亲信,而且同为张姓将军,第一次是张学良,第二次(即解放前夕)是张权。然而第二次捉蒋遭到失败,其原因是叛徒张贤告密。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上,杨靖宇部署和指挥的西征,是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促进了全国抗日高潮,被党中央评价为"是东北抗日联军同由陕北向长城移动中的抗日红军相呼应的首次试探"[1]。瓦窑堡会议确立毛泽东的战略方针1936年夏秋之间,杨靖宇的全部精力集中于组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和筹划西征,这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杨靖宇和东北抗日联军坚决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执行以  相似文献   

19.
宣森同志将贰拾伍文铅钱公诸于世后,引起钱币学界的广泛兴趣。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和一些同志交换了意见,认为钱背文字当是八思巴文“权”字,海雄、金望同志对此已有专文沦述,不再赘言。我们还想补充说明的一点是: 若按宣文所说,此钱为蒙古西征时在欧洲发行,那么,用一种  相似文献   

20.
1870-1871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最后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对法国的经济、资源以及人口的增长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发展,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必需的条件和前提,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最终使得法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仅次于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被美、德赶上而落后为第四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