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洋 《神州》2013,(23):220-220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既是一个新兴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但有关经济法的本质与价值等方面迄今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因此亟须建立一整套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指导经济法实务的操作。本文就经济法的产生背景、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的价值的基本构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和现行的日本法律中,称为经济法的独立法典是不存在的。经济法与传统的其他法律部门比较,是一个新的领域。而且,各国的经济法又不尽相同,人们对经济法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为加速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立法正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介绍一下外国的经验,无疑是需要的。现在就日本经济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介绍如下。经济法一词在法学研究中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采取了战时经济政策,当时的经济立法,就是体现这些经济政策的,而且又由于在战后关于战时经济复兴的法令相继公布,以及在威玛宪法体制下的社会立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伦理密切相关,法律的存在必须具有正当性。从伦理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法的定义,不仅能为其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提供伦理基础,同时,也能从伦理的层面去探讨我国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做到价值与目标的统一。从伦理的视角来看,经济法是为达到社会共同福利的最大化,实现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为核心而对经济资源实行合理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该是通过实现经济正义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陈梦 《黑龙江史志》2013,(9):292-29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然深入到了全球各个领域,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法律领域,国际经济法则是受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经济法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新变化与新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着手,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含义、二者相互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化为视角进行探索分析,旨在阐析当代世界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动力和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云 《神州》2014,(3):203-2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全球的共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刻赞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刻的改造着我们的思想,在法律层面也带来一场变革。国际经济法的内容、立法目的和其执法原则都深刻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国际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着极强的应用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6.
周德军  谢仁海 《沧桑》2010,(6):229-230,232
普法型公共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较短时间内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围绕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法律展开的经济法律常识普及式教学。公共选修课程《经济法概论》以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较高层次的普法教育宣传为目标,向学生们传授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主体、契约自由、市场运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加强普法力度,拓展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对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乔军  李桂荣 《攀登》2001,20(Z1):187-189
当代中国法治与道德的关系为法律和道德的本质一致,历史使命相同,郝是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但二者形威和存在的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又有所不同.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构建法治和德治秩序;培育正义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划清法律和道德问题的界限,彻底清除人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演说家和思想家,他在《论国家》、《论法律》、《论义务》等一系列著作中阐释了自己的国家观念,虽然在后世思想家看来,他的国家观不够系统,且很难称得上形成了一个体系,但是对于城邦政治生活的参与,使他更能直观地了解古罗马的政治生活的本质,从某种程度说,其政治理念更具有现实主义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自由”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之一,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本质和最高理想.“自由”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不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明显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鉴于此,结合中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实践,就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等问题作出初步探讨。一、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经济法基础》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应以引导学生掌握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学理论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为基础和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教法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形成用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世界观。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玉年 《安徽史学》2007,8(3):38-44
元代法律由以大札撒为核心的蒙古法和为了满足统治需要不断立法而形成的条格组成.蒙古法为元代地位最高之法,延续于蒙古国,称之为札撒,具有"以刑为主,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条格,为元代立法所有成果,是对唐格的借鉴,对蒙古法的必要补充,具有"以行政法为主,刑法为其重要内容,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含狭义条格、断例、制诏.在对元代法律组成解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元代法律体系由札撒、条格构成,在条格内又有亚系--狭义条格、断例、制诏.此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掌握元代法律,也有利于反思元史学界对元代法律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房东 《神州》2014,(5):52-53
国际服务贸易法是国际经济法中新兴的法律部门。在国际服务贸易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范围:第一、核心定义,主要包括服务、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等若干关键词的定义。第二、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应注意,国际服务贸易法是调整国际服务交易关系和管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但教学的重点主要应该是调整国际服务贸易管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第三、教学的重点是WTO服务贸易法,而《服务贸易总协定》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14.
清朝的法律制度,渊源于明,基本体系和内容与明朝法律制度相同,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也有所发展。正象清朝统治下全面保护满洲贵族的特权一样,清朝的法律制度也带有鲜明的民族统治的历史特点。众所周知,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的封建末代王朝,满族从建立后金政权时起,便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概念与国民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永浩 《满族研究》2003,(1):28-30,35
本文认为,民族概念与国民概念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学概念;国民则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民族成员与民族整体、民族分体与主体之间,没有权利及义务的关系,也就是不存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关系;相反,国民与国家之间,存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就是一种政治和法律关系。加强国民意识,对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黎群 《神州》2014,(12):196-196
行政诉讼期限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不断变化,这种法律制度在变化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该文章通过分析现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的对策选项。对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制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地方立法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已是地方立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立法实践,从加强党对立法的领导、强化重点领域立法、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料等方面粗浅地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地方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夏友仁 《文史月刊》2012,(Z3):296-297
自担保体系在郑州确立以来,秉承着"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郑州担保市场迅速发展.本文从担保的基奉理论出发,通过对郑卅担保行业的分析,指出其法律制度缺失.监管不力、专业人才匮乏等外部环境问题,以及管理缺乏规范性、风控能力不足、创新不足、规模不具备优势等内部环境问题,并借鉴美日发达国家担保行业的经验,提出完备法律制度、完善监管体系、构筑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业务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谈当前文物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文物世界》2013,(5):60-61
自建国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多部法律,基本形成了以文物保护法为中心,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乃至于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为辅助的法律体系,使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特色文物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是在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历经只见文物法规、而无文物法律的初创阶段;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等级法律规范齐备的发展阶段;各类法律规范迅速出台、调整范围广、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形成阶段.该体系是在中国文物保护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