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娜 《神州》2013,(23):145-145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习得“一点儿”、“有点儿”的过程中容易将二者混淆。本文将从组合能力、语义指向等方面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二者的差异,希望能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袁淑芳 《神州》2020,(5):72-72
汉语词汇是汉语反映其文化的方式之一,色彩是最容易引起视觉注意的因素,二者结合形成的汉语颜色词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而形成了汉语颜色词独特的文化义。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探究汉语基本颜色词之一“红色”。以古语为主,对红色颜色词的文化渊源、产生及发展进行纵向研究,列举文献用例进行客观描述,归纳红色颜色词词义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郭瀚齐  崔竞 《神州》2014,(12):245-245
近些年,“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升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将汉语作为他们外语学习的首要选择。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人,全球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甚至成为了很多国家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在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升高的同时,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国内高校纷纷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教师需求。汉语国际教育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它的教学对象是第一语  相似文献   

4.
编写地方志,经常要用到“考查”、“考察”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容易用混,究竟二者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是身份不同.“考察”一般没有特殊的规定,作为单位派出人员,可以到某地进行考察;而作为某个个人,只要条件许可,同样也可以确定自己的考察项目.“考查”,一  相似文献   

5.
冯俊竹 《神州》2014,(9):72-72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目前国内对于近义词本体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是对于近义词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具体到某个词某个字的教学研究更加匮乏,导致学习者往往在生活中难以正确地使用一些近义词。本文将针对近义词“古、老、陈、旧”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和日语中,经常使用表示数量和程度范围的“以上”、“以下”、“不满(未满)”、“超过”等词汇。这些词汇来自中国汉语,但日本比中国界定明确,使用规范。我国汉语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这对于规范地使用汉语和丰富汉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副”和“付” 常见有的把副、付两字通用。如“副食”写成“付食”、“副班长”写成“付班长”等。 其实这两个字音同义不同。“副”具有位居第二位的、辅助的;附带的、副职等意思;而“付”是交、给的意思,如付款、付出等.这两个字除了作量词(如一融手套)时可通用外,在其它情况下是不能通用的。 “作”和“做” 在现代汉语中,“作”的词义较古代汉语有所扩大,但一般不单独使用,它主要作为词  相似文献   

8.
范围副词作为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重要次类,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一律”出现频率高,应用范围广,但常常与其它近义副词混淆。本文将重点考察范围副词“一律”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通过比较、替换等方法来说明其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9.
朴红瑛 《神州》2011,(8X):19-22
“做”是汉语中很常用但是用法又相当复杂的动词,汉韩词典中常以“ ”、“ ”为对应词。但“做”与“ ”和“ ”又不是完全对应的。正是一些词义和用法上的相似点和差异造成了很多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困惑,从而出现偏误。作者试图分清“做”与“ ”和“ ”之间的异同之处,总结它们的用法规律,帮助学生抓住不同点,正确使用“做”。  相似文献   

10.
杨欣 《文史博览》2007,(3):35-35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然而《现汉》是本异常干净的词典,它没有提到“跳槽”在历史上最常见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收进了这个意思,不过也不免含糊其辞:“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而迁。”  相似文献   

11.
“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出师表》),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1994年10月第3次印刷),对译作“面对这篇表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将“涕零”译作“涕泪交流”委实欠妥,既悻语法,又不会常情。“涕泪交流”是主谓结构,“涕泪”是并列关系,即鼻涕、眼泪(交相往下流入而文中的“涕零”是动宾关系,落泪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涕零,落泪。《诗·小雅·小明》:‘念被其人,涕零如雨。”’“涕”,眼泪。《汉语大字典)}:“涕。、,眼泪,如:涕零。”“零…  相似文献   

12.
赵荣 《神州》2012,(32):61-61
国际汉语教育在世界“汉语热”持续升温的大好时机下却遭遇发展瓶颈,“三教”问题正是在汉语国际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下面对汉语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有关教师、教法、教材问题而展开的理论研究。本文重点从“三教”问题中的核心“教师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有效提高汉语口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盖晋 《神州》2020,(5):188-188
意识中,“品学兼优”这个词的含义是品德与学业都达到优秀的程度,是人们对学生的美好期望,是判断作为一名好学生的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常把这样的话“希望你能够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鼓励性的语句写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中。时间长了,对这个词也不以为然了。但若仔细的思考一下,“品”为何要放在“学”之前呢?就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品”与“学”二者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14.
越楚 《湖南文史》2012,(6):38-39
“香草美人”出自屈原《离骚》,原本与女人毫无瓜葛。汉语中的“美”字,除指容貌仪表外,还指人的才德与品行,古人往往将德高望重之人喻为“美人”。  相似文献   

15.
蒋立群 《文史天地》2002,(10):37-37
据查,“王八”一词已列入《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又作“忘八”、“亡八”,衍生出“王(忘)八羔子”、“王八崽子”、“忘(王)八蛋”等,现在则“乌龟王八蛋”一锅端,上了影视片,成了出现频率颇高的日常用词,但不知怎么总觉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6.
“反书”、“变事”及“变告”张博《汉语大词典》收“反书”一词,释为:报告叛乱的文书。《史记·吴王濞列传》:“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清梅曾亮《晁错论》:“帝之削七国也,志甚壮,反书闻,乃遑遽自诛杀其大臣。”释文...  相似文献   

17.
“采”、和“采” “采”读cǎi不,八画,分上下两部分。“采”字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独用,也可以作偏旁,组成“彩”、“菜”和“踩”等。 “采”读biàn,七画,它同“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说“会”     
王绍峰 《民俗研究》2003,(2):160-164
“会”,在汉语中可以表示类似庙会、集市的意思,指人群大量聚集并进行商品贸易以及各种娱乐活动,《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这个义项,在《汉语大词典》收录的“会”的诸多义项只有第26条与此相近: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的意义已经有了发展,并非一定与进香朝神有关,本文以为“会”的这个意义正是来源于“赶会”这个民俗,而赶会的民俗又源自佛教的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08,(12):71-71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 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鼎”、“镬”、“锅”三个词在历史文献中的出现情况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试图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对“鼎”、“镬”、“锅”的历时演变进行新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