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慧荣 《神州》2013,(23):151-151
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沟通工具,没有语言我们将无法正常的交流。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媒介。但是在语言中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现象,有主观的不平等,纯语言的不平等以及交际的不平等。主观不平等,它涉及到的是人们对彼此语言的主观看法。纯语言不平等是指由于语言使用反映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产生的不平等。交际的不平等指如何使用语言去进行有效地交际。本文根据语言学家赫德森对语言不平等的分类,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中的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一现象,希望能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言语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我们习惯地将二者区分开来.但只要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稍加关注,就可以发现所使用的语言具有行为的特性.事实上,在一定的语境中,言语是可以起到行为的作用的.这就是广泛意义上的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属于语用学领域,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语言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很普遍的,对于我们的日常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通过对一种完全未经文明浸染的"自然状态"的预设,认为人是生来自由而平等的,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财产私有制成为政治不平等开始和加深的根源,使生理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相互为用,把人类日益带入灾难的深渊;而政治不平等反过来又加深了私有制下的贫富对立.卢梭的这些思想闪耀着天才的光辉,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峰 《神州》2012,(12):1-1
当今社会,不平等现象随处可见,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马克思和韦伯分别从经济基础和身份文化的角度对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和维持进行过论述。本文将从经济基础和身份文化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说明它们对不平等现象分别产生的维持作用,并且对我国当前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对这种现象的改变贡献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从儿童母语获得现象的分析中,提出了人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的理论,即语言是先天性的自然习得理论。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又提出了他的第二语言习得与学得理论。他认为“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这两个学说立即引起了我省乃至全国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引发了习得理论应用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尚晓明 《黑龙江史志》2006,(12):51-52,16
一、心理语用学与思维语 心理语用学(psychopragmatics)由Dascal(1983)提出,被认为是与思维语言研究密切相关的语用学.说话人和受话人结合心智语境(mental context)构建话语模式.思维语(a language of thought)(cf.Fodor 1975;Wierzbicka 1977)作为内化的心智运算过程中的介质;思想的语言(mentalese)(Pinker,1995)指我们的思想是寄宿在大脑的某个无声的媒介上,只有在我们需要跟别人沟通时才穿上文字的外衣,以字的形态出现,这在对语言本能的了解上,没有其他问题比它更重要了.心理语用学侧重语言使用的心智内容,将说话人意义和受话人理解意义合为思维意义(thinker's meaning),注重言语交际中大脑思维活动过程以及产生的思维意义.  相似文献   

7.
1.引言 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物、气味、笔迹等.这些东西在人际交往中也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俗话说,貌如其人,见字如见君.从交际角度看,它们都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都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文化特征和个人特征,因此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鉴定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抓住这一时期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学前儿童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幼儿时期语言得不到良好发展,思想感情的交流就会受到限制,思维也会受到影响。蒙台梭利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0-6岁是儿童语言敏感期,4.5-5.5岁是阅读敏感期,如果错过幼儿  相似文献   

9.
刘玲 《丝绸之路》2010,(16):63-64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交往、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大到世界、国家,小到个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离不开交往、交流、对话、沟通等活动,而这一切活动都必须借助语言才能够实现。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吴宝梦 《神州》2013,(13):155-155
在这个世界上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虽然在这世界上存在不同语言,但没有那种语言可以孤立存在,不受周围其它语言文化影响。通过对不同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不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而且能反映在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表现在生活应用中。通过这篇论文我将浅析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胡学彦 《古今谈》2001,(2):70-74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按常理说,语言愈是晓畅明白,交际愈是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人们交往中,有些话却不能实话实说,其中特别是触讳犯忌的语词.必须进行一番“包装”,采取比较曲折委婉的说法才行。这一种现象是为语忌,即语言上的忌讳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言语交际中越来越多地发现有一些词语的使用,完全悖离了语法规范,并且在学生的写作中也更多地出现这种语言现象。那么,我们将怎样认识它们,并且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中,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将做怎样的处理,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非语言交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秀丽 《攀登》2001,20(4):98-100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一样是人们交际中交流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和语言共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研究各国和各地区非语言交际方式的差异,对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模糊与精确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商务语言是人类语言在商务情境中的应用,因而同样具有这两种属性。商务英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明确,即确保在书写商务信函与合同或进行商务谈判等商务交际过程中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引起歧义的语言,以免造成商务活动中的不便和误解。但是,在实际商务交际中,商务语言存在着模糊性,这一点不可否认,我们应正确加以认识,恰当运用,以达到最佳商务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平等的观念是古希腊人创办奥林匹亚赛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奥林匹亚赛会也是这种观念在希腊社会生活中最集中的实现和展示。然而,我们发现,在奥林匹亚赛会的举办过程中,既表现出平等的一面,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平等的一面。那么,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二者为什么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以奥林匹亚赛会为主要参照系,结合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两种平等的思想,对其平等观念的内部结构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洪凯 《神州》2013,(27):157
语音修辞是修辞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人们在以有声语言进行交际时,运用语音的因素对有声语言进行加工、修饰的现象。借此为语言增加节奏性、使语句更加优美动听。语音修辞这种语法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种语言艺术。提高语音修辞水平,也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的完整系统。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加强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运用。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汉语教师应认识其特性,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功能,并在汉文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积极恰当地使用体态语。  相似文献   

19.
现在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往往比较缓慢,说话意识不强,语言活动中有障碍等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到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平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了课堂语言活动,忽略了对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语言的开发;重视知识以的输入量的多少,忽视了课外丰富多彩的幼儿知识;注重语言活动中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使用大量地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观察以发展其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听说能力……这些都抑制了幼儿的自由交际活动和对其个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邱雪芬 《神州》2012,(9):190-190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感到新教材体裁多样,信息量大,所选的语言材料新颖,具有时代特征,同时新教材增加了知识容量,提高了知识层次,而且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带领学生成长的真正园丁。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方法来适应新的要求。下面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