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3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6年多流亡海外。他的足迹遍及亚洲、美洲、欧洲一些国家,与那里的华侨心脉相系,骨肉情深。孙中山曾满怀激情地赞誉华侨:“热诚爱国,赞助独先”,“华侨为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冯自由,就是曾对中国国民革命作出贡献的日本华侨。  相似文献   

2.
还在1887年,有志于改善亚洲人民境遇的日本志士宫崎寅藏,首次会晤孙中山,当他听到孙中山“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而兴起革命军的抒怀后,不胜惊叹:“孙逸仙实在已接近真纯的境地。他的思想何其高尚,他的见解何其卓越,他的抱负何其远大!而他的情感又何其恳切?在我国人士中,象他这样的人究竟能有几人?他实在是东洋的珍宝。从此时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他的革命活动与日本密切相关,在其长达3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后出入日本16次,在日驻留9年6个月。其在日时间占孙中山整个革命生涯的近三分之一。在这近10年的时间里,孙中山或以日本为革命活动的基地,或以日本为流亡之地,与当时的日本政界、财界、军部、大陆浪人、民间人士结成了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如何理解和解释孙中山与日本各界人士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在孙中山革命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成为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中的热…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7,(6)
孙中山提议,苏俄红军攻取新疆、甘肃,与四川国民党人胜利会师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孙中山一面“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一面仍像过去一样,积极从境外寻求援助。这时,孙中山在秘密同日本银行界接触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他明确讲:“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为此,孙中山特别请了一位俄国教师,去教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和李朗如等人学习俄文。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断发以铭革命之志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命运奔走:1894年他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拒绝;同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896年孙中山断发改装,赴檀香山、美国和英国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05年他创建同盟会,提出“民主、民权、民生”;1913年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对获得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寄以厚望,认为:“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有益于美国在亚洲的合法的商业利益,也符合美国的主张。”他希望西方,尤其是美国支持和同情中国革命,“因为你们是向日本播种西方文明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自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同盟会时起.他革命的目标即是:“出斯民于水火之中”。他把同盟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民报》,把革命的理论阐发为“三民主义”,把建立的国家叫“中华民国”,国家的政党叫“国民党”,无处不含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孙中山“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鲁迅语)。为了革命,这个曾做过大总统的人,这个经手过数不清的款项的人,在走完了59个…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初名帝象 ,稍长取名文 ,字德明 ,号日新 ,1886年改号逸仙。“逸仙”是广东方言“日新”的谐音 ,但又有了新意。孙中山先生早年在澳门、广州行医 ,及游历欧美 ,多是以逸仙为名。后来 ,在革命者中以“中山”称之。这“中山”本是个典型的日本姓 ,是怎么变成为孙先生的名呢?这里有一段趣事。1897年 ,孙文来到日本 ,从事革命活动。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仰慕他。二人经过许多周折 ,在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交谈中 ,二人深深地为孙先生…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1997,(1)
本文原为保存在俄罗斯档案中的一份会议记录,其主要内容是孙中山的讲话。根据共产国际和孙中山的意见,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形式遭到过许多人的反对。1924年6月,国民党元老张继、谢持、邓泽如等人以中共在国民党内组织党团等事为理由,提出弹劾共产党案,要求和共产党“分立”、“分家”。冯自由并于8月15日致函孙中山,要求孙向全国人民“引咎道歉”,惩罚当时支持国共合作的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同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张继等人的“弹劾案”。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于21日通过《国民党内之共产派问题》、《国民党与国际革命运动之联络问题》两项议案,宣布继续维护国共合作。8月30日,孙中山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最鲜明不过地表示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同情、向往以及维护国共合作的坚定决心。本文标题和文中方括弧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极崇敬的心情,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这是因为他在中国的革命中为人民立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勋,他的革命活动对于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他也非常关心亚洲被压迫民族的命运,并为之指出应走的道路。因此,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而且也是亚洲人民最伟大的儿子;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而且也是亚洲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斗争的先行者。亚洲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世界的四大古国中,就有三个在亚洲。但是从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就大肆侵入亚洲,很多亚洲国家都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孙中山本人的说法当最有权威。目前人们多采用冯自由《革命逸史》、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的说法,简单地把东京留日学生的加盟大会视作它的成立大会。这并不符合孙中山关于同盟会成立时间的说法。他在《孙文学说》一书里说: 乙巳(1905年春间),予重至欧洲,则其地之留学生已多数赞成革命。……予于是乃揭橥吾生平所怀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而组织革命团体焉。于是开第一会于比京,加盟者三十余人;开第二会于柏林,加盟者二十余人;开第三会于巴黎,加盟者亦十余人;开第四会于东京,加盟者数百人,中国十七省之人皆与焉;惟甘肃尚无留学生到日本,故阙之也。此为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始。从上文可以看到:(一)孙中山此时所组织之革命团体,已不称“入会”,而曰“加盟”,可见,1905年春在比利时所组织之革命团体,已同兴中会有所区别;(二)孙中山将在欧洲和日本组织的革命志士“加盟会”按顺序称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会,显然是把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看作是欧洲“加盟会”的继续。  相似文献   

