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丽 《神州》2013,(23):93-93
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决定着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迫切任务。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创新,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3.
陆小霞 《神州》2011,(6):51-5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迫切任务。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创新,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4.
马建喜 《神州》2012,(10):298-298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创造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他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培养有知识、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的理论,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5.
李清源 《攀登》2004,23(1):16-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民族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如何构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不断提升民众的精神状态,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蒋奎 《神州》2012,(5):75-7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既不同于小学《思想品德》,更不同于高中政治课本。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到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是怎样实现的?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荣莲 《神州》2012,(11):182-182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提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5,(3):100-10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能自立于世界国家民族之林,是由于他有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特有的化传统。如果这特有的化传统不存在了,这个国家民族也就不存在了。但传统化不是一成不变,不能固步自封,而应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发展。这发展一是自身化的演进,一是吸收他人于我有利的优秀化的促进。无论是自身的演进还是外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体育精神的启蒙和实践——以清末民初的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中国举办,不仅仅是21世纪中华体育史上的一件盛事,而且也展现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伟姿态。此时此刻,回眸自20世纪初以来的志士仁人为强健国人的体魄、开导现代体育精神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则更能使我们从“世界识见”中去领悟体育在陶铸国民素质和振奋民族精神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这一禁令,今天看来,不仅不近人情,而且十分荒唐。制定了这样陋规的国家,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上讲,文化跟人类的发展、民族的兴亡、国家的盛衰息息相关。纵目当今世界,国家和国家、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愈益密切,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文化正体现着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软实力”。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有发达的经济而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优势,最终将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中国社会,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速,  相似文献   

13.
张付霞 《神州》2011,(1X):57-57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张春博 《风景名胜》2020,(2):0258-0258,0260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的魂灵、发展的根脉、强盛的标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民族后人的应尽责任和义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同气连根、荣辱与共、福祉同享的大家庭,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传承和发展五十六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也不能少。在民族文化中,音乐文化是一个重要成分,基于音乐教育者的本职,文章以传承满族音乐为视角,置于繁荣文化产业的大社会背景下进行探讨,提出“三强化”对策,即:强化遗产挖掘、强化学校教学、强化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5.
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陆勤毅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她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继承发扬自身文化优势并吸收外来文化,从而融合成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有着5000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史的...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1)
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肯定的、积极向上的、自觉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伴随民族主体意识的形成,必然产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气节。民族自信心是民族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主体意识在道德感情、道德意识上深化的表现和集中反映。民族自信心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体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灿烂的现代文明,必须牢固树立民族自信心,继承发扬优良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7.
刘婷婷 《神州》2013,(24):193-193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激发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国画要继承与发展 一个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就是特点。因此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和国家,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存不灭。  相似文献   

19.
张艳红 《旅游纵览》2013,(3):161+167
鉴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实现和世界文化之间的接轨。然而,我们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要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一趋势之下,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开发民族音乐企业资源,将民族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真正转化为企业经济价值,从而积累物质财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商业价值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民族音乐的商业价值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渤海“国书”的价值是多重的,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其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的价值。我们认为,研究“国书”中所显示的民族精神有其特殊的意义。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自立于民族之林,都有其特殊的民族心理素质、情趣追求、审美理想,以及自己的伦理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正是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内容,显示着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仔细考察渤海的“国书”,其民族精神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