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事变简论——读《西安事变新探》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简论——读《西安事变新探》札记陈铁健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的西安事变,一向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史上左右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一生中最显光彩的壮烈之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杰作。从事变发动之日起,它就被推到时代大舞台的最光...  相似文献   

2.
宋黎 《纵横》1996,(12)
深受张学良将军信赖的东北大学学生领袖——宋黎,在西安事变60周年后的今天,通过《西安事变前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回忆》,首次披露了张学良与东北学生领袖之间的密切交往,从一个角度揭示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幕。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已过去64年了。这一震惊中外的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确保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久前,当年最主要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作古,让我们重新回首现代史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回忆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龙飞虎将军当年跟随周恩来赴西安解庆西安事变的亲身经历,全面介绍了中共中央及周恩来在解决西安事变时的力挽狂澜、砥柱中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州》2007,(12)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连锁关系: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危机,从华北危机到"一二·九"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一声炮响、伟大的八年抗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这一连串有连锁关系的历史事件中,"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战爆发前夕的重大事件,当时曾引起较大的国际反响。近些年来,我国有许多史学著作述及这一事件,正确地指出了英美不希望中国内战、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持蒋介石的地位的态度。但是尚缺乏具体的细致的分析,本文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的有关材料为主,把美国政府当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作一述评。(一) 西安事变爆发初始,美国当局十分关注事变的现状及发展,尤其担心蒋介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历史已有公论,正如毛泽东所说:“西安事变的和平饵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从此,结束了自1927年以来的十年内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然而,第一位冲破国民党新闻封锁线,向全国人民公开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政策的,却是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大公报》记范长江。  相似文献   

7.
王鹏 《文史精华》2003,(5):12-16
在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中,东北易帜是仅次于西安事变的重大历史事件。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的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的国旗。此举标志着旧军阀割据时代的结束,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详情请看《张学良与东北易帜》。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在《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蒋介石的密嘱内容如下: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伴随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张学良联共逼蒋抗日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并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西安事变会发生?为什么张学良会在这一事变中扮演主要人物?为什么这一事变能够得以和平解决?这决非偶然性的因素所致,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固有的内在规律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偶然性中为自己开阔道路”。按照事物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改写了两位主角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人生。值此西安事变70周年之际,杨虎城之子杨拯民的这篇遗作,将从几个侧面进一步揭示这一事件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执掌全国政权的国民党理应率领全国人民奋起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但为了维护其统治,国民党推行"安内攘外"的反动方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致使大片国土节节沦丧。国民党蒋介石的这一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是中国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一张大报,历经77年,在旧中国被称为"中国的《纽约时报》"、"中国的《泰晤士报》",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而且其本身也起起落落。在《申报》的发展历史中,1912年至1934年史量才经营的这段时期,是它最为辉煌和鼎盛的时期,也是与中国现代文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的影响;还对西安事变与国共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肯定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因他们的身份和立场各异,也出现了事中观察、事后认知等不同的书写视角。史沫特莱、斯诺等坚定支持张学良的行动,还有一些西方人士则将事变称为“叛乱”,支持同情蒋介石,部分西方报刊则是秉承中立立场对事变进行报道。他们对西安事变的观察和书写,从不同方面向国外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前,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震惊世界的壮举,肩负着伟大使命的红军西征,张学良、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缘此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都是一段扭转乾坤的特殊经历。在中国军事战争史上,更是一座空前的丰碑。这一特定时空中辉煌而壮阔的历史时段,又与宁夏山川的苍茫大地融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它使中共和西北红军转危为安,也使得全民族各党派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是存在着意见分歧的。  相似文献   

16.
李克西  喻名乐 《神州》2013,(13):43-43,45
上海著名大报《申报》的副刊《自由谈》,长期由"鸳鸯蝴蝶派"主编,副刊内容多以风花雪月为主调。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决意革新《申报》以及《自由谈》,将其主编成进步刊物,"鸳鸯蝴蝶派"主编周瘦鹃被黎烈文替换,此后《自由谈》不断发表进步作家的文稿,鲁迅、茅盾、巴金、陶行知、曹聚仁等进步作家均在此处发表过作品,黎烈文时期的《自由谈》除了在推动中国现代杂文的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之外,其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也有着无法企及的地位,它被誉为五四时期最兼容并包的副刊。周瘦鹃掌管《申报·自由谈》12年之久,却最终被黎烈文所替代,历史的选择与两者之间迥异的编辑特点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修荣  黄黎 《江淮文史》2011,(1):164-168
西安事变是影响现代中国的一桩大事件,它的发动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在和平处理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共产国际和苏联方面的因素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共产国际、苏联对西安事变的发生有何反应?其间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共产国际、苏联方面的因素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  相似文献   

18.
高春花 《文献》2021,(2):146-151
《都门纪变百咏》是庚子事变时期的重要典籍,组诗的两位作者疁西复侬氏与青村杞庐氏究系何人,一直悬而未决。笔者依据目前文献可确定这两位作者分别是夏曰琦与庄礼本,并对作者行迹略作钩稽,考订其生卒年。组诗采用的诗歌与纪事相结合的体例是庚子事变时期诗歌新制之一。两位作者为庚子事变之亲历者,诗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载录及对社会百态的观照均具有史学价值与社会意义。对组诗的评价与定位不能离开创作背景、庚子诗歌史及诗体演进等因素,过高或过低都不合宜,这对庚子事变时期其他诗歌的评价与定位也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天社 《史学月刊》2007,(2):131-134
关于西安事变的发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西安事变是共产党干的”(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385页),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予以否认。毛泽东对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完全是一件突发事变,我们事前全不知道。”(《毛泽东与史沫莱特的谈话》,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第385页)张学良在回忆录中也说:“谋变事前,并未同共党商讨。”(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朱文原编:《西安事变史料》第5册,台北国史馆1996年印行,第396页)直到发动事变…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陆续对外开放,已引起国内近代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日记>的开放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窗,增添了许多新资料.蒋介石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撰写的日记.虽对当时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的记述过于简略,或者是有意隐匿,致使后人研究这个重大历史事件颇感困难.但蒋介石作为两安事变重要当事人,他当年撰写的日记,仍不失为研究这一事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况且,这份原始日记,较之1937年初他命陈布雷代笔的用来作宣传使用的<西安半月记>更接近于真实,史料价值更高些.<日记>的开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西安事变的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