12.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13.
周斌 《抗日战争研究》2006,11(3):128-159
亚细亚民族会议由日本的全亚细亚协会和中国的亚细亚民族大同盟共同发起,以“全亚细亚民族的共存共荣”为宗旨,但实际上,中、日代表之间对会议的理解各不相同。日本代表的真实目的是抵制英、美的威胁并削弱其在亚洲的利益,确立日本的亚洲盟主地位;而中国代表则希望通过会议取消中日间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双方争论频起,几至会议决裂。同时,会议遭到了中国各界的坚决反对和严厉批评。其中虽有意气用事、不够准确之处,但如实地揭露了日本代表借“大亚细亚主义”称霸亚洲的虚假本质,表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曾多次到国外组织华侨致力于推翻封建皇朝,建立民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艰巨斗争。广大华侨热烈响应,不少人回国投身于革命洪流,抛头胪、洒热血,壮烈牺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华侨踊跃捐款,支援国内革命运动。孙中山先生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同华侨的支持分不开的。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一年间,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武装起义的经费,面再次有加拿大之行。先是,一九一○年六、七月,孙中山离日本前往新加坡,再到槟榔屿(当时译名庇  相似文献   

15.
1905年7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两位巨子孙中山、黄兴在日本相会。对于是谁介绍孙、黄相识的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颇多歧异。概而言之,约有四说:其一,宫崎寅藏说。宫崎本人对孙黄初次会面多次做过详尽的描述。他说,1905年春孙中山自欧洲回到日本,经宫崎介绍,孙中山与黄兴初次会面于东京凤乐园,在座的还有张继等人。宫崎寅藏早在1897年就结识了孙中山,对孙的革命精神极表钦佩,此后曾多方面协助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1902年他又与黄兴相  相似文献   

16.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17.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在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黄埔军校。但考诸史实,这不是孙中山创办军校之始,他建立的第一所军校应该是兴中会时期的1903年在日本东京设置的青山军事学校。孙中山从1895年10月策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开始,就一直坚持以武装斗争作为推翻清王朝的重要手段。这是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需要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总结实际政治斗争经验教训后,“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所以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初从事武装斗争,主要是联络会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 ,大亚细亚主义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大亚细亚主义与日本幕末时期的“攘夷”论和明治维新后的“兴亚”论联系起来 ,以证明其“含有一定的客观历史进步因素” ,是不恰当的。大亚细亚主义乃是萌生与形成于甲午战争之后 ,是日本走向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是指导其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与西方列强争衡策略或手段的侵略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福泽谕吉对亚洲的两种扩张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泽是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活跃的政治评论家,他的一系列主张对近代日本的内外政策影响极大。早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福泽就以特有的敏感和洞察力为日本刚刚开始起步的对外扩张提供了两种战略:一种是“亚细亚主义”性质的“东洋政略”;一种是“脱亚”色彩的战略。前者反映了日本独占东亚,进而谋求世界霸权的深远目标,后者要求和西  相似文献   

20.
祝彦 《百年潮》2006,(9):46-49
陈独秀投身于革命活动的时间其实很早,甚至从他小时候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叛逆态度,就显示出几分“革命”的性格。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接触了孙中山等革命家,使其革命性得到更大激发。创建岳王会就是陈独秀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