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浩 《神州》2013,(20):177-177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道德的权益与道德责任的膊节是当前青少年在道德素质方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制度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之茂 《攀登》2000,19(5):84-87
道德是制度存在的前提,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体制的转轨形成了新旧道德与制度间复杂的矛盾关系,要消解这些矛盾,必须寻求二和谐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道德第一假设。道德第一假设的确立意味着道德评价与制度约束在向度上的一致,消除了道德与制度之间内在紧张。重视道德第一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制度建立、移植过程中道德与制度间新的矛盾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管理和道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管理学并开始着手管理道德的研究。一方面,大量翻译、介绍和评价西方的管理道德著作和论文;另一方面,着手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展研究,特别对经济道德的研究尤为热烈,许多研究经济道德的著作都涉及管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集中在三个层面:管理与道德"何以结合"的事实描述和事实依据;管理与道德结合"何以可能",阐明结合的内在依据;管理与道德"如何结合"。  相似文献   

4.
王翀 《丝绸之路》2010,(16):95-96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出现了缺失甚至淡化现象。本文从道德选择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产生的原因,提出道德选择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承担的必然性问题,并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冬 《神州》2011,(6X):53-54
道德之崇高在于其无私奉献,当把道德与回报两者联系在一起会不会是道德的一种倒退呢?“道德回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德回报”的分析和论述,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淑君  王国力 《攀登》2001,20(5):35-38
知识与道德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处于一种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之中,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二是道德对知识的影响和制约;三是知识与道德的相互转化。正确认识与道德的关系,对我们培养、选拔人才,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的道德传统美德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代道德人格建设方面,我们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又要特别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精髓,珍视中国传统道德美德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海丽 《沧桑》2008,(4):153-154
道德主体身份认同至少需要符合三个要素:自由、理性和责任,意志自由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意志自由是基于对道德必然的认识和遵循;意志自由是道德主体的本真存在,是道德主体超越道德必然的核心要素,也是道德责任的发生根据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9.
周贤安 《攀登》2004,23(2):57-58
只有准确把握道德建设的历史方位,才能保证我国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本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正确把握新时期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和“相一致”的问题;必须正确把握承续“传统”和反对“封建”的问题;必须正确把握“自律”和“他律”的问题;越须正确把握“先进性”和“广泛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贺宾 《丝绸之路》2013,(8):152-154
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继承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弥补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裂痕,重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道德秩序,是目前摆在学界的一道难题。《西北农村道德观察书》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关注。该著着眼于西北农村地区的道德问题,设定一些考量的指标,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自然而然地导入当下整个中国农村社会的道德秩序怎样重构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张明伟 《攀登》2009,28(3):23-26
干部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生活中处于“龙头”地位。加强新时期干部道德调控体系建设,要借鉴现代管理目标的激励模式,增强干部道德选择的指向性;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增强干部道德评价的示范性;要推进制度道德建设,增强干部道德监督的制约性;要正确运用利益原则,增强干部道德赏罚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2.
李玲 《沧桑》2011,(1):26-27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属于伦理学范畴。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存在于人的物质活动中,具有直接现实性,是物质的、客观的、非精神的,属于经济学范畴。传统观念上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与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对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那么对经济现象(生产力)与伦理现象(道德)之间的关系必须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朱璇  苏提雅 《人文地理》2021,36(4):9-20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道德地理相关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对比人工检索和文献阅读的结果,对西方道德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评述。研究结论:①对高中心性和高突现性文献的研究发现,关怀、伦理、道德、责任等关键词和远距离的关怀与责任、道德经济与道德消费、地方政治中的不平等与权利问题等三大研究主题构成了道德地理研究的一大理路,侧重阐释“道德的地理”;②早期道德地理著名学者Sack的系列论著并未能成为高引文献,原因一在于其理论的高度抽象和隐晦难解,二在于他试图建构普适的空间道德评判标准,因而很难被实证主义研究者们理解和追随,但他构建的“二元道德论”强调“地理的道德”,是道德地理研究的另一条理路,可以为评判地方道德提供了全面、明确而实用的标准,值得被后续研究发展和深化;③研究同时揭示:囿于数据库数据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单纯依靠文献分析软件的研究方式可能会出现偏差,高质量的人工检索阅读仍是文献研究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戚文鑫 《神州》2014,(9):50-50
人类自从具有自我意识以来,就开始了选择活动,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道德选择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是道德价值实现的前提环节。道德选择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群体或组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有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认真探析道德选择中的道德自由、道德责任、道德冲突等问题,对于道德主体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文旭 《攀登》2000,19(4):60-63
伦理学的使命研究不能仅停留在通过拟设道德规范来促使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谐和,而应指出伦理学的最终使命在于寻求道德自由,在于扩大人类在大自然和社会中的自由度,探讨实现道德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服务型政府理念与公务员职业特性的需求,行政道德制度化研究已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在国外,行政道德制度化研究的理论主要是制约权力和明确道德责任,实践在于行政道德立法的发展。国内关于行政道德制度化的研究较薄弱,主要从行政道德制度化的概念、价值、功能、内容、途径、原则及理论基础等多方面展开较浅层的体系化研究。行政道德及行政制度的特性与要求,决定行政道德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是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多侧面与多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乔军  李桂荣 《攀登》2001,20(7):187-189
当代中国法治与道德的关系为:法律和道德的本质一致,历史使命相同,都是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但二形成和存在的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调整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又有所不同。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十分重要。本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构建法治和德治秩序;培育正义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划清法律和道德问题的界限,彻底清除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要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在发扬光大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强化生态道德意识、网络道德意识、责任道德意识和诚信道德意识,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为让良好的道德具有长效性,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还必须立足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19.
袁静娜 《沧桑》2013,(2):85-85,100
道德与法律都作为社会调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在作用发挥上是相辅相成、协调共生的,但在实践中,彼此发生冲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本文将从法律与道德相冲突的视角,分析二者相互关系,简单阐述在冲突发生时,对服从法律和遵守道德的选择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道德”这一角度入手,对美国近年来出现的“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道德意识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并和与之毗邻的后现代派小说进行比较,得出新现实主义小说中蕴藏着一股强大的道德重建意识的结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美国文学发展趋势,使读者对文